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权利、法律权利作为法律的一种文化概念,它与一个社会流动的主流文化相结合而形成,是一个社会所流动的主流文化所具有的文化力给与的定格.检讨中国30年改革开放法学发展的实际路径,它突破了国家至上主义和阶级斗争为纲的法文化.从整体至上价值理念走出来.由于权利、法律权利意识的变化,使法律改变了自身的地位和价值.而在中国文化上人文精神的张扬所形成的文化力是具有基础性意义的.但法学理论在其内部再造的过程又是充满着文化冲突,论文揭示了这种文化冲突的种种表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律文化的历史发展与近代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渊源看,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构成了当代中国的历史根基最深厚、民族认同感最强烈、实际影响最深远的法律文化传统。自19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已开始发生一场不可逆转的、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正在逐步地失去,而开始面临着一种全新的生存环境。古代法律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已经瓦解,但其包含的很多因素则分散地以各种形式延续下来,法律意识、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不少内容在现代仍具有建设性价值。  相似文献   

3.
法律文化在现代中国法治社会构建中的作用极其重要,不管是法律形成方面,或是法律实施方面.构筑法治社会大厦的前提和根基是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要实现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就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培育市民社会和公民的法律信仰.正确处理法律文化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关系,唯此,中国法治社会的构建才具有了坚实的根基.  相似文献   

