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上最小的袖珍国———梵蒂冈,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的高地上,被称为国中之国。实际它就是一个梵蒂冈城,城墙就是国界,面积0.44平方公里,人口1500左右,信奉天主教。这个国家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不动产出租、银行利息和教徒的捐款资助,没有任何工业、农业。教皇是国家的最高首脑,集立法、司法和行政于一身。政府设国务卿,由教皇任命。在世界各地设有学校和医院。在梵蒂冈城有圣彼得广场、梵蒂冈博物馆和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广场非常大,可容纳50万人,是罗马教廷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地方。广场呈椭圆形,地面用黑色…  相似文献   

2.
历时三百年的中国礼仪之争破坏了17-18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好局面.本文依据旧金山大学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国礼仪之争国际研讨会整理的罗马教廷有关中国礼仪之争的主要文件一百篇,探讨发生这场大争论的深层原因:罗马教廷以“文化至尊”自居来禁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几千年的维系纽带,必然会发生激烈的文化碰撞,这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惨痛教训,不同质的多元文化间的对话必须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文化至尊”的观念是万万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天主教未能根植于中国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其外在因素主要有天主教传教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自身弱点影响和当时罗马教廷对耶稣会的解散削弱了在华传教势力;其内在动力因素有罗马教廷教权与中国封建皇权的冲突和天主教与正统儒、佛、道思想的相悖,以及东西化意识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梵蒂冈作为当今世界领土面积最小的国家,政治与经济实力相对有限,为何在全球事务中依旧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毫无疑问这首先是由它作为一个国家和天主教中心的复合体地位决定的。1962至1965年间召开的"梵二"会议结束之后,罗马教廷实现了"跟上时代"的历史性转型,也借此维持了国际影响力。历史地看,罗马教廷在"梵二"之前悠久的外交传统,亦是理解梵蒂冈全球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从8世纪中叶教皇国形成以至1870年,教皇们和罗马教廷在面对其他政治强权时,依赖外交纵横捭阖以求生存和发展。经数世纪之久,形成了丰富的外交传统。在庇护十二(1846—1878年在位)于1870年成为"梵蒂冈之囚"后,教廷虽然失去庞大领地,世俗权力受到极大约束的教皇们仍旧活跃于外交领域。后世教皇们建立的外交网络和国际影响,成为1929年教廷与意大利政府谈判解决"罗马问题"时的重要筹码之一。1929年拉特兰条约签订后以至"梵二"会议召开前,罗马教廷虽然外交力量有限,但仍持续参与国际事务,且采用了现代化的外交方式,在国际外交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长期的艰难关系 瑞士联邦和梵蒂冈之间的外交关系有着非常古老的渊源.继法国之后,罗马教廷是第二个在联邦领土上建立永久外交代表机构的国家.自1586年以来,教廷使节在卢塞恩的存在对16和17世纪天主教在瑞士的巩固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所谓的文化斗争(Kulturkampf)中,冲突被不断激化,教宗无误论教义(1870年)和许...  相似文献   

6.
在宗教改革的大背景下,十六七世纪的英国复仇剧过度渲染新教或罗马教廷的仇杀,在参与宗教论争时极力宣扬英国政府的新教主张。复仇剧斥责罗马教廷的腐败与虚伪,批评天主教的弥撒圣餐和偶像崇拜,演练新教的圣餐隐喻和见证修辞,让观众借助符号意象再现真理和通过移情产生强大的信仰理想。剧作家们以此种方式服务于王国政治,让国民与新教发生国家认同,帮助英王建立新教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教皇国在教廷财政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皇国是罗马教廷极为重要的一项财政来源,其各种收益如赋税、军役税及司法收入等构成教皇国财政收入的主体。西方学者往往低估其对教皇的财政意义,其实不然,教皇能否从教皇国取得各种收益取决于对它的控制程度。通过对不同时期教皇国收入在教廷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分析,可以得出宗教改革以前教皇财政收入70%以上来自教皇国这一结论,从一个侧面反驳了宗教改革主要源于财政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后,宣布信仰自由,允许各种宗教存在。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原以后,为了巩固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继续实行开明的宗教政策,为各种宗教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元朝政府一方面尊重各种宗教,另一方面也对其加强管理,设立崇福寺管理天主教,元朝政府与罗马教廷也互派使节进行了初步的接触,天主教传教士孟高维诺就是以罗马教廷正式使节的名义来华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9.
外刊速览     
曹劼 《国际公关》2022,(1):14-15
瑞士与梵蒂冈:谨慎外交关系回顾瑞士资讯网2021年12月11日长期的艰难关系瑞士联邦和梵蒂冈之间的外交关系有着非常古老的渊源。继法国之后,罗马教廷是第二个在联邦领土上建立永久外交代表机构的国家。自1586年以来,教廷使节在卢塞恩的存在对16和17世纪天主教在瑞士的巩固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历史事实展示了发生在360年前的一起罗马教廷对伽利略的迫害案,从而表明这是宗教与科学的斗争达到白热化的结果,而真理是不可战胜的。  相似文献   

