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认同是文化自信得以形成的关键环节,只有基于人们的普遍认同,这种文化才会由内而外地形成自信之势。在全球化越来越深入的今天,文化交流互鉴和矛盾冲突相伴而生,尤其是在一些国家执迷于按照自己的模样改造世界,用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重新塑造了其他群体的内外世界后,认同已不再是先天赋予的简单形式。文化认同是可建构的,而且在人们之中通过教化等形式形成对本国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越来越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具体讲,文化认同的建构路径包括:从文化层面开始建构,从"他者"出发建构以及从把握个人与群体关系角度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2.
从宏观角度分析外来概念的引进,可以看到外来概念引进中非连续性和连续性是并存的,以其中的连续性为基础,分析了外来概念引进中"萧规曹随"现象,给王东风博士的"文化认同机制假说"增添了"调控子系统",从而使新的"文化认同机制假说"不仅能解释单个外来概念的引进,而且也能解释外来概念引进这一整体活动,为外来概念的引进提供了一幅动态全息图景.  相似文献   

3.
积极健康的同类文化意识 ,是建立具有凝聚力的班级群体的基础。同类文化意识价值的取向 ,是形成同类文化意识的关键。而同类文化意识的形成 ,首先是一个文化认同的问题。所谓的文化认同就是在高等学校的文化背景中 ,大学生对高等学校文化的认可并与之同化的过程。它既是大学生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这一过程的手段 ,也是班级群体形成凝聚力的重要机制。也就是说大学生个体在这一文化认同的过程中 ,使个体的文化价值的取向与高等学校的文化价值的取向趋于一致 ,形成一个共同的文化价值理想、文化价值观念、文化价值规范以及文化价值目标 ,从而…  相似文献   

4.
文化认同、文化和谐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文化的多元共生是学术界业已达成的共识。文化认同并非单纯的指对本己文化的认同,也包括对他文化或异己文化的认同。文化认同有特殊的心理机制,包括文化比较、文化类属、文化区辨和文化定位四个基本过程;它是形成“自我”的过程。文化的复杂性、文化的宽松与严厉、个体主义与群体主义影响着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文化的认同是文化和谐的基石,文化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标识。  相似文献   

5.
社会认同的区域文化心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社会认同研究都是以Tajfel等人提出的社会认同理论为前提,一般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为民族认同和身份认同。由于社会文化认同是社会认同的核心内容,社会文化认同的形成是以一定的文化为基础,文化的形成因区域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因而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心理也是不同的,着重分析了社会认同与区域文化心理的关系。分析认为,决定社会认同能否形成的实质在于区域文化心理差异;文化心理与社会认同之间是双向的相互构建过程,核心是文化认同,实质是区域文化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6.
非遗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文化认同是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核心机制。由于部分生产经营主体对土家织锦文化缺乏认同,需求主导下的市场认同挤压文化认同,土家织锦生产性保护中出现文化认同缺失的问题。主体层面,部分“文化能人”以商人自居忽视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过程层面,产品销售与文化传播脱节;客体层面,土家织锦核心文化符号被弱化甚或丢弃。因此,应该重塑土家织锦生产性保护中的文化认同。一方面,采取全方位传统文化教育与专门性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举措,唤醒民众内在的文化认同观念;另一方面,建立配套机制,提供形成文化认同的外在动力,即明确非遗生产经营主体的保护义务与责任,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监管,制定非遗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7.
对于认同的研究覆盖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个领域,本质上是一种人与自然、社会和自我在实践基础上的 共识建构问题。民族文化认同是主体的价值观念与所处民族的文化内涵平衡的过程,包括了主体与民族文化的心理契合与行 为指向。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今天面临着诸多挑战。主客观因素相结合,自我与社会良性互动,才能构建稳固的中华民族文 化认同。  相似文献   

8.
全球场域中民族文化符号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的表意系统,它被赋予了许多独特、深层的象征意义,成为显示民族文化特殊性的表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蕴含了本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是形成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前提要素。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民族文化符号内在的意义被消解、变形,并受到西方文化符号的冲击,为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生成、强化、传递和保存民族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9.
历史内涵是一个群体记忆与现实认同的基础,也是地域文化建构的基本条件。河源是赣闽粤边客家大本营中行政建制最早的地区,在宋以来的客家形成过程中直到了重要作用,是客家文化的源发区和核心区之一。第23届世客会前后,河源充分挖掘了自身的历史内涵,利用学术研究和以文化旅游为主的文化产业建构起了"客家古邑"的文化体系,为客家世界所认同。  相似文献   

