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精神”是西方思想与哲学的一个基本语词。海德格尔在其思想历程中对精神进行了多重解构。在《存在与时间》中,海氏一方面避免使用传统的精神概念,另一方面又对它进行改写,并用改写后的精神指引Dasein的实际生存活动或时间性。在《校长就职演说》和《形而上学导论》中,海氏则视精神为世界和历史的本原,并据此提出了他对于世界和历史的理解。德里达在其《论精神———海德格尔与问题》中对海氏整个的精神之思进行了梳理和解构。本文即是试图在德里达有关工作的基础上对海氏的上述思想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语言学转向”(thelinguis-ticturn)这一术语主要是用来描述本世纪初以来的分析哲学运动,而海德格尔本人并没有明确表达出他的哲学的某种“语言学转向”,但若深入海氏的整个哲学思想,却不难发现一条“语言学转向”的线索。海氏在其哲学...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海德格尔研究近年来有些沉寂。其中的主要原因也许是:那些在海氏思想表面进行“全面”“报道”的综述式研究方法已经走到了尽头。曾经依赖这种方法获得初步成就的第一代研究者们开始从“显学”的喧闹中抽身:要么着手讨论一些更具体的问题、更精微的概念;要么致力于拓宽学术视野,广泛地运用比较方法,以期获取不同角度下海氏思想的种种面相;  相似文献   

4.
作为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核心概念,许多哲学家都发表了关于真理的远见卓识.尤其是海德格尔以其正本清源的工作刷新了人们对真理的重新理解.海氏这一思想体现在:首先是对传统符合论真理现的批判与超越;其次是把真理与自由联系在一起,认为自由是真理得以可能的前提;最后是认为真理就处于遮蔽与解蔽的原始争执之中.海氏这一对真理的见解对于我们之于真理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启思意义.一是破解主客二元论意义上真理神话.二是颠覆了真理与自由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诗学作为海德格尔思想中的重要一维,通过“真理-艺术家-艺术作品”结构向“神圣-诗人-诗”结构的转渡,彰显出海氏思想运演的同一性与差异性。探寻海氏诗学思想之转渡,旨在把握海氏思想发展变化的内在路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诗学理论的学科僵化性,从而进一步开启诗学研究的它者之途。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意义上的思想(Thinking)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思维或意识活动,而最“存在之思(ThinkingofBeing)”。依海氏本人的阐明,存在之思包含如下两个基本意思;一是指以存在为主题的思,或思想存在之真理的思。二是指思想在本性上归属于存在,即是说,思想的本源是存在。同他对传统西方省学的总结性批判以及他对整个西方文明的剖析相联系,存在之思可视为海氏改造哲学的理想和倡导在西方文明内部实行一次转向的一个指标。六十年代,他把思存在之真理直接表达为“思想的任务”。而关于思想本性的悟解,他则从思维活动的“发生学”角…  相似文献   

7.
缺席与召唤——对海德格尔现代技术之问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通过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本质的分析 ,昭示海氏对现代技术问题思考的深刻性 :揭示现代技术是思之缺席的结果 ,又是思之缺席的典型 ;指出海氏召唤缺席之思的尝试 ;最后从海氏整个运思过程为其技术之问定位 ,以显现其追问的意义与缺失。  相似文献   

