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生在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是当时最伟大的海上远征。从一个历史学者的视角看,郑和下西洋所引发的问题远多于能够令人满意的答案。笔者将郑和下西洋与明成祖的威慑外交结合,认为《明史》所说的“耀兵异域”是保障朝贡贸易和郑和下西洋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郑和下西洋是含有威慑手段的外交出使,军事威慑、朝贡贸易、文化交流共同构成了郑和下西洋的多重目的。  相似文献   

2.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然而,对其历史贡献的阐述,有关论著大多集中在航海事业和中外交往方面。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郑和下西洋不仅在世界航海史上创造了空前的壮举,而且在中国外交、经济、文化、海洋事业诸领域都建立了辉煌的业绩。本文拟就此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贡献作一新的探析。(一)推行和平外交15世纪初,中国正值明成祖时代,政权巩固,经济繁荣,举国上下欣欣向荣。而与此相反,国际形势却不容乐观,素奉中国为宗主并与中国保持传统朝贡关系的东南亚诸国居然越礼肆虐,甚至诱杀明使,它们彼此之间亦…  相似文献   

3.
王艳芳 《快乐青春》2011,(11):60-61
这是流传在福建泉州的一个故事。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派遣太监郑和率领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到了第五次,郑和来到福建泉州,准备在这里招募水手和舵工,为下西洋做准备。  相似文献   

4.
一、“郑和下西洋”是明成祖时期对外开放的结果 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经过先秦时期的开辟,汉唐时期的发展,到了宋元时期达到繁荣昌盛阶段。当时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造船工艺的提高,船的容量之大,质量之先进,指南针的应用和航海技术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纪念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于今年6月22日至25日在长乐县召开,与会120多名代表,收到论文近60篇,主要探讨了如下问题。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动因。一些代表认为,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发展睦邻外交,树立中国在亚非国家中的尊严,开展对外贸易活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有人则认为,郑和下西洋并没有多大经  相似文献   

6.
吴顺辉 《徽州社会科学》2005,(12):30-32,33,34
2005年是我国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隆重纪念郑和为人类争平航海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党中央决定从2003年开始陆续推出包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大会、举办国际论坛、全国航海展等六项重大纪念活动。胡锦涛总书记为纪念活动作出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为纪念活动题词“航海先躯,和平使者”。经党中央批准,2005年7月4日至7日,国家“传承文明、走向世界、和平发展——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在江苏南京(明代都城)举行。黄山市社科联委员、市委办公厅吴顺辉同志作为安徽省唯一入选获奖论文代表,应邀参加论坛。其论文《从郑和下西洋看当代中周和平发展》因立意深广、切合主题且富有强烈时代感而受到广泛好评,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传承文明、走向世界、和平发展——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优秀论文集》(海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全书收文146篇、1046页,本文被列第15篇、第98页)。鉴于此文的学术观点和见解,现予转载,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7.
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和率领的七下西洋壮举,拉开了15世纪世界大航海活动的序幕,为世界航海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华民族面向海洋,探索海洋,不断谱写了海洋文化的新篇章。郑和下西洋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既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海洋活动的巍巍丰碑,又是15世纪世界大航海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8.
<正>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远洋航行史上的空前壮举,是震憾了当时东西方的伟大事件,它对当时中国,并对亚洲、非洲,乃至东西方世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仅就郑和下西洋在东西方交往和东南亚社会发展中所起作用问题加以探讨.郑和下西洋是适应了当时东西方交往的需求郑和下西洋,是明代初期海外政策变化中的产物,自从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一变过去洪武年间的禁海政策,采取了积极主动的对外方针,从而把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海上交往推向了新的高峰.如果说成祖朱棣不愧是具有远见卓识,雄才大略的封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七下西洋的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首航五百八十周年,将在南京举行隆重的纪念大会。交通部和中国航海学会已开展了各项准备工作,并已组成以彭德清为主任委员的筹委会。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启航日期,是明永乐三年夏六月已卯,即公元1405年7月11日。纪念大会将建议把七月十一日定为“中国航海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八届年会十一月四日至十日在昆明召开,以郑和下西洋问题为中心展开了热烈讨论。云南大学历史系、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昆明市地方志办公室积极筹备和主办了这次会议。晋宁县人民政府、昆阳郑和纪念馆积极支持和参加了讨论会。会长张舜徽教授在开幕词中强调了当前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大意义,他指出:“郑和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他经过了千辛万苦,克服了重重困难,七次下西洋,发展了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积极地推进了中西文化、经济的交流,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11.
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七月至宣德八年(1433年)七月,大航海家郑和率领由二万八千多人及百余艘大小船舰组成的浩大船队,进行了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七下西洋的远洋航海。郑和船队在怒涛似山、水天连接的太平洋西南部、印度洋区域驰骋二十八年,先后多次访问亚非一百多个古代国家和地区,大大促进了中国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和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开阔并深化了人类对亚非地理和印度洋自然环境的认识。作为当时轰动朝野的大事,郑和远洋航海对明代社会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试就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进行一些分析,以求教于前辈及有学之士。  相似文献   

