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戊戌与五四,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至关重要的两个时期,是中国近代化发展道路上两座里程碑。两者都涵纳了近代文化革命的基本精神和宗旨,昭示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主线和脉络。因此,全面阐释戊戌思潮对五四思潮的影响,弄清两者的内在联系,不论是对深入认识戊戌思潮...  相似文献   

2.
在"后五四时代",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三大思潮从各自角度对"五四意义"进行了解读和诠释,从而形成不同的"五四话语"诠释系统。激进主义从革命斗争的现实需要出发,着重于从政治、救亡、民族民主革命的革命范式与政治框架去解读和诠释"五四意义",建构了突出政治意义的五四革命话语诠释系统,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种"革命范式"、"政治范式"开始向"发展范式"、"现代化范式"过渡;自由主义建构了凸显文化变革、突出个性解放的启蒙话语诠释系统,表现为褒新文化运动贬学生运动,把文化运动向政治运动的发展视为"干扰"、"救亡压倒启蒙";保守主义赞成文化运动的路径但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激进反传统主义,其经历了从接纳民主、科学"新外王"的"返本开新"到五四"文化断裂"的话语诠释系统转变。三大思潮对五四启蒙的不同程度认同以及对"五四意义"的多向诠释,进一步凸显了五四精神的多元性与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在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重新探讨五四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的发生、发展的规律,研究五四时期社会思潮的特点并予以科学的评价,是很有意义的。这对于正确的总结五四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的历史经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五四”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传统,发扬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在党的十三大的理论和路线指引下.搞好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问题,是陈独秀始终关注的一个理论热点。他有关这方面的思想相当丰富,其中有对前人成果的反思和总结,更有其个人的独立探索。而其文化思想的理论体系化大体是在“五四”前夕完成的。本文仅就这一时期陈独秀对文化问题的体系建构作一粗略评述,以准确把握这位风云一时的杰出人物并进一步深刻理解近代文化革命。概括说,陈独秀对文化问题的理论研究是与近代文化革命浪潮一脉相承的,其核心是以东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为层面,在对旧的文化格局的批判中寻求中国近代文化模式的重建,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基本主题。围绕这一核心,他主要探讨了文…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人文是一致的,科学是一种人文学术,人文学术是一种科学.在当代,尽管科学与宗教有矛盾和冲突,但不能否认的是近代科学仍是在宗教哺育下发展的.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对立并非习惯中所理解的那样强烈.近代人文主义思潮与近代科学思潮有共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遗产,并有相同的目标,真正阻碍近代科学发展的不是人文主义,而是主流宗教势力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诸多方面也是一致的.在当代,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分裂十分普遍,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切要做到的是整合人文与科学的分裂.  相似文献   

6.
五四科学思潮中,以《新青年》及陈独秀为代表,把对科学的提倡同探求先进的社会学说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赞扬理性、倡导文化启蒙转化为寻找社会改造、民族救亡的理论武器,导向对马克思主义的崇奉;以《科学》及中国科学社为代表,坚持以更新民族文化为目标,大力宣传近代科学知识,介绍科学方法,倡导科学精神,开展科学研究,开辟了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道路,并从文化的形态引进了科学。  相似文献   

7.
民主与科学: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格意义上的近代文化,是指资本主义文化。民主与科学是近代文化的精华。然而,由于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文化并没有得到正常、充分的发展,民主与科学作为一种思想口号,出现得很晚。这种特殊的历史现象使一些人产生了误解,似乎只有到了“五四”时期,才有资产阶级启蒙意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革命运动。它以彻底的、不妥协的革命精神震撼了全世界,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伟大旗帜,影响了全中国。地处祖国西北高原,山大沟深、地瘦民贫、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封建主义势力根深蒂固的甘肃,也深深地受到伟大“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广大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高举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旗帜,与反动势力进行了英勇斗争。  相似文献   

9.
“五四”精神是西方现代文化的自由民主精神,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叛,是中国现代文化的生长点。“五四”救亡运动与启蒙运动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这造成了以东方文化为背景的、属于传统社会领域的社会革命与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属于现代社会领域的文化革命的错位。这种错位的结果是社会革命的成功,“五四”精神的衰退。当前的改革将消除社会革命与文化革命的错位,复兴“五四”精神,全面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考察 2 0世纪中国文化思潮与文化运动 ,必须把握两个有重要的意义的支点 ,即“五四”新文化运动与 80年代中期的文化寻根思潮。这是两次基本文化取向相反的潮动 ,分别出现在2 0世纪前后两端。文化寻根思潮发起的重要理由之一 ,即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断裂”的不良后果 ,而他们的责任 ,就是要续起传统文化之链 ,重塑或重镀民族文化辉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 80年代文化寻根思潮之间深刻的冲突 ,事实上反映了世界化与本土化、现代性与民族性、横向接受与纵向继承等关系的紧张 ,这是 2 0世纪中国文化面临的最严峻、最…  相似文献   

