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益昌 《金陵瞭望》2007,(20):52-52
“基业常青,文化制胜”,所有成功的企业无不验证了这样一条真理。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与这个企业的发展程度是成正比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具有精神财富的特征.同时也创造出了物质财富。企业文化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当代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企业经常开展以“廉政”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教育活动.有利于企业形成健康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升诚信的企业形象,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使企业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潘峰 《金陵瞭望》2006,(8):45-45
企业文化具有崇尚理念、渲染氛围、感召员工、包装企业、推动发展等强大功能.进而形成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越来越被众多管理者重视和推崇.并誉为企业的精神财富和发展之魂。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倡导企业文化的建设.用文化的力量去凝聚员工.去创新和推动企业的各项工作。搞好企业文化建设.让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得益彰.必须突出“三性”。  相似文献   

3.
黎霞 《金陵瞭望》2006,(14):50-50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最重要的是依靠变革,而企业的成功变革.又有赖于企业特色文化的相助。回顾IC卡公司6年来的发展历程,从“建设”、“开通”、“发展”、“壮大”、“腾飞”到今年的“市场开拓”,每个年度都有不同主题,引导员工从文化层面加速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金陵瞭望》2011,(35):89-92
“企业发展,一年靠机遇,十年靠机制,百年靠文化”。 近年来,公司党委积极借鉴世界先进企业文化理念,注重吸收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紧贴现代金融企业建设发展实际,按照“以观念更新推动理念创新,以文化发展推动管理升级”的企业文化建设总体思路,积极培育和发展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富有特色,落地有声。  相似文献   

5.
李存山在《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撰文指出,中国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有“变”亦有“常”,“变”就是文化发展的变革性、阶段性,“常”就是文化发展的继承性、连续性。孔子论三代之礼的相“因”与“损益”,符合文化发展之“变”与“常”的辩证法。自汉代始立的“三纲”,并非中国文化所“因”的常道,而是汉儒为了适应“汉承秦制”作出的“损益”。在中国近代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中,从“中体西用”发展到“标本并治”乃至“重估一切价值”,“哲学”观念和进化论的引入对这一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以儒家学说为主流的中国文化,其常道并非“三纲”,而应是崇尚道德、以民为本、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这也是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的优秀传统,而我们也应在文化上作出与现时代相适应的“损益”。  相似文献   

6.
孔子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者,修身求道也,为人者,仕进取初也.孔子“人已”之论,遂为后世儒家为学动机论之中心命题,争论颇多,影响深远.儒学“人已之辨”的文化意义有三:(1)养成中华土人”学以求道”的学风传统,谈泊宁静,乐学修已.(2)宋儒重“为己”而轻”为人”,偏于内圣,失于外王,忽略学问的社会功利意义,且有陋识人心之嫌.(2)今人论学习动机,复有“为个人”、”为社会”之辨,其实质仍是求道与谋利之矛盾;提倡先儒“学为君子”的传统,可补个人学为私己功利之阙.  相似文献   

7.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探索其思想渊源及历史意义有助于深刻理解“仁”的丰富内涵.从宏观历史角度,其产生可溯源至恢复周礼思想的目的;从具体历史评判角度,我们可通过孔子对尧舜禹王者及商周贤者的评价见“仁”的印迹,通过孔子对历史的总结见“仁”的萌芽.孔子“仁”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深化了对“礼”的本质理解,强化了人的主体意识,推动了仁政爱民的社会稳定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自然风物从原始宗教的崇拜对象,转变为生活的、艺术的审美对象,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历来认为我国的这一转变,应发生在春秋末叶──逐步摆脱巫术宗教的种种传统观念,并开始奠定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理性主义大发展的时期。从孔子的“奖券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①、“子在);瞪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②、“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③、“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④的审美发现,到庄周知鱼乐与不乐⑤的反观自然、“天地有大类而不言”③的自然审美观,都充分…  相似文献   

9.
全国所有大的文庙,都以显著地位,悬挂着“明伦堂”三个大字的巨匾。语出《孟子·滕文公》: “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孔子的伦理思想是很复杂的,具有进步和保守、唯物和唯心的两重性。“千秋功罪”,很难评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孔子伦理思想进步的一面越来越淡化,而保守的一面却越来越突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孔子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代表者,他对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形成,是有历史贡献的。全盘否定孔子的伦理思想,无异于全盘否定我国的古代文化,显然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新历史地、辩正地认识孔子的伦理思想,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朱晓慧 《金陵瞭望》2007,(22):21-22
中国医师协会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2006年我国医疗机构的“医闹”发生率为97.92%.较2005年的93,75%和2004年的89.58%又有所上升.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非常复杂.但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和医院文化的建设者.我们更应该从自身做起.用优秀的医院文化感召和引领医患关系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11.
据说,季羡林先生建议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在开幕式中应当出现孔子的形象,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于是,反对者揭竿而起,立刻对“孔子进奥运”骂得不可开交。我原本觉得这是一个没什么讨论价值的话题:可是.当我看到一些令我匪夷所思的“反对理由”之后,改变了主意。或许,正是因为有如此多人对中国文化、对儒学、对孔子怀有如此令人费解的误会,  相似文献   

