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评选标准集中体现着政策对于我国合作社发展模式的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评选一直都是以统一的政府文件为准(文中称“文件标准”)。然而,在示范社的逐级申报过程中,各地区又普遍存在着对文件标准的选择性遵从(文中称“实践标准”)。本研究在对全国东、中、西部部分示范社调研基础上,对文件标准和实践标准的关系及文件标准的实质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表面看来受到来自实践领域挑战的文件标准并未被简单地虚置。文件标准作为有效的技术治理工具,借由示范社评选中的名额分配方式得以成功推行。虽然实践标准普遍存在且获得了其合法性,但这种表面路径上的偏离不仅并未妨碍文件标准实际目标的达成,反而强化了其推行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家级高新区的产出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随机前沿方法(SFA),通过逐步估计和检验建立了适合于测算中国国家级高新区产出效率的生产函数模型,并对其2007年的产出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国家级高新区的整体产出效率水平较低,平均只有0.667;各高新区的产出效率呈自东向西递减的空间趋势;有近一半属于"小规模粗放型"模式,亟待实现向"规模化集约型"模式的转化;科研投入对高新区的产出效率具有非常明显的正向影响,国际产业联系的正向影响也较为显著,而企业规模则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内涵界定,运用DEA效率混合测度模型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分析2001—2016黑龙江垦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及其非效率来源,探究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内部协调性。研究表明:2001—2016年研究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变化幅度不大,各管理局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差异明显;耕地利用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为投入非效率、社会产出非效率和环境产出非效率,且投入非效率普遍高于社会产出非效率和环境产出非效率,耕地投入冗余对耕地利用效率的负向影响最大;耕地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率相对于环境效率滞后,是影响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内部协调性的主要原因。认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是耕地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率的综合体现,并从内生性角度分析耕地利用非效率来源及其变化趋势,为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提供有效指导,即通过优化研究区耕地投入结构,减少耕地投入冗余,提升其耕地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率,以实现耕地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率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对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产权融资是其发展的物质基础,有效解决产权融资问题是解决其资金困境的关键。本文选取甘肃省15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作为样本,通过调查分析其产权融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针对落后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出了完善合作社各项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推进股份制改革、明晰政府财政资金产权等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西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的灰色关联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关联优势分析方法对广西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科技经费投入是影响科技产出的最主要因素,而在科技经费投入中,政府资金对科技产出的影响效果最为明显;相对科技成果市场化与直接产出(专利)而言,产品创新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6.
堂吉诃德在阅读中通过相似性原则,把阅读活动扩展到现实世界,完成了一个读者因受到文本的诱惑进而在现实世界依照文本律法进行模仿的过程。从而堂吉诃德心甘情愿受着文本的诱惑,混淆了文本与现实的界线,并处处以文本的律法来要求现实。这种模仿其实质就是对欲望的模仿,其中介就是堂吉诃德阅读的骑士小说中的骑士典范。从堂吉诃德的阅读中证实生活可以模仿文学,并可以借助文学的创造性想象来医治现实的贫乏。  相似文献   

7.
采用我国2007~2017年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构建一个包含R&D财政补贴、区域R&D投入、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和区域专利产出的被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区域R&D投入在R&D财政补贴对区域专利产出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1)R&D财政补贴正向影响区域R&D投入,同时也正向影响区域专利产出;(2)区域R&D投入在R&D财政补贴促进区域专利产出的关系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R&D人员投入相比较经费投入的中介作用更加明显;(3)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不能直接对地区专利产出产生促进作用,但调节作用显著,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越高的地区,区域R&D投入在R&D财政补贴与区域专利产出间的中介作用也越强。  相似文献   

8.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是学术界研究农村土地问题乃至"三农"问题的一个热点。"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受关注。本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在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的法律障碍重点剖析基础上,最后提出了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相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改革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业标准与其配套体系的结合使用能改善市场效率,但我国的农业标准化的实际绩效如何尚缺乏严谨的实证数据支持。利用浙江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调查数据,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产业化带动能力)两个维度对标准化实施载体——示范基地的绩效进行测评。结果显示: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土地、资本、劳动力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23、0.323、0.447;单位面积标准化投入资金对带动农户数目存在负向影响;标准化过程中人力资本的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管理体系认证能显著提升示范基地的经济效益,有机认证则显著降低了基地的经济效益,地理标志认证能显著增强基地的产业化带动能力;知名品牌能获得一定的市场溢价。  相似文献   

