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十五届五中全会强调,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这表明公司治理结构在企业运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国有企业及国有上市公司大多存在着所有者缺位的现象,一方面政府对企业的干涉太多,另一方面国家的所有者职能没有到位,不能真正发挥监督作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权的比例过大,小投资者在企业的监督管理中作用太小,权益常常被侵犯。国有公司内部人控制企业的现象比较普遍,容易导致腐败的产生。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与一般职工的报酬差异长期很小,影响经营者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邵东伟 《内蒙古统计》2001,(6):38-38,77
一、国有企业实行经营者激励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已初步确立,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制越来越显得紧迫了。大幅度裁员减轻了国家的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了一些活力,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由于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所有者(委托人)与经营者(代理人)的预期目标不一致,从而导致两者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不和谐甚至相互冲突。实际上常表现为: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作用的重视程度不够,通常把经营者与劳动者同等对待,这就…  相似文献   

3.
怎样让经营者拼命干?主动干?我国的国有企业效益普遍低下,原因之一就是经营者缺乏应有的激励。在经营者激励的背后,是所有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追求资产增值的动机。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迟迟建立不起来,是因为在经营者背后缺乏具有上述动机的所有着。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上述动机的所有者会越来越多。对这样的所有者来说,就个是要不要激励经营者,而是怎样激励经营者。对经营者的激励,有短期和长期之分。近20年的企业改革,关于企业经营者激励制度的设计也不算少,如奖金制、承包制等等。但这些制度都是着眼…  相似文献   

4.
如何构建国有企业内部监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俊 《统计与决策》2005,(11):132-133
一、国有企业内部监控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人控制问题 所谓内部人控制,是指经理人员事实上或依法掌握了控制权,他们的利益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种控制往往通过经理人员与工人的共谋而实现.内部人控制作为现代股份制公司的内生现象,是公司制不成熟、不规范的产物,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尤为突出,也很难解决.  相似文献   

5.
完善国有企业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两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如何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目前流行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做法 ,是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对这些企业原有资产进行清产核资的基础上 ,向“企业”(实际是指公司的“内部人” ,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董事长或总经理)颁发授权证书 ,由后者以所有者代理人的身份全权经营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但这样做的弊端是把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的信任托管关系和董事会与高层经理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混淆起来了 ,使前述法人治理结构中因双层“嵌套”关系而形成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制衡关系变成实际上的“内部人”对自己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信息经济学的观点,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取向的差异,以及委托人监督信息的不对称性,说明委托代理关系中天然地存在委托人与代理人激励的不相容性。正是因为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必然存在上述的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问题。因此,要控制  相似文献   

7.
一、国有企业股权集中化与产权独立化的矛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同时,使国家对企业的管理从直接控制转为间接控制。实践证明,现代股份制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因为现代典型股份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股权高度分散化。由于股权高度分散,所有者就不能凭借其股权干预企业的经营,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彻底分离。股份公司作为不依赖其资产终极所有者而独立存在的法人,可以像一个所有者那样占有、支配…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股份制企业会计诚信缺乏的问题(一)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数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由国有企业经重组后以募集方式设立。这些公司现存的国有产权关系决定了内部公司制度结构不同程度地存在模糊化。所有权关系模糊,实际占有权关系模糊。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部门都对国有资产负责,但又不能真正代表所有者的权利,实际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一旦委托人变得远离企业或者根本找不到确定的真正代表,那么会计诚信就推动了动力和压力,会计造假开始出现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9.
狄学农 《山西统计》2003,(12):16-16
实践证明,企业的成功与否同企业的管理者密切相关。对国有企业管理者强化制约,在某种意义上比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革等产权体制改革更为重要。一、造成国有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的原因(一)国有资产所有者人格化代表不到位对于大多数非公司制的国有企业来说,企业由国家出资,企业的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或全民,尽管产权归属是明确的,但产权的维护机制却十分低效,以致使国有资产成为“人人共有,但人人都不负责”的财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主管部门极有可能出现两种极端的做法:一方面可能行使经营者职能,直接帮助、参与甚至代表企业决策,从而侵犯企业…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营者的激励问题源于现代企业制度的两权分离,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对经营者是一种委任制,所有者与经营者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为了确保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而尽力尽责地工作,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激励约束机制来促成代理人的合理行为,最大限度地增加委托人的效用。由于委托人的目标与代理人的目标总是不能完全一致,在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代理人的不负责任等行为,即代理成本。现代企业中,董事会代表股东的利益,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而经营者主要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现代企业的关键问题是要以最…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资本经营与资产经营或生产经营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文章认为资本经营不仅是资本所有者的事情,更是经营者的事情。在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资本在所有者层次上和经营者层次上取得了各自独立的运动过程,也就是资本经营在所有者层次上和在经营者层次上存在两个自成体系而不可分割的循环体系,企业在两个循环中都可能成为主体  相似文献   

