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陕西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指出目前困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三个问题。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更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才能促进陕西经济的全面腾飞。  相似文献   

2.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非公有制经济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我们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3.
试图从理论上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首先 ,从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所有制结构的理论 ,说明我国多层次生产力水平就决定了我国必须采取多种所有制结构共同发展的模式 ,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其次 ,对各种所有制的特点和效率进行比较分析 ,并从所有制结构的状况和非公有制所占比例上对陕西和东部发达省份差距拉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 ,对陕西省所有制结构选择和政策倾向作出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日 ,一本介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汇编》在西安面市。该书由陕西省民营企业协会编印 ,全国政协常委、省民营企业协会会长安启元题词 ,省政协主席艾丕善撰写书名并题词。《汇编》收集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精神和指导意见 ,汇集了陕西省委、省政府及省委组织部等 14个部门和 9个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在人才调入、工商注册、市场准入、资金筹集、社会保险等一系列的政策规定。(摘自《陕西日报》2 0 0 4年 2月 10日 )陕西省出版发行《发展非公有经济政策汇编》…  相似文献   

5.
论进一步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但在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研究、政策环境以及非公企业融资、家族企业治理等方面仍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必须深化对其本质属性的研究,打破行政垄断和政策掣肘,着力化解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题,实现家族企业现代化并向纵向兼并重组转变。  相似文献   

6.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努力,当前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已有极大的改善,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还存在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本文就如何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宣传思想工作,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提出了若干见解。  相似文献   

7.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努力,当前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已有极大的改善,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还存在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本文就如何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宣传思想工作,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提出了若干见解。  相似文献   

8.
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和制度已经基本形成.国务院于2005年初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支持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在国家的新政策出台以后,各级政府是如何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及其发展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将以中原一中等城市为个案,对该市半年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情况加以分析,阐述由此得到的启示,并提出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容成权 《今日南国》2010,(12):18-20
近两年来,百色市工商局高度重视非公经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非公经济的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环境。该市鼓励个人创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初步形式,一大批优秀企业和企业家队伍不断成长,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观念、法治、政策和市场等诸多环境问题。要解决非公有制经济面临的发展环境问题,必须从政策、法律、舆论环境等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陕西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初步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现代化农、工、商业体系.这些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既非和平状态下东部沿海市场的辐射,也非陕西内部市场的整合,而是战争状态所引发的陕西外部各种非市场力量的推动.文章研究表明,像陕西这样一个位居中西部的内陆省份,经济快速发展的真正着眼点,不仅要放在区域内部,更要放在外部;不仅要重视各种市场要素,更要借助于各种非市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Tapio脱钩指数的因果链分解,将陕西能源产业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指数,分解为产业排放与产业能耗的脱钩指数和产业能耗与产业发展的脱钩指数两部分。结果表明:陕西省能源产业低碳经济发展总体处于弱脱钩的非理想状态,CO2排放与产业发展出现了同步增长的趋势;能源强度是影响陕西省能源产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的关键因素,而能源消费结构对脱钩的影响不大。研究认为,陕西未来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延长能源产业链。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委托代理及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委托代理问题的一般性 ,分析了完备市场条件下的委托代理和公司治理结构及实现条件。给出了外部治理结构与内部治理结构的依从关系 ,对完善市场条件下与非完善市场条件下法人治理结构进行了比较。并强调了过渡阶段即经济转型期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特殊性。认为现阶段对于国有企业而言 ,重要的是制度的创新及解决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陕西工业的发展、变化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三线"建设紧密相关.在"三线"建设期间,国家强力度的直接投资,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扩张,使陕西工业"跳跃"式地进入现代工业化的行列.与此同时,以现代国防工业为主体的陕西工业经济结构日益完善.但是,陕西工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因此,存在许多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正视.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确立,陕西工业经济的发展迎来了又一次新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5.
发展旅游业对自然生态环境非优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目前自然生态环境非优区旅游发展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以陕北为例 ,提出了自然生态环境非优区进行旅游规划应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给出了乌鲁木齐市工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两种模式.I通过允许、鼓励、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以大量非公有资产的增量投入;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化.在重新界定政府职能的前提下,通过所有制改革实现资产重组,从而减少国有和集体经济存量,进而使整个经济中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增加.  相似文献   

17.
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测定——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采用2008年陕西省10市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的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陕西省十市区2008年资源、环境和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并通过隶属函数测算资源、环境和经济三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度值,分析了陕西省各市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宝鸡、咸阳的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最高;西安、延安虽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好,但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度最低;榆林经济发展水平较好,资源、环境和经济也在向协调方向发展;汉中、安康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比较低,但资源、环境和经济基本协调发展;铜川、渭南、商洛不仅经济发展水平低,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程度也比较低。陕西省的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兵团产业结构处于一种相对扭曲的状态,制约了兵团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依然是兵团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该文通过分析兵团产业结构的历史状况,测算兵团产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关联度,认为兵团产业结构调整,必须结合兵团面临的外部环境与兵团自身优势,通过自身优势的转化,实现兵团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清代陕南移民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外来移民的大量迁入,清代陕南地区的许多山区得到广泛开垦,耕地面积大为增加,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经济开发的速度明显加快,客观上促进了陕南移民迁入区的经济发展。但由于移民人口的过度增加和大规模的掠夺性开发,大肆毁林开荒,盲目扩大耕地面积,致使陕南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从而影响和制约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认为一般对国有经济的退出问题的探讨都是从体制内的角度出发 ,而在转轨期 ,这一退出方式面临层层壁垒 ,增加了退出的成本。因而试图寻求另外的退出途径——体制外的被动退出 ,以便实现同样的目标。体制外的被动退出是由国有经济的目标函数内生决定的 ,具有动态自发演进的特征 ,体制外的被动退出是一种卡尔多改进 ,并具有渐进性、与市场化进程的同步性和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等特点 ,决定了其退出的可行性 ,继而通过退出机制的设计 ,以消除体制外退出的壁垒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