12.
简评《明成祖传》公羽你知道明成祖永乐皇帝吗?他就是派郑和下西洋、设奴尔干都司、主持编《永乐大典》、浚通大运河、大规模营建北京的明初有名的君主永乐。他一生还南取金陵、五征漠北,八十万大军下安南,几乎百战百胜,其文治武功不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逊色,是很值...  相似文献   

13.
<正> 郑和下西洋的船,是郑和航海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关于郑和船队中的宝船究竟有多大,近来意见比较分歧,颇有争论。《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出使曾“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这一说法究竟可信还是不可信,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由于建造宝船的详细技术资料早已失传,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是有一定难处。本文仅就我们所见到的若干资料,对有关问题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供讨论。郑和下西洋,组建了前所未有的世界上最庞大的远洋船队。郑和每次远航,一般由  相似文献   

14.
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人类征服海洋的空前壮举。郑和下西洋的直接启航处在哪里?历来众说不一,笔者认为福建的长乐太平港和泉州港是郑和下西洋的直接  相似文献   

15.
《支那航海家郑和传》:近代国人研究郑和第一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郑和的学者都认为,对郑和及其史迹做出较完整研究之开其端者是1905年梁启超发表的《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然而,实际上1903年9月30日出版的《大陆报》第11期上刊出的《支那航海家郑和传》一文,才是近代国人研究郑和的第一篇。该文首次把郑和下西洋的事迹放在整个世界史的背景下来考察,又首次将技术工具的发展作为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问题独立论述,并首次引入当时风靡世界的海权论思想,采用中西比较的方法,针对西方海权的扩张和中国海权的积弱,希望以郑和航海的壮举来唤醒中国民众的海权意识与爱国热情。该文不仅对梁启超撰写《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也基本上奠定了20世纪郑和研究的大致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文史哲》2014,(5)
永乐时期明成祖朱棣发动对安南战争并郡县其地是有其战略考量的,"郡县安南"威慑中南半岛番国,"郑和下西洋"威慑海岛番国,二者互为犄角之势,海路、陆路双管齐下,对西洋尤其是南海地区形成巨大军事压力。"郡县安南"之后,明朝从陆路近可制占城,远可控满剌加,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西洋朝贡体系得以顺利建立和巩固。明宣宗继位,对黎利剿抚不力,明军在大败之后撤出交趾,沉重地打击了明朝威望,明朝失去了控制南海的地理优势。西洋诸番疏于朝贡,明宣宗心有不甘,遂命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以挽回局面。宣德之后,安南坐大,朱棣所经营的西洋朝贡体系趋向松散与瓦解,明朝宗主国的地位名存实亡。"郡县安南"为明朝控制中南半岛奠定了基础,加速和推进了西洋朝贡体系的建立,朱棣"郡县安南"的决策对"郑和下西洋"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而宣宗"弃置交趾"恰恰是西洋朝贡体系濒于崩溃的前兆。  相似文献   

17.
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之比较研究黄增强公元1405至1433年,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1371—1433)率领庞大的远洋船队七次远航西洋,历经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和阿拉伯海沿岸,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遍访亚、非30余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不...  相似文献   

18.
《文史哲》1982,(3)
<正> 郑和下西洋不仅为一代之盛事,而且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人民与亚非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历史中的一桩空前壮举,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尤其在东南亚,郑和的纪念活动,至今不衰。因此,对郑和下西洋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成为人们十分感兴趣的一个课题。但由于种种原因,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资料,没有系统完整地保存下来,常为资料缺乏而难以深入。这就需要编纂出版一部比较全备的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资料。郑鹤声、郑一钧编撰的《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正是从这种需要出发编辑整理的。《汇编》所收资料内容广泛,它不仅收录了有关郑和下西洋的文物、调查资料,还从《明实录》、各种稿本的明清史籍、各种丛书、类书、文集、杂记、笔记、小说、戏曲、诗词,以及明代以后国内外有关著述中,将郑和下西洋的资料一一辑出,并酌情纳入适当章节中,使之成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首航西洋590周年,为纪念这一“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10月15日—17日,南京郑和研究会与郑和航海研究基金会在南京共同主办了纪念郑和下西洋5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纪念大会暨研讨会开幕式的人士近300人,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海内外学者、中国交通部、海军、江苏省及南京市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代表均出席了大会。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与美、英、文  相似文献   

20.
关于郑和宝船问题,过去论者见仁见智,争论不休,主要是忽略了一个历史事实:郑和下西洋各个时期所使用的船只不尽相同.本文认为主要分三个时期:一、郑和前三次下西洋所用船只;二、郑和四至六次下西洋所用船只;三、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所用船只.本文不仅对这三个时期分别加以论述辨析,而且对宝船之名及其设计建造、数量、大小诸问题进行了考证廓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