4.
中国内地法律电影的研究没有引起电影学界足够的关注与重视.通过对中国内地法律电影历史发展的追溯与考察,可以看到:虽然主导法律文化和大众法律文化在电影视阈下得以表达,但中国内地法律电影一直处于弱势发展的态势.在中国迈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进程中,内地法律电影要充分反映中国人和中国法律人在时代转型中的思考,这应该成为中国内地法律电影发展的重要诉求.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化场域中,国家的孱弱和秩序的混乱、参与近代化运动之主体的多元性及其利益的复杂性、市民社会发育的基础薄弱等基本特征对传统法律文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又未能为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相应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条件。因此,在近代化进程中,法律体系构建与法律文化之间存在着严重排异,这也是今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所必须破解的"两张皮"难题。为此,要强调同样理性地对待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法律文化、强化行政司法主体的现代法律文化意识、加快公民社会建设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现代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几个问题的分析研究,对其中的关键词礼、刑、法,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社会基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特点进行了重点阐释,并与现代法治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简略地比较,认为中国传统法律是一种无法之法.所谓无法之法,是指一种与现代法治相对立的传统法律.无论是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上来分析,还是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产生、形成、发展及法律基础、法律功能、法律特点上来分析,都反映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从整体上与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观念、原则,以及在结构层次、形式化等所有方面的巨大差异和根本对立.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个问题,对于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于浩 《中州学刊》2014,(5):62-67
法律体系承载并折射出与之相符的法律文化和社会价值,因此,对法律现象与法律文化的关系进行认知是研究法律价值与法治秩序的一种进路。这种认知能在虚实之间展开对法律本身的审视与反思,并展示出法律文化与法治秩序的碰撞、融合与重构。中国法律文化中蕴含"天道""情理"等伦理观念,而西方法律文化受宗教传统影响,其中包含法律与生命、伦理、宗教之关系的追问。中西方法律文化在伦理与宗教之维上的分野以及二者在证成法律的正当性上的殊途同归,为研究法律文化对法治秩序建构的意义提供了一个良好视角。中国的法治秩序建构既要关注西方法律文化的根源问题,又要关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合理内核;要立足中国国情,建设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申报>刊登的民国初期的三类法律广告进行分析可知,尽管律师的形象受到传统文化中讼师形象的负面影响,但是律师广告却体现了律师对自身形象的积极塑造.法律书籍广告不仅起到了宣传法律的作用,还与当时的政治环境联系紧密,体现了民众期盼法律救国、国家富强的心态.法政学校的招生广告反映了民众对法律职业态度的转变与当时学习法律的热潮.经由广告这一视角可见,民国初期的法律文化虽植根于中国传统社会,却在社会环境与现代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异于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秦怡红 《北方论丛》2010,(3):160-162
法律文化冲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冲突。当代中国法律文化存在的传统与现代、观念与制度、本土与西方的冲突,是多种矛盾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决这一冲突,需要我们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和西方现代法律文化本土化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0.
对食盐等重要物资实行国家专卖,是世界各国经济史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制度现象.但与西方中世纪的专卖相比,中国古代的禁榷(专卖)制度不仅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其制度运行中的财政导向性也更为明显.围绕着这种财政导向性,传统中国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具有强烈管制主义色彩的庞大社会控制体系,并成为古代社会经济法制的主干.作为这一体系的核心,禁榷法律制度对整个传统中国的法律文化、商业文明乃至社会心理的形成都有着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伦理性、“德主刑辅”与“礼法结合”、“重义轻利”、“息讼”与“人本主义”等法律文化特性。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合理成分对我国当代和谐社会建设有许多有益的启示。本文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法律文化为例,阐述了其对我国当代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法律文化是内化在法律思想、法律制度、法律设施及其行为模式之中,并在精神和原则上引导或制约其发展的一般观念和价值体系,是人类追求生活秩序化和社会正义性的本质表达。通过对中美法律文化的比较,探讨中美法律文化的主要差异及这些差异对法律翻译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尽管人们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内涵揭示和本质分析有很多视角,但作为一个不争事实,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总是和人伦信任存在密切关系.人伦信任型塑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礼治”、“人治”以及“无讼”特点.人伦信任为视角有利于深化和深度理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当下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以往的那种借助于血缘或熟人关系而形成的人伦信任关系对法治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抑制和消解作用.因此,对人伦信任的反思与超越,便成为构建现代法律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闫弘宇 《兰州学刊》2013,(8):170-173
当代中国法律文化表现出传统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并存的二元格局。中国社会的发展应在整合传统法律文化的过程中实现法治文化的社会化。法治文化的社会化应以政府为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中庸"是中国古代关于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思维的重要哲学概念,也是中国古人认识事物的主要思维方式.在"中庸"思想的影响下,儒家杂用道家、法家、阴阳等各家学说,在西汉中期创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政治法律思想,其主要特征有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德教价值论;"礼"法之治、德主刑辅的政治法律思想;追求"天理-国法-人情"的相互谐调的司法原则;法律形式上稳定性较强的律与灵活性较大的令、格、式、比、例、故事、诏、敕、誺、诰、指挥等结合的独特性等,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两千年.中国近百年的法律西化运动,存在许多矫枉过正的缺失,其主要在于失却了本土语境和主体性思维.如果不带有偏见,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凝聚着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凝聚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的巨大智慧,法治现代化不应当过分对抗中国的文化传统,应注意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法律文化建设的宝藏.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后西方社会的全面冲击,使中国社会结构、生产方式政治法律及文化制度等各方面的矛盾都充分显示出来,向近代转型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由此中国从经济基础、政治法律及文化观念上都开始了逐渐向近代社会的全面转型,然而这种转型却步履艰难,同中国许多问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我国检察文化与政治法律协调发展的规律性在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奠定检察文化理论基础并决定其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成检察文化的制度基础并规制其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党的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则是检察文化创新发展的依托和动力.  相似文献   

18.
法律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基本要素 ,是构筑法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现实孕育的中国当前法律文化本质上仍然属于传统法律文化范畴 ,虽然它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它在整体上无法创生现代法治 ,许多方面甚至成为现代法治的反向力量。要实现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 ,必须摒弃传统法律文化的阻滞因素 ,理性移植西方法律文化并加以本土化。同时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实现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 ,营造市民社会 ;公平立法 ,严格守法 ,公正司法 ,树立法律信仰 ;强化法制教育和普法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9.
金秀琴 《北方论丛》2004,(4):130-132
多元化是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双重表现,是文化互动形成的世界文化格局的表现.法律文化的多元化表达的是人在认识法律的过程中对法律的不同态度,表达的是不同的文化意义系统.一定的法律文化现象只能是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不同文明国家在社会演变中形成各具特色的法律文化心理,具有一定的不可变迁性,从而形成各具形态的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法制现代化革命,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这片土壤培育出来的文化“植物”,是中国法律观念的历史沉淀。因此,在法制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客观地看待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其有用的优秀成分加以继承利用,对于不适合社会法制现代化的部分坚决地予以批判,甚至抛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