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甘肃礼县回族长期与当地各族人民大杂居,从而在回族地域文化方面形成了回族内婚制特色。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回族学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青海回族武术马宏世居青海境内的回族群众历来喜爱武术,用它来保家卫国,强身健体,修炼意志,陶冶情躁,增进友谊,参加竞技和娱乐,在青海体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青海回族武术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十三世纪初,蒙古军西征东返时,有波斯和阿拉伯人被编为“探马赤军”...  相似文献   

3.
青海回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青海回族文化旅游现状及开发前景的分析,提出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青海回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4.
民族民俗文化之苑──青海回族服饰文化青海回族的衣着穿戴,具有独特风格。过去,回族男子一般容穿圆领对襟衣服,下着大档裤。但由于季节不同,衣料和款式亦不尽一致。夏装大多为“白汗榻青夹夹”,即内穿白布圆领对襟衫衣,外套黑布坎肩。爱好武术的青壮年腰束黑带,裤...  相似文献   

5.
尽管族际婚已成为研究民族关系、民族过程的不可回避的话题 ,但由于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问题的敏感性使西北回族的族际婚在大多数家庭中仍不被认可 ,而族际婚的上升仍是西北回族群众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之一。回族族内婚在现实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变化的原因和结果如何 ,这些问题是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未来走向、民族的现代化以及民族间的相互关系和融合的趋势等重大社会问题。带着这些问题 ,我来到中国惟一的回族自治区———宁夏 ,在 3个不同规模的城市 :银川、吴忠、灵武作了 3个月的调查 ,对回族婚姻的现状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以引起回族群众、回族知识分子及政府相关部门对此问题的关注与重视 ,处理好现实中的矛盾 ,为回族的社会发展和民族繁荣提供更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杨军 《青海民族研究》2012,23(1):155-160
青海回族在漫长的历史形成、发展进程中,在坚守主流伊斯兰文化的同时,不断吸收、融摄周围各民族的文化,包括周围少数民族历史上信仰的萨满文化。萨满文化遗俗至今仍在青海回族,尤其是农村回族聚居区较为流行。这一现象可视为青海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互融的典型。  相似文献   

7.
青海回族饮食文化青海回族由于生产方式和居住环境、气候条件的关系,饮食一般以小麦、青稞、豆类等面食为主,以各种蔬菜和牛肉、羊肉等为副食。主食馍馍的制作方法有蒸、烧、、烙、炸五种。蒸制的有馒头、龙卷、“砖包城”(亦叫“金银卷”,用一层小麦面、一层青稞面蒸...  相似文献   

8.
青海撒拉族回族女童教育面临的特殊困难及克服办法之实践研究王振岭撒拉族、回族女童教育是青海基础教育的一个难点。认真研究并努力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对于实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宏伟目...  相似文献   

9.
青海化隆操藏语回族调查马秀梅一、操藏语回族社群的形成化隆县有10万回族,其中群科、卡力岗等地的回族使用藏语。而且这些回族聚居地区的所有村庄是藏语名称,如卡为岗的德恒隆、黄吾具、措扎和群科乡的格尔麻、文卜具、乙沙等。全县用“吾具”(部落)一词命名的十几...  相似文献   

10.
关于青海回族教育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青海回族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在当地5个主要少数民族中,回族儿童入学率、大中专学生比例,均为倒数第一。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对此,应引起各方面的关注,群策群力,以尽快扭转回族教育每况愈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青海回族教育发展的特点及途径──兼谈回族女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教育关系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西部开发中的重要环节。文章在总结青海回族教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青海回族教育发展的途径,并对回族妇女教育问题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回族宴席舞是宴席中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主要流行于甘宁青等回族聚居区。通过对相关自然及人文因素的系统考察、分析,可得出结论,即宴席舞起源、形成于河州地区,并由此播布到青海、宁夏等地区  相似文献   

13.
青海回族丧葬文化回族实行土葬,殡埋不用棺。一般中午以前死亡者当日入葬。傍晚后死亡的,于次日晌午和后埋葬。亡人在家不能停放过长,最迟也须在3日内送葬。回族送葬不信风水地脉,不择时日,不论贫富和地位高低,也不论男女,均葬在一个圣地。一般称人亡为“无常”、...  相似文献   

14.
细说族际婚──对近年来中国族际婚现象的观察录方素梅族际婚姻,也就是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是人类家族演化史上古老而又普遍的现象。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异族通婚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汉唐时期,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集团盛行和亲,这种做法不仅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  相似文献   

15.
青海回族源流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青海回族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里 ,以伊斯兰教信仰为纽带 ,经过国内外众多穆斯林与非穆斯林民族数百年迁徙定居、繁衍生息、融汇组合 ,于元末明初形成的 ;形成后的青海回族又经过数百年的分化组合 ,实现了中国化、本土化的过程 ,成为青海具有鲜明特色的世居民族之一 ,为开发建设青海、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文中还考证了元代西宁王、“卡力岗人”、冶土司、“红毛儿”、明代亦卜剌、“托茂人”等在青海回族史上有重要影响的 6个支脉的渊源、发展 ,为人们提供了必要的翔实史料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回族经济史研究 ,在整个回族经济研究史中 ,是一个颇具特色的课题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 ,这一时期回族经济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前期积累并有所发展 ,但由于史料的相对缺乏以及利用不充分等种种原因 ,有限的研究成果存在相对不足。本文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近现代回族经济史研究进行概述 ,旨在为以后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一、调查资料类新中国成立以来 ,尤其是 2 0世纪五六十年代 ,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主要有《青海回族调查资料汇集》(196 4年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青海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印 )、《甘肃回族调查…  相似文献   

17.
一根据1996年在青海召开的十八省市区第五次回族古籍协作工作会议纪要的建议,经河北省民宗厅和沧州市民宗局积极筹备,于1998年5月26日至28日在沧州召开了回族古籍协作工作第六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协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原政协副主席、广播...  相似文献   

18.
青海土族婚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土族婚俗文化婚礼作为人生大礼,是一种最庄重严肃的礼仪。它意味着一个人的成熟,有组成家庭和生养子女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土族婚俗不仅最具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而且有着十分浓郁的传统文化内涵。旧时,土族人民坚持民族内婚和氏族外婚,尽量从异姓氏族择妻,而不与...  相似文献   

19.
草苗的通婚圈和阶层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苗是苗族的一个支系,居住在湘黔桂三省交界的山地上.草苗内部分为60苗,40苗和花苗三个支系.在支系内又分为"上层亲(良亲)"、"中层亲"和"下层亲"三个不同的婚姻阶层.草苗存在着严格的族内婚,支系内婚和阶层内婚,这对草苗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权平等等带来了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20.
青海蒙古族婚俗文化青海蒙古族的婚配形式为一夫一妻制。在同姓、姑表及姨表兄妹之间均不通婚。在婚姻的缔结上虽有听凭“父母之命,媒的之言”的包办婚姻,但青年男女自主其婚的机会也是很多的。过去讲究“门当户对”,头人等上层之“大家阎秀”一般不嫁平民百姓,但小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