12.
张璟 《金陵瞭望》2008,(10):24-25
秦淮悠久的历史催生了众多老字号企业.这些老字号本身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秦淮人文底蕴的重要体现.也是极其优质的文化载体.对于建设“人文秦淮”、树立区域文化坐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文分三大部分,首先综合分析镇江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有三条重要的文化历史特征:1、街区因渡而生,历史存续久远,风貌保存完整,构成我们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元素。2、多元聚合、主题明确、独具特色的“津渡文化”,定格我们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价值。3、街区南屏山北濒水、依山布局、临水而建,复兴街区风貌就是彰显镇江城市个性。其次,总结提炼近年来保护建设的阶段成果和成功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三言二拍”的水文化摭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艺术是文化最直接最积极的构成要素,从本质上说,文化研究与文艺研究互为表里,相互激发,可以真正实现良性互动。古代小说是文艺的宝库,也是研究水文化的重要资源。“三言二拍”作为我国古代小说艺术成就的优秀代表,包含生动丰富、绚丽多彩的水文化因素,以此作为水文化的研究对象,既拓展研究范畴,探索研究方法,又增加文化欣赏意趣。本文分别从“三言二拍”擅长的世情、风俗、市民文化等领域切入,以故事的千奇百怪展现水文化的千姿百态,通过水文化拓展深化小说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从而揭示水文化研究需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相似文献   

15.
委婉语并非是汉民族语言中独有的文化现象,它在世界各国语言中也有反映,但是汉语中委婉语的数量却远远多于其它民族,特别是关于“死亡”委婉语的表述犹多,这是由汉民族特有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决定的。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华民族有其特有的宗教文化、等级制度、价值观等,这一切都赋予了“死亡”这个字眼以特定的隐晦解释与说法。从几个方面对古代和现代汉语中的“死亡”委婉语进行比较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明确认识“死亡”委婉语在不同场合下的说法。  相似文献   

16.
吕明灼在《孔子研究》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崂山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儒佛道“三教一家”的格局:第一,三教共“和”。中国是一个讲“和谐”社会、讲“中和”哲学的国家。我们自古就有“大同世界”、“天下为公”、“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之说。  相似文献   

17.
在温州这个以服装、皮鞋、眼镜、打火机生产闻名的地方,却蹦出一家令国内外同行都刮目相看的轴承生产企业——人本集团,而且它做了一件我国上千家轴承厂几十年没做到的事,生产出了“动起来更安静”的高精度、低噪音的优质轴承,其产品不仅替代进口,而且远销国际市场。这一切与人本“当家人”张童生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他说:“温州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精心地打造着自己的企业文化,各有特色,各有成就。”翻开人本集团文化建设的历史长卷,我们可能会充分了解人本企业的成长历程,而透过那些潜含其中的深扣温州人文与地域色彩的文化元素,或许能洞悉温州民企的竞争力所在。像一座“学校”,更像一个温暖的“家”人本,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这是人本集团的核心企业理念。这里所指的人,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企业服务、供销的对象,也就是客户,顾客;二是指企业人。前者是指以顾客的满意为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崇高目标,我们要为社会提供精品,创造满意的服务,后者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资源。在这一核心企业理念的指导下,集团形成了具有人本特色的企业文化,提出了并落实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口号:“人本是  相似文献   

18.
孔子关于“生而知之”的思想理论应该首先从认知路径的划分上去把握,应该着眼社会历史实践进行相关分析,简单悬置或虚化这一理论是不妥的。孔予重视“生而知之”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论语》“绘事后素”一则是孔子与弟子对话中探讨文艺美学的一个经典命题,它切实而且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重要文艺美学思想.这则《论语》纠结着“素以为绚”、“何以为绚”而加以展开,但却未能全面理解审美机制的发生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孔子的审美哲学存在局限.而从和合文化角度出发,我们似乎能够为之找到一个切中肯綮的解释途径.  相似文献   

20.
曾有人问过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作为一个学者.是什么动因使你成了一个永远的旅行者?”余秋雨的回答是:“寻找文化现场。”在秋雨先生看来,要写想出真实、真挚的文化散文,就必须自己亲临那些历经万年、千年的文化现场。在那些残垣断壁、荒郊孤冢、野花枯树间,他体味历史沧桑文化意蕴.将若干史实与个人的直觉感知元素相融.调动自身的文化积累和灵魂思考,最终笔端方泻出一篇篇回肠荡气的佳作名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