11.
当五四新文学以崭新的风姿和异乎传统的独特面貌出现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注意到五四作家群体创作观念上的巨大变化,追求真诚、崇尚理性,表现“人的文学”这种体现人文精神的创作思想,已成为五四作家文学创作观念上的显著特征。一五四作家创作观念上人文精神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从本质上说,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在这场运动中,虽然各种思潮纷至沓来,但是毋庸置疑,科学与民主才是其中最鲜明的主旋律,它是我国近代、现代价值体系与思想观念的基石。科学与民主是划破西方中世纪黑暗夜空…  相似文献   

12.
《探求》2015,(2)
中国近代以来,围绕古今中西文化问题所展开的文化论争持续不断。尤其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古今中西文化问题的论争异常激烈。从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三十年代读经讨论,到五十年代抽象继承法争论,一次次的文化思潮在急遽变革的时代奔流涌动。这些文化思潮的背后,是不同的文化立场和主张的纷争和博弈,梳理并反思这些文化立场和主张背后的历史渊源和价值诉求,对于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程倩春 《学术交流》2006,(11):29-33
近代科学革命不仅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基础,而且同样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基础。深刻理解人文观念的近代科学基础,对于深入认识、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哥白尼革命和牛顿力学为基础的近代科学革命为人的发现建立了必要的理论基础,重新确立了上帝与人的关系,即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近代科学革命使人的本质地位得以提升,即人的理性能力的提高,对人的观念的彻底改变。近代科学革命对于西方社会基本的现代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它力图实现科学与价值的完全统一,以理性为基础,确立了“民主与科学”统一的基本理念。这也是构建现代文明大厦的最重要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茅盾早年把“五四”的科学精神贯穿到文学中去,把文学与科学联系起来,也把文学的真实问题与科学精神联系起来。他说:“近代西洋文学是写实的,就因为近代的时代精神是科学的。科学的精神在求真,故文艺亦以求真为唯一的目的。”这实际上就是说,真实是文学的生命。“五四”以来的进步新文学,正是依靠“真实”这个法宝击败了封建旧文学,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泛神论思想的理论背景除了“五四”时期的时代思潮外,还有西方哲学的影响,更有对东方古代文化的创造性理解,这种理论来源的复杂性反映了郭沫若在“五四”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汇中的独特姿态,至今仍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是激进思潮集中爆发的时期,其主要表征是整体性的反传统和整体性的西方化。立足当代语境,我们应该充分肯定五四激进思潮的历史价值,也应该看到它多方面的缺失。五四激进思潮的缺失主要包括: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民族文化的虚无意识、归咎于古人的无能心态、以己之短比人之长的"弱人政策"以及总体性西化的"认知不足"等。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文化传统深深植根于近代以来科学的发展和理性主义的兴起,从而张扬理性、以合理性之尺去度量整个世界和社会生活一直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向度,特别是随着科技文明的不断推进,合理性思潮以貌似价值中立的技术理性渗透到了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8.
幕末的“宇内混同说”与明治时代的“大东合邦论”——近代日本的“国家主义”思潮研究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严绍国家主义(nationalism)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一直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近代日本的国家发展的道路,并在不同的层面上影响着国民的心态。...  相似文献   

19.
救亡、变革、启蒙是戊戌思潮的主题,批判与创新是戊戌思潮的根本精神。这就决定了它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使变革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使变革成为近现代中国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使人们认识到,当时中国的变革乃是社会的转型,而在此过程中,人的近代化至关重要。它对推动中国近代的观念变革、文化革新,哺育一支新型的知识分子队伍,也曾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中国近代特殊的国情所决定,戊戌思潮在理论上带有明显的不成熟性和急躁情绪。同样是由中国近代特殊国情所决定,在戊戌时期思想启蒙与政治变革是同步展开的,因考虑服从现实斗争,也势必要影响思想启蒙的深入。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傲慢的”民族主义、极端的国家主义和纯思辨的表达形式是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只有在对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进行科学批判的过程中才有新哲学的构建,这就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这一文化逻辑不是在独立的传统哲学框架内形成和发展的,而是在历史学批判、社会主义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对我们在中国发展马克思哲学有两点重要启示:其一,撇开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把握和研究的关注,缺乏马克思主义各个研究领域的对话和交流,就会违背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和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规律;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核心的任务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是通过对当代具体科学成果方法论上的概括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的反思,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的进程、机制、特点、规律及其趋势做出哲学层面上的科学解释并为实践提供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