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事诉讼法关于审前程序的规定十分粗疏,我国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完善的审前程序,建立由法官管理、当事人主导的审前证据交换制度。证据交换制度需要证据失权制度和举证时限制度的配套性保障。同时,应对审前证据交换制度改革本身予以反思。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应与庭审程序相分离的观点,虽然已经在法学界获得普遍的认同,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却进展缓慢。本文意图从中国司法实际出发,建议在民事诉讼在设备独立的审前准备法官,并赋予其双重职能,即审前准备程序的主导权以及对简单案件的裁判权,使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举证时限问题是民事诉讼中的前沿问题。长期以来 ,我国民事诉讼中实行证据随时提出主义 ,这使当事人在法庭上搞突然袭击或者故意不出示证据而拖延诉讼的情况屡见不鲜。举证时限制度的建立 ,为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逾期举证的情况下设定了证据失效的法律后果 ,这有利于程序公正的实现和诉讼效率的提高。在举证时限问题中 ,当事人新发现的证据的界定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同时 ,证据交换制度成为建立举证时限制度的配套改革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举证期限制度既不能实现程序公正,又会造成实体公正失落,同时也不可能真正提高审判效率。只有以促进案件真实的发现和实现公平诉讼为基本理念去设计举证期限制度,举证期限制度才能实现其诉讼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庭前审查程序没有能排除预断,也不利于庭审的准备和辩护权的保护.庭前审查程序功能在于防止公诉权的滥用和为审判作准备,审查范围限于性质较重的案件,审查模式有职权式与对抗制.我国庭前审查范围上限于重罪、功能上能分流案件、程序上有独立性并有利于庭审进行、审查方式为混合式,审查结果有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6.
论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功能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要和直接功能;间接和终极功能;附带功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这三个方面的功能各有其不同表现,其中具有相当独特性的功能有:收集和固定证据的功能;整理争点的功能;替代性纠纷解决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刑事证据开示制度足保障司法公正,促进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由于目前中国制度的缺失,使刑班诉讼存在很多弊端.为了节约司法资源,正确定罪量刑,促进司法公正,必须建立完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诉案件庭前审查制度的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诉讼法》第150条的规定,未达到立法的初始目的,使实现程序性审查,排除法官预断的立法意图完全失败,相反造成法官庭前扭曲性的预断。复印件移送制度使法官依然实行全面实体审查,庭审走过场,流于形式的积弊依然毫未触动。并未强化辩护职能,反而限制了被告方辩护权的有效行使。复印件移送制度提高了诉讼成本,违背诉讼效益原则。根据世界刑事案件庭前审查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我国国情,应在未来建立"起诉书一本主义"的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9.
10.
王波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3,(4):58-60
设立举证时限制度体现了对公正、效率的诉讼理念的追求。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对目前法学界在举证时限制度研究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了评析,指出举证时限保障机制应为举证时限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克服缺陷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庭审前程序既独立于庭审程序,又与其共同构成完整的审判程序,具有整合当事人争点、固定证据、强化辩论功能、促进纠纷合意解决等重要的程序价值.现代民事诉讼发展的突出特征在于对庭审前准备阶段的日益重视,各国民事诉讼制度设计均由单一的偏重开庭审理而转化为审前准备与开庭审理并重,不断强化和完善庭审前程序.目前,我国的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存在目的的一元性、主体的单一性、内容的虚设性和制度设计的高成本性等缺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设置预审法官制度、合理配置审前各方的权利义务、建立强制被告答辩制度、建立证据开示制度以及设置审前会议制度.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的民事审判实践证明,脱离基本司法国情而从抽象公平正义角度行使审判权,大多不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有时甚至导致负面评价。在具体案件的审判中,如何理性地对待现实国情下的民众需求,依法妥当地作出裁判,从而提高司法公信力,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以维护公务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管理公务员队伍为目的。我国现行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降低了救济的有效性,影响了行政效率。本文通过对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设计目的及其缺陷的分析,从权利救济机构的设立和行政救济程序的设定和司法救济范围的确定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书证优先原则是法国民事证据制度的一大特色,其主要特征为对于一定数额以上的民事法律行为,法院只采纳书证作为证据的形式并排斥证人证言等其他证据方法。尽管书证优先原则对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运用证据方法的意思自治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作用,但是由于书证的客观性较强,容易对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的行为意图和意志固定化,其利大于弊。在证人证言普遍遭遇困境和合同纠纷日益增多的现实性国情下,法国民事证据制度书证优先原则的立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城市规划法律程序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条件下,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对政府的城市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断强化和提高城市规划领域的法治化水平是做好城市规划工作的根本保证。城市规划法治化的基础性内容是规划程序的法治化,在此意义上,我国政府的城市规划活动与相关程序制度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本文以13项程序性指标为分析基准,对当前我国中央与地方两级与城市规划有关的46部代表性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考察,揭示其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系统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院调解,也称诉讼调解,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自愿就民事权益的争议,平等地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所进行的活动。中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这些弊端学者提出了各种改革的措施。本文首先反思了中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接着评析了学者们的理论观点,最后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对理性人理论、自主决定理论的分析,从法学、经济学、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成年人监护制度改革的根源。指出监护制度的设立与法学领域的理性人理论密不可分,行为经济学为心智障碍者行使自主决定权提供了理论依据;自我决定理论从内在动机的角度探讨了人类生命本源及生命意义,其亚理论从自主、胜任、联结的角度探讨了人类基本需要的满足对生命价值的重要性。为使心智障碍者获得有尊严的生活,我国成年人监护制度在立法层面应明确心智障碍者不得自行从事的重大财产行为,在司法层面应废除概括式的限制行为能力宣告制度,在社会层面应为心智障碍者融入社会创造更多条件。 相似文献
20.
律师在场权制度的设置符合我国现行的诉讼价值和理念,对于促进控辩平等,改变现有的侦查模式带来的弊端,实现刑事诉讼的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尚未设置这一制度,应以正在修订刑事诉讼法为契机,构建中国的律师在场权制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