12.
杨孟环 《山西统计》2003,(11):68-69
一、内审组织机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公司制企业的两权分离产生了“代理人”问题,其实质是信息不对称。公司为经营者经营,经营者掌握的公司信息和所有者相比具有信息优势,在经济学上称为代理人,所有者不具有信息优势称为委托人。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具有不同的目标函数。所有者的目标函数是通过财产的经营管理达到利润(效用)最大化,而经营者的目标函数是报酬最大化(这里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以及其他货币和非货币收入)。在合约不完全及行为不可观察环境下,由于信息分布的不对称,就会出现“代理人”问题。公司治…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加值(EVA):一种新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得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以契约为基础的委托代理关系。对企业管理的目标,委托人总是希望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而代理人总是希望实现经理人员财富最大化。与此同时,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两者所获得的信息量是不等的, “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一方面使得股东无法真正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业绩,确定代理人的合理报酬,另一方面又会影响管理者进行正确的决策。  相似文献   

14.
白亚峰 《统计与决策》2004,(10):137-138
一、早期详细审计的背景及其局限性 审计产生于财产所有者与财产经营者之间的分离,并随着二者之间经济关系的变化而演变.审计目标与目的、审计内容与范围、审计技术与方法都随其变化而发展. 在审计发展的早期,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生产规模和审计对象有限,经济业务也比较简单,财产所有权与财产管理权还没有彻底分离,财产所有者能够直接地监督和控制受托经营管理者,这时的审计主要是受财务所有者的委派或委托对受托经营管理者是否存在错弊以及有无贪污盗窃等行为进行检查,其目的是查错防弊.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曰镁 《统计与决策》2005,(16):171-172
现阶段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较西方国家的企业有很大的特殊性,即委托代理链条过长、所有者缺位、企业干部行政化、激励机制失效和约束机制弱化等.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财务总监委派制是指在企业财产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凭借其对国有企业的绝对控股(或控制)地位,由董事会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直接派出财务总监的一种会计管理体制。财务总监根据授权,对国有企业的整体财务(包括事前、事中、事后)进行专业、专职财务监督。他具有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权,对财务计划的参与、执行具有监督权,对重大资金的调拨有签字权,参与制定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监督检查财务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等。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所有权监督,维护国有资产所有权益的需要。一、财…  相似文献   

17.
一、企业财务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企业治理结构的缺陷是财务统计信息失真的诱因。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股东、债权人、经营者之间构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人为地操作财务统计信息,导致其严重失真,使企业账上的利润有可能是虚构的,难以反映企业的真实业绩。另一方面,法人治理结构的一元化模式,使权利过分的集中在内部人员手中,弱化了企业内部的监督作用。在这样一个不完善的委托代理关系和法人治理结构下,企业的信息不真实也就自然发生了。  相似文献   

18.
一、实行会计委派制的积极意义实行会计委派制后,委派会计受财产所有者委派为企业提供会计服务,同时约束和监督经营管理者的不良行为,由此可带来许多积极作用和影响。1、会计委派制能为企业财产所有者提供最佳的监督者。在财产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两者获知信息的不对称状况,可  相似文献   

19.
一、“股东财富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首选目标按照现代委托代理理论,企业的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或者说是一种合同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企业日常财务管理由经营者全权负责处理,但经营者必须最大限度地为股东谋求利益。那么股东的利益是什么呢?无非是提高投资收益,增加股东财富,实现权益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如果企业实现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  相似文献   

20.
会计委派制是国家以所有者的身份向企、事业单位委派主管会计的一种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从试行会计委派制地区取得的成效看,实行会计委派制,在强化国有资产的监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作为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改革的一种尝试,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的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本文就以下几个问题谈点认识。一、关于委派的会计人员与有关各方的关系问题政府向国有企业委派会计人员,监督企业财务活动,是政府履行资产所有者职能的重要表现,其基本出发点是强化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管理,维护国家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