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医疗行善作为医学实践的永恒价值追求,是以医学的人文性和社会性为基础的。作为中医学伦理中的医疗行善强调医疗活动要以病人为中心;强调医患间的相互信任和尊重;注重培养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的理想人格;强调关怀患者。其核心在于创造或增进患者的福祉,其关键在于行医者的道德涵养。目前盛行于世的医疗逐利现象背弃了医疗行善的道德价值,要重塑医疗行善,必须在加强社会法制建设的同时,努力建设好卫生法制,改革逐利化的医疗改革政策,以法制手段力挺医疗行善。  相似文献   

2.
菲律宾华裔慈善家李逢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德行善”─—我们这个民族的老人们常常念叨的德行,如今已有许多人不信,或者不那么坚信了。然而,在菲律宾─—那个由7107个岛屿组成的美丽岛国,一群漂洋过海的炎黄子孙,却把这个“德行”当作了一面旗帜,奉为他们在那个国家、那个社会安身立命的信仰。他们从单枪匹马地“积德行善”,到组织起来“积德行善”,早在120年前就挑起了行善仗义大旗,成立了“菲律宾华侨善举公所”。如今,这个日益壮大、声名斐然的华人组织将“公所”改名为“总会”,并推选了第116届董事会,而这个董事会的烦头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大名鼎鼎的菲律宾…  相似文献   

3.
我国创造自主品牌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是,由于自主品牌的缺失,却同时是名副其实的“品牌小国”。相比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自主品牌实力薄弱,缺乏核心品牌,品牌附加值较低,并且缺失国际知名品牌。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创造自主品牌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从企业、政府、战略和宣传的角度提出一些提升我国自主品牌创建能力的举措,从而为我国创建自主品牌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聚焦关键核心问题,在五个方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重大创新:从发展方向的角度,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创造性提出了“大学底色”的命题,全面而深刻地回答了为什么坚持“四为”服务的问题;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地位;从认识论的角度,在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的基础上,创造性回答了“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从价值论的角度,突破和升华了高校思政工作的价值追求;从领导力量的角度,加强“两个坚强阵地”建设牢固确立了党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领导权。这五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为新时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5.
从名词加量词角度分析,汉语中“生命义”名词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生命义”名词一般能带个体量词,但绝对不能带度量词,另外所搭配动词是“自主”动词的典型形式,它的所指是强“个体性”、有较高生命意志的事物。倾向于加个体量词与绝对不能加度量词,已初步成为“生命义”名词的形式“标签”;事物生命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强“个体性”,名词的“生命义”与名词在“空间义”方面的强“个体性”特征相对应,以及与强“自主”的行为性特征相对应;“生命义”、强“个体”义、强“自主”义,是一种跨越了词类层级的、而在语法的释义世界中自成系统的、具有相随性的一组意义。  相似文献   

6.
科学评价是推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高校师资队伍评价中的若干问题,从大学文化的视角分析“为什么评”的问题;从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评什么”;从评价方法的角度提出了“怎样评”的三个转变;并进一步提出用绩效反馈构建动态评价系统的设想,特别强调指出科学评价是促进师资队伍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拆分”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电信业反垄断的救济措施,从行政法角度分析,拆分是一种政府行为,体现了政府管理市场的经济职能;从公司法角度分析,拆分于某些情况下等同于公司法上的“分立”,与“合并”相对应;从反垄断法角度分析,拆分是一种反垄断的救济措施,中国电信的三次“拆分”推动了中国电信业的发展。但仍亟需反垄断法和电信法的出台。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架构决定了中国农村的政治生态现象:一是农民与市民相比政治权利缺失,没有权利和机会为自己争取利益;二是农民政治素质低下、政治参与意识淡薄,形成了“等、靠、要”的政治态度,没有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意识;三是农民没有自己的组织去代表农民争取和保护自己的权益,使得农民在政治上“失语”,政治上的“失语”则又导致经济利益的受损。因此,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不仅要从经济的角度入手·也要从政治的角度考量。  相似文献   

9.
从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张忠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指出的。如何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尤其是从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理论的角度以...  相似文献   