10.
以卡斯特的网络社会认同理论为视角,对央视东莞扫黄报道及其所引发的网络反应进行了文化分析,剖析了网络时代社会认同的转变和实质。研究发现,与央视通过议程设置,推动合法性社会认同塑造不同,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中的草根网民群体,却致力于建构抗拒性社会认同,以打破主流媒体所塑造的合法性认同的支配性机制。这种合法性认同与抗拒性认同的对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主流媒体与民间社会之间的价值观冲突,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当前中国社会认同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特征表现为:重视"双基"训练,忽视个性化学习;重视逻辑思维培养,忽视感性素质开发;重视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忽视现实生存能力培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价值取向在文化自闭与文化迷失中曾出现了偏颇与失衡,又在文化开放与文化自觉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建构、发展与超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立在对民族课程文化认同与认知的基础上,在面对时代与社会剧烈变革的反思中,对世界其他民族优秀课程文化比较与借鉴中进行的主动探索、自主适应与不断超越。  相似文献   

12.
文化领导权建设是构建民众对执政党意识形态认同的基本方略。从价值维度看,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文化领导权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以此来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高综合国力;从历史维度看,中国共产党在文化领导权建设的百年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从实践维度看,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主体教育与客体自觉相结合为基本路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关键一招,有效增强了自身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地区文化认同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形成和发展是基于这一区域长久以来的深厚历史沉淀——共同的吴越文化,宽容,市民化,外柔内刚,开放创新,重商功利等文化价值上的认同为这一区域提供了绵延不绝的发展动力,最终促使了中国这个独特的经济圈的产生。我们在探索进一步推动这一区域的一体化进程的道路和途径时,必须认识到应以其文化认同力量为基本要素来构建其机制和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以大唐西市为例,研究了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关系。研究认为,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是互辅共进的持续发展模式,其包括三大机制:价值生成机制是和谐共生的动力源泉,运行机制是和谐共生的坚实基础,利益分配机制是和谐共生的基本保障。研究结果表明: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模式值得大力推广,关键要形成以构建文化遗址保护与关联产业和谐共生的价值生成、协调运行和利益分配三大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共同富裕为乡村文化共同体建设提供价值指引,乡村文化共同体建设为共同富裕创造支撑条件。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文化共同体建设呈现多元主体参与欠缺、联结平台发展孱弱以及相关机制供给不足等问题,可从深入开展科学有效的乡村文化认同教育、优化开发多元多样的乡村文化载体以及建立健全系统长效的乡村文化 发展机制等方面探索乡村文化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进路,促进乡村文化共同体的纵深发展,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大庆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价值原则的具体体现,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契合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大庆精神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提供鲜活素材、树立文化认同和价值导向的价值功能。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将弘扬大庆精神与发展文化产业、社会制度建设和学校德育工作实现有机结合,能有力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效。  相似文献   

17.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明社会和谐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本标志。通过公平、公益、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来体现国民基本文化素质、民族特性和社会道德秩序的文化保障,这种文化保障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石。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构建包括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内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当从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入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水平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及西方文化的无序挤压,造成了文化价值认同的种种危机。对此,本文在分析了其成因的基础上,认真探寻解决途径,即进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现代转化,用"求大同,存小异"的态度正确对待西方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文化价值认同的内容与形式,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文化与认同的基本概念,同时引入了欧洲文化认同这一成功范例。欧洲文化认同的内涵和外延是由欧盟内部提出的各项文化报告和政策进行书面确定,包括共同的民主制度、宗教信仰以及相同的语言起源等。在此基础之上联系我国实际,从欧洲文化认同的成功建立中汲取经验,为解决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文化面临的认同危机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对贵州省684名农村成年居民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在福利基本价值上的集体主义价值认同表现得较为强烈,具有明显的社会公平取向特征.农村居民对社会福利的预期功能的高度认同与其对现行社会福利制度实践效果的低度评价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反差,这表明作为公共物品的社会福利在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世界中的相对匮乏.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制度背景、文化传统和人口结构特征等不同层次因素对农村居民的社会福利价值认同均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