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杜建华 《决策探索》2005,(10):60-6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我们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岛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首意义十分重大,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关键与核心。  相似文献   

2.
诚信是一种重要的伦理思想,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所信奉和传承。它对于个体来说是"立人之本",对于企业是"立企之本",对于政党和政府是"立国之本"。因此,诚信之于和谐社会构建是基石。我们应加强诚信伦理道德教育,加速构建诚信体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而建设和谐机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社会要和谐,机关要做表率,和谐机关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先导性和导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欧阳捷 《领导科学》2023,(6):124-129
公务员诚信档案制度是我国在推进政务诚信建设过程中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新时代加强公务员诚信档案制度建设有助于优化公共行政治理、建设诚信法治政府和构建诚信和谐社会。当前,我国公务员诚信档案管理还面临着档案记录信用信息内容不明确、档案公开内容不明晰、档案使用机制不完善、公务员信用修复和信用权益保护机制不健全等法治化问题。未来有必要从完善公务员诚信档案立法框架、明确档案记录信用信息范围、确立档案内容的分类分级公开原则、完善档案使用机制以及健全公务员信用修复和信用权益保护机制等方面提升公务员诚信档案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必须是一个诚信的社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诚信精神思想,但当今社会存在着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极大地制约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6.
诚信的基本含义是既要诚实,又要守信用,是体现法律精神的普遍原则,符合现代法治的精神和实质,应成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政府行政是否遵守诚信原则影响诚信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政府要树立诚信观念,依法行政,加强诚信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信用法制。  相似文献   

7.
诚信的基本含义是既要诚实,又要守信用,是体现法律精神的普遍原则,符合现代法治的精神和实质,应成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政府行政是否遵守诚信原则影响诚信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政府要树立诚信观念,依法行政,加强诚信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信用法制.  相似文献   

8.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主题词”。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当下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在含义,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首先要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意义有深刻的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随着改革开放在新世纪的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  相似文献   

9.
诚信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汽车维修行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和孜孜以求的目标。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私家车进入家庭,汽车维修行业与社会的关联度越来越密切,社会对汽车维修行业的诚信建设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因此,打造行业诚信品牌,是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仅对构建汽修行业诚信服务体系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战略提到全党面前。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无疑指明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目标,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是当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指南。那么,怎样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呢?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已成为热点。然而,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校工作水平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我国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其中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或者说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就在于担负着社会发展重要责任的领导干部及主要以他们为导向而构成的从政环境的和谐。从当前领导干部的普遍心理状态和行政风气看,要构建一个和谐的从政环境,需要领导干部张扬开放、明朗、平和的人文心理。诚信处人,不投机功利。一个和谐的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诚信的社会。诚信是立人之本,更是行政之本。领导干部是行政的主体,其举手投足体现的不仅是自身的形象,更展现了一个集体的…  相似文献   

13.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06,(7):9-10
构建和谐社会与领导干部的诚信建设李抒望撰文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诚信建设。领导干部守信的核心是对群众负责。诚信要达到三个统一:一是言论与其所反映的对象的统一;二是言行之间的统一;三是前后言行之间的统一。诚信不仅是一个基本的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政治资源。诚信对任何一个领导者来说,都是安身立命之本。这是因为领导者把握决策权、话语权,不仅管人、用人,而且“领导”社会潮流,影响社会风气,其言谈举止,历来在社会诸多领域起导向作用,是最高层次的典型示范。因此领导干部要做好诚实守信的表率。当前,一些…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治国理念和治国目标。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构建及其具体目标实现的道德基础。目前,受社会诚信危机的影响,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不仅对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实现造成严重的影响,“以德治国”的战略决策无法实现。为此,大学诚信教育1.要重视高校诚信道德文化环境的建设。优化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教师要帅先垂范,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优化高校网络诚信环境。2.完善诚信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实施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与诚信评估机制,完善诚信监督和惩罚机制。3.大学诚信教育要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要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学校三者的合力作用,高校尤其要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坚持以人为本,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参加诚信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打造诚信政府是建设诚信社会的关键,是规范和引导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政府信用缺失的现状,如政府政策朝令夕改、滥用公共权力、贪污腐败现象严重、行政执行不力、政府信息缺乏公开性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对策建议,从而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务公开,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集体决策与监督机制,重塑政府信用,打造诚信政府。  相似文献   

16.
杨勇 《决策探索》2011,(8):40-41
一、和谐社会下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换言之,和谐社会即是实现整个社会的高度团结与整合,使得社会秩序井然、社会结构均衡、社会发展可持续。追求社会的有序、实现社会的整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能力建设,尤其是基层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政府诚信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紧紧围绕"当代中国政府诚信建设"这一主题,侧重从伦理学与行政学相结合的角度,从政府诚信的必要性,政府诚信危机的表现、原因的角度研究和审视诚信建设问题,力求构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府诚信建设的理想范式。  相似文献   

18.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对我们构  相似文献   

19.
诚信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价值所在。诚实信用原则是诚信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道德原则。加强诚信文化建设,提升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提高企业诚信度、美誉度,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对于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素丽 《决策探索》2007,(16):82-8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构建和谐社会将是党和国家长时间内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法的基本原则和性质与和谐社会这些基本特征和要素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