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贡献刘富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三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即:中国民主革命道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民主革命时期,创造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式的民主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不但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课题,而且在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当我们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今天,认真学习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及其在新时期的发展,对于深入领会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很大程度上是从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开始的。他们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同时在借鉴苏联和东欧国家工业化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初步提出许多重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思想,构成了毛泽东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当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大规模国家工业化开始起步的时候,摆在党和毛泽东面前的工业化道路模式大体上有两种:一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一是苏联…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一个历史性的课题逐渐严肃地提到了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和人民面前: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究竟应当走一条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自己的人民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苦探索,逐步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党的十四大报告所阐释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九条主要内容,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理论家的勇气和胆识,不断地同党内“左”右倾错误作斗争,坚持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革命的对象、动力、方法和前途等基本问题,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在毛泽东的倡导培育下,我们党逐渐形成了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等一整套优良的传统作风。建国后,毛泽东在如何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进行了许多艰苦地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和主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邓小平接过毛泽东的旗帜,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继承毛泽东珍贵的思想遗产,汲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集中全党智慧,终于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毛泽东的遗愿,把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6.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经历了反复探索和逐步形成的历史过程.五十年代中期,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即开始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奋斗目标.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和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的发表,标志着这一探索过程的开始.此后,由于我们缺乏经验和主观指导上“左”的思想的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过了一段曲折的过程,经历了沉痛的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研究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正如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所指出的:“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党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开拓创新,同心协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经过  相似文献   

7.
<正> 江泽民同志在首都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这是对毛泽东毕生致力的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所作贡献的回顾和肯定。但显然,对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还有待于我们作深入的探讨和评价。众所周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邓小平领导下形成的,但是从思想史角度考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却肇始于毛泽东。可见,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苏联模式曾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过重大影响。而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却实现了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的重大转变。在党的八大前夕,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并在此后带领全国人民对走出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遗憾的是,由于1957年以后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向“左”的方向发展,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的目的并未根本达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跳出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桎梏,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认为,中国共产党“以苏为鉴”对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付出了艰辛的探索,他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一系列论述,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理论渊源。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始于毛”.毛泽东从实践哲学的基础、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等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先导;同时,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中国文化发展“走自己的路”的探索中成为先行者.毛泽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在当代依然启示着我们要认识到这是“马克思主义道路”,要坚持文化发展的这条“社会主义道路”,要实事求是地完善文化发展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毛泽东在实践中认识到关键在于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了寻找这条道路,从1956年到1976年,他带领全党进行了艰辛的开拓,既有成功也有失误,历经曲折坎坷,成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无畏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2.
1956年前后,我们党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来构想社会主义建设方略,拟定方针政策。毛泽东后来在总结这段历史的《十年总结》中指出:“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开始反映中国的客观经济规律”。从现在的认识看,虽然不能说在1956年就已找到了一条我们现在所理解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是,1956年前后的探索由于贯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获得了许多好的思路,思想观点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五十年代中期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必须回答的问题。鉴于苏联的经验教训,毛泽东解放思想,提出社会主义不能只有一种模式。他着眼于中国的特点,强调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形成了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我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走过了曲折的路程。从1956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这十年,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人民基本完成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了我党长期探索的历史经验教训之后,明确指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对1956年至1966年探索实践经验的继承和开拓,…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的伟大事业.在我国,它经历了从照搬苏联模式到独立探索,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从在计划经济体制内求突破,到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抓革命,促生产”,走以生产关系为社会主义生长点的发展道路到发展是硬道理,以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生长点的建设道路.这一历史转变,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一、从“以苏为戒”,寻求“适合中国的路线”到“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毛泽东历来以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精神而著称.他一生厌恶教条主义,反对照抄别人的模式.建国初期,由于缺乏经验搬了苏联模式,他心里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认为“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毛泽东觉察了苏联体制的弊端,提出“以苏为戒”,不能再走他们走过的弯路.随之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处理好的十大关系,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提出了改革及若干经济建设的新方针;要正确处理政治生活、思想文化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十大关系的提出,表明我党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70年的战斗历程。她开创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民主革命的道路,赢得了新中国的诞生。建国以后,她又领导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过艰辛的开拓和探索,终于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中,毛泽东同志是作出了贡献的。是毛泽东率先在全党提出,要以苏联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为鉴戒,走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  相似文献   

17.
作为辩证的唯物主义者 ,毛泽东、邓小平从未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看作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封闭体系。早在 5 0年代中后期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转向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之际 ,毛泽东总结历史经验 ,以苏为鉴 ,及时地提出政治体制改革 ,并作了艰苦探索与实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邓小平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 ,对政治体制改革倾注了大量精力 ,为我党开拓了一条基本成形的政治体制改革思路。本文拟对毛泽东、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作一回顾与反思。一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 ,毛泽东虽然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 ,却很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经验,归根到底,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毛泽东认为,在这个“相结合”的过程中,调查研究具有相当关键的意义。适值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联系中国当前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重温毛泽东在这方面的一系列论述和实践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毛泽东同志曾经反复强调,我们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又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奠基人。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就是他的丰碑。毛泽东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者。从1956年到他逝世的20多年间,他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一个独树一帜的社会主义强国,耗尽精力,倾注了全部心血。我们不能因为他晚年的严重失误而忽视他这种探索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 ,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基础上 ,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 ,积极探索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可贵成果。但由于受到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 ,其思想认识也曾出现过偏差和失误。毛泽东的探索 ,为邓小平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邓小平正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础上 ,提出了允许部分先富、然后带动大家共同富裕“大政策”,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