11.
巴黎外方传教会是17世纪在巴黎形成的一个传教团体。从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材料分析,巴黎外方传教会直接听命于罗马教廷,肩负协助教廷传信部制衡葡萄牙保教权和建立远东土著教会的使命赶赴远东。巴黎外方传教会入华对天主教中国本土化产生过正面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法文化交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圣经是基督教的圣典,历来被基督徒尊为信仰与立法的准则。但是,在欧洲中世纪,它却长期被封锁于教会殿堂之中,垄断于少数高级教士之手,遭到任意篡改和歪曲,成为美化封建神权统治的遮羞布。与此同时,奥古斯丁等教父的著作,罗马教廷的“圣训”、“教令集”等,则泛滥于世,将圣经排斥于一隅,形成喧宾夺主之势!因此,中世纪晚期,欧洲宗教改革的先驱威克里夫、胡司等人,为了反抗腐朽的罗马教廷,争取民族独立,建立廉俭教会,都提出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源泉,并着手将它译成英语和捷克语等民族语言,他们的宿愿至16世纪才得以实现。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终于使原始基督教中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圣经不仅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成了农民和平民起义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3.
古代罗马奴隶制农庄的经营管理孙明良古代罗马,有许多奴隶制农庄,这种农庄,中等规模的(即维拉)有一二百犹格①土地,规模大的(即拉蒂芬丁)有数千甚至数万犹格土地.农庄上使用大批奴隶劳动,也使用雇工劳动。一部分土地也租给佃农.农庄的产品,主要是为了出卖.为...  相似文献   

14.
中古西欧基督教的“经学传统”,发端于罗马帝国后期“拉丁教父”对《圣经》的翻译与阐发。中世纪经院哲学家的“惟经是从”的学术活动与罗马教廷的文化专制政策,使这一传统日益封闭与僵化,并步入学阀化与官方化的学术轨道。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西欧社会的新变动与人文主义启蒙思潮的冲击,这一传统逐渐丧失了对学术文化的神圣支配地位,代之而起的则是人文主义“圣经学”的勃兴。人文主义者否定教廷钦定的《圣经》拉丁文本的权威性与经院哲学家主观臆断的学风,不仅力图使《圣经》版本的民族语言化与《圣经》传播的平民化,而且致力于发掘《圣经》的历史内涵与伦理精神,并以《圣经》为最高的信仰权威,这样就从根本上推翻了罗马教会正统神学的理论基石,否定了教廷权威及其礼仪制度存在的合理性。这一变革,最终从根本上推动了宗教改革思潮的萌发,促进了西欧的思想文化与社会政治的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15.
抗战期间,天主教徒于斌指出中日战争的实质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场非正义战争;他从天主教的正义观和爱国观出发,激励教徒应该积极参与抗战,以实际行动维护天主教正义;他还以一个教徒的身份数次出访欧美,协助国民政府开展邦交,争取外援,为抗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宗教和阶级立场的限制,他对蒋介石政权和罗马教廷表现得软弱无力,不敢抗争,从而使其在抗战中的作用受到限制,这也说明宗教是很难超越阶级和国家利益的  相似文献   

16.
一表面形式上的对立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主张几乎都是以批判教会和宗教为突破口的,批判的言论和例证几乎无法穷尽:薄伽丘在《十日谈》中对罗马教廷的腐败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布鲁尼和布拉丘利尼则在各自发表的相同标题的论文《反对伪善者》中抨击僧侣的恶德;  相似文献   

17.
在欧洲宗教改革语境中,英国与罗马教廷势不两立,英国剧作家通过戏剧创作参与宗教论战,君王利用剧院舞台宣扬新教主张以构建民族国家,观众在观看戏剧表演过程中实现国家认同。戏剧《哈姆雷特》、《西班牙悲剧》、《马尔菲公爵夫人》等谴责天主教偶像崇拜和圣餐仪式,使用新教的宗教隐喻和见证手法,以树敌方式推进国民的民族身份建设。  相似文献   

18.
钱国宏 《社区》2011,(2):35-35
虽然只去过罗马两次,但是罗马人崇尚天然的生活理念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罗马人穿着自然,交往随意。我们的翻译科尔涅利,在陪我们考察的一周内,居然穿着同一件灰色西服.里面的衬衣连领子都卷了边.他仍然不管不问。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德意志皇权与罗马教廷的关系是德国封建制度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10世纪初,德皇利用教会加强和巩固集权统治,实行“奥托特恩权”,因此而加强了与罗马教会的联盟,并支持罗马教会的改革。罗马教会的改革是中世纪基督教教权增长的起点。教权的增长是以削弱皇权的集权为代价的,这就必然导致皇权与教权之间产生摩擦,加剧了德意志地方封建势力与皇权的冲突,由此更激化了政教之间的矛盾,引发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政教斗争。政教斗争对德国封建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及其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心语 《老友》2013,(12):50-51
作为欧洲文明古城的罗马.不仅是意大利最大的城市,还是意大利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因建城历史悠久而被称为“永恒之城”。罗马位于亚平宁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总面积约为15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208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