10.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属性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经济学理论认为,法律规则的正当性,渊源于该法律规则的经济合理性①。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由社员拥有和控制的正当性,是基于"社员所有,所有者与惠顾者身份同一"的经济合理性。然而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将"入退社自由"和"一人一票"或"一人多票"的结构性规则,以及"按交易量(额)比例返还盈余,资本报酬有限"的分配性规则作强制性规定则不具有经济合理性,其正当性当然面临诸多责难,在实践中这些强制性规则也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不宜将以表决权为主的结构性规则和以盈余分配为主的分配性规则作强制性规定。相反,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的结构性规则和分配性规则修改为赋权性规则或补充性规则由合作社章程约定则具有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合作社养老开始在国内各地流行。那么,合作社能否融入农村养老供给以及合作社融入农村养老供给的逻辑和机制是什么?其有哪些运作模式以及实践中会出现哪些问题?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案例对这些问题展开了深入分析。从生成逻辑上看,合作社融入农村养老供给符合其本质规定的价值伦理,也符合其逐利的工具理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合作社服务社会的历史传统。在具体实践中,合作社融入农村养老供给在实现其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并呈现出物质资源输出型、照料资源输出型和精神资源输出型三种运作形态,但在服务水平、利益联结、盈利能力和发展目标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改进建议,即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积极引导老人入社养老;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开放经营模式,提高养老项目盈利能力;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合作社融入农村养老供给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民合作社数量迅猛增长。 合作社把分散的小农户组织起来采取供给安全食品的 集体行动,对于从供给侧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意义重大。 论文从集体行动理论的视角,调查了 7 省 10 家 供给安全食品的合作社和 5 家未能供给安全食品的合作社,对比了合作社采取集体行动的内部因素,考 察了影响合作社供给安全食品的集体行动的外部因素,认为合作社领导的道德资本是合作社供给安全 食品的第一要素,健全的新制度供给、选择性激励和可信承诺是主要条件,解决安全食品的销路是促进 合作社供给安全食品的集体行动的重要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成过程,并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影响该合作社形成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生产过程中的资产专用性,以及相应而来的交易过程中交易对象的机会主义行为是农户成立合作社的的主要动力;对农户来说,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可以提高农户市场谈判地位,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而获得更多的收益,这是农户合作行为产生的内在诱因;农户成立合作社离不开政府引导和推动,单靠农户自发成立合作社将遭遇“集体的逻辑”的困境,政府的引导或者在一定程度上的行政强制手段,对合作社的成立及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江苏省的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分析模型,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权安排、治理结构、利益分配制度对成员合作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制度安排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和制约成员合作行为与组织绩效;社员所有的产权制度和民主控制的治理结构不仅对成员合作行为与组织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合作社利益分配制度的健全程度;成员在惠顾、投资和参与管理方面的行为以及合作社领导人的“企业家冶行为是影响合作社组织绩效的直接因素和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合作社法规定,社员以农民为主体,农民至少应占社员总数的80%。就职业与身份而言,社员应以"农民"为主体;就社员资格而言,社员应以"农户"为主体。否则,易导致"家庭式合作社"大量出现,阻碍合作社的发展。社员资格的法律规制,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由盈余分配原则所决定。为规范合作社的设立行为,建议规定,来自同一农户的"农民个体"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农民"社员总数的40%。这样,既防止"家庭式合作社"囿于"农户"旧的经营方式,阻碍合作社发展;也符合"社员资格开放"原则,避免对入社人员造成不适当限制。  相似文献   

16.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之一,是由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猛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而且使得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高涨。在阐述西北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针对青海省互助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主要成效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国家有关深化农村改革的方针和政策,结合实际提出今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7.
农民合作组织已被视为中国农村经营制度改革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路径.在全球化背景和市场竞争环境下,合作社面临着多元的挑战和机遇.就国际经验而言,合作社发展的深层问题在于,如何实现对合作社本质规定的尊重和改革的平衡.而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当务之急是通过加强合作社内部建设和加快立法进程以促进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成员不同的业务、资本和管理参与行为会形成差异化的合作社惠顾、产权和治理结构;西方传统合作社、非传统合作神与中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参与行为的差异最终引致了迥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结构安排。当前,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惠顾返还比例不高、成员与非成员业务边界模糊等惠顾结构特征.少数核心能人占大股、股权集中度较高等产权结构特征,成员管理参与少、少数主体内部控制等治理结构特征,显示其已偏离合作利:的本质性规定和基本原则。因此,想要推动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必须鼓励成员与合作社进行产品交易,强化成员惠顾额返利;鼓励成员认购股金,限制单个成员持股上限;鼓励成员参与管理。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安徽省296家合作社调查数据,分析了电商采纳对合作社多维绩效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电商采纳显著增进了合作社绩效,与未采纳电商时相比,绩效提高一倍以上;电商采纳显著增进合作社经营绩效、收入绩效和社会绩效,但对治理绩效影响不显著,且对经营绩效增进效应高于收入绩效。电商采纳虽提升了合作社利润和社员收入,但合作社“合伙人”制度还远未形成,供应链价值增值收益更多被合作社获取。机制分析发现,渠道接入、价值增值、收购价提高和示范带动增进合作社经营绩效、收入绩效和社会绩效,但收购量增加并没有对社员增收起到显著作用,社员也没有形成与合作社的要素契约联结。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有其自身的特点,通过对符合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实践的委托—代理理论模型的构建及理论分析可知,合作社代理人努力行为的激励与其自身经营农产品占合作社经营农产品总量的比重、对互惠关注的敏感性程度和占有合作社盈余分配的比例等因素存在正相关关系。合作社内部产生委托—代理问题的根源在于合作社内部的不完全契约和非对称信息,为避免合作社经营者可能采取的隐藏信息和隐藏行动的机会主义行为,建议从信号传递和信号甄别的角度对合作社内部的相关契约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