10.
蒲松龄的审美观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从主体对客体的心理把握角度提出了美的相对性原则;强调美丑对照并表现其多样性;关注女性美的创造;标举“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式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1.
基于身体社会学视角,探讨了在幼儿园这一教育场域中,由于教师对幼儿“前台”与“后台”生活的割裂,塑造了幼儿去个性化的身体,最终达到了对幼儿身体控制的目的,却造成了幼儿本性的束缚和压抑。为此,提出幼儿园“前台”与“后台”相互融合的策略:一是增加“后台”自主活动时间;二是扩大“后台”自由活动空间;三是注重幼儿“前台”与“后台”的身体体验。  相似文献   

12.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阐述了创造含义的理解与创造型教师的重要性,提出教师应从学会创造性学习;突出教育科研工作;在教育工作中坚持“述”、“作”并举;投身教育实践,探索和追求创造性的教学艺术四个方面学会做创造型的教师。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对非欧几何和爱因斯坦宇宙模型提出的“有限无界”空间观念,从自然科学和哲学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探讨,论述了“有限无界”的涵义,并从哲学上将空间的“无限”与“无界”、“有限”与“有界”进行了区分;然后对现代宇宙学提出的“有限无界”宇宙模型(标准大爆炸宇宙模型、暴胀宇宙模型、无边界宇宙模型)进行了哲学探索,指出这些宇宙模型都是对观测宇宙(整体宇宙的一部分)的近似摹拟,而且在不断地逼近客观真理,向唯物论和辩证法复归。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艺术角度论述托尔斯泰对现代史诗性小说、开放性小说的贡献,把托翁作品的模式概括为“精神性叙事史诗”,这点前人似未曾道及;本文第一次提出,托翁作品中,与“忏悔的贵族”系列相应,还有“忏悔的农夫”系列,乃至其一切正面人物均具探索性与忏悔性;对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心灵辩证法”中的“戏剧性”一语,也以“反向性”作了进一步补充  相似文献   

15.
范文雄 《金陵瞭望》2005,(15):43-44
卫生部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把病人满意作为医疗行为的准则和医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而这不仅是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要求,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金陵瞭望》2006,(20):11-11
中央为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哲学界、经济学界、政治学界、社会学界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 有的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之一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19世纪初发表的《全世界和谐》一文中找根据;有的从《共产党宣言》中找来源;还有的从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提倡的“天下大同”。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郡县制、统一律令和度量衡,直至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盛世”。都是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进行论证;还有的甚至从思想文化史和文字学的角度来考证“和谐”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中“一行”是个多音多义词。从词性和语义、句法、语用的角度来探讨“一行(xing)”。从词性的角度来看,“一行”具有名词和数量短语的部分性质,同时还有一定的依附性;从句法上来看,“一行”的句法位置比较固定,具有后置性;从语用的角度看,“一行”经常出现在新闻语体中。  相似文献   

18.
外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学习是在对传统学习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的,具有科学性、主体性、创新性等特点。研究自主学习,在理论上有助于使我们从新的、动态的角度去认识学生学习能力的实质、结构和发展规律,弄清楚学生学习活动中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为丰富学生认知智力发展理论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在实践上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解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厌学与乐学”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知情同意权是患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在“拒签事件”中受到理论挑战。文章分别从知情同意权利与医学行善原则的冲突、不同文化背景下知情同意权利实施的冲突和知情同意权在民法学上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冲突进行分析,并在法伦理学的视角下对知情同意原则的适用提出反思。  相似文献   

20.
人们从生产决定技术和技术决定科学的角度,同时又从社会生产实际过程的角度,提出了“生产—技术—科学”的公式。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高科技不断产业化的事实,人们又提出“科学—技术—生产”的公式。第一个公式反映生产是科学的基础;第二个公式反映了科学对物质生产的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是对科学、技术日益独立,走在生产之前并回过头来“管”生产的现实的确认。表明科技对生产的作用不仅仅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科学技术本身就是生产力。本文简述了科学技术走上第一生产力地位的演进过程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