8.
王晋生 《东岳论丛》2000,21(3):106-109
海德格尔十分重视对真理问题的研究,因为真理问题与他的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问题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他关于真理的基本思想是:真理即解蔽-无蔽。海氏的真理观与西方传统真理观迥然相异。其深邃思想对人们思考真理问题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内学界对于海德格尔诗学思想的研究主要是从存在论的角度入手的,而本文则认为海氏的诗学中还存在着一个超验以及神学的维度。为此,本文首先探讨了海氏的存在哲学与超验问题之间的关系,而后论证了超验之物与世界的诗性之间的关联,以及诗人在艺术创作中如何把握超验之物的问题,并且对古希腊和希伯莱两大文化传统在海氏诗学中的汇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关于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二者相互关系等一系列有关问题上,以往的研究多有疏漏。我们在此想运用系统论等有关科学方法,对这些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考察和探讨,并呈专家指正。一、关于生产力概念的再考察关于生产力概念的解释,是困扰了哲学界和政治经济学界几十年的一个重点和难题之一,至今仍分歧很多。察其理论根源,多与马克思和斯大林对生产力概念的论述和使用以及人们理解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1.
存在、此在、现象学和世界是<存在与时间>一书中的四个基本概念.海德格尔在该书中的元本体论的哲学思想是由存在本体论、此在本体论、现象学本体论和世界本体论四种有关本体论的基础理论组成的一种辩证的基本本体论,即辩证的、纯粹的元本体论.由此可以看出,海德格尔,既批判了传统哲学的存在者本体论观点,同时又从不同的视角转换出发,继承并超越了传统哲学的存在者本体论,从而给我们展示了一种新颖独特的关于哲学本体论特质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的哲学运思始终都是自觉地以形而上学的基础问题即存在问题为中心而展开的,并不属于传统形而上学的主导问题即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问题范畴。他希腊式的形而上学之思总是呈现出克服传统形而上学,尤其是笛卡尔以降的主体性形而上学的特征。把握海德格尔克服形而上学的立场和观点是理解西方二十世纪哲学走向的一个关键,在他的思想历程中,有三个环节或术语:解构(Destruktion)、克服(berwindung)、经受(Verwinden),这是准确理解他克服传统形而上学的枢纽所在。  相似文献   

13.
吴学国 《河北学刊》2004,24(1):67-71
"存在论区分"和"二谛"分别是海德格尔和大乘佛教哲学的基础性概念.本文作为一种对话式的比较,通过揭示存在论区分的佛学意义以及二谛论的存在论区分意蕴,力图使两种思想达到相互理解和沟通.一方面,海氏对存在者与存在自身的区分,就是"有"与"无"的区分,其基本精神与佛教二谛论的"空"、"有"之辨一致,也旨在克服对"有"的执著而达到对"无"的证会.另一方面,二谛论也是一种存在论区分."空"也是存在的本质和真理,也包括对形而上学的解构,"空"作为"无住",还与海氏的"无化"(自由)一致.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对"无"的理解不同.  相似文献   

14.
在"后主体主义"哲学和美学中,"感性"、"主体性"、"自身性"三大概念以马克思、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性思考而显现了新的意义。它们为建构"后主体主义"美学开辟了道路,也为当代中国美学对于美的"情"、"美的本源"以及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新理解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理论视野,同时也为把海德格尔关于Ereignis的思想与中国传统关于"造化"的哲学美学思想联系起来提供了可能。在基于时间性超越的自身性层面上,中国汉语词"造化"以其所包含的神奇而自然发生色彩的、高成就、高境界的祥运大义,体现了马克思和海德格尔哲学、美学思想所表达的"彻底的自然主义即彻底的人道主义"的真意。在海氏的Er-eignis运作中,"自行遮蔽中敞开"、"自身遮蔽之澄明"是他存在现象学最富独造性的思想之一,我们也可将其与造化中的"阴阳"运作现象联系起来,同时避免将"阴阳"作单纯"气"的理解,这样,Ereignis与造化就更加契合了。人在造化中存在,以其自身与造化自身发生境域性的本质关联,他们是共属一体的。人置身于造化之中的相互关联的"创建"和"闪耀",亦即美是造化自身涌现着的创建和闪耀。造化之美闪耀在自然界,就是自然美,闪耀在作品中,就是艺术美。  相似文献   

15.
靳宝 《兰州学刊》2009,(6):40-44
以海德格尔解释学的现象学视野来看,康德是在传统形而上学的轨道上运思的,他对于主体性的阐释缺乏适当的存在论之领悟境域,因而他对主体的存在方式没有进行彻底地追问,由此错失了世界现象。海德格尔借助现象学的意向性方法,从时间这一领悟境域重新思考了此在的生存建制,把康德对主体性的追问推进到了存在论的维度。  相似文献   

16.
本真状态是早期海德格尔的核心概念,它的成立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属于自己;已经得到个别化;成为自由的能在.海德格尔从此在的生存论分析中析出了此在的本真状态和时间的本真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本真的历史性"这一概念.本文再现了海德格尔早期时间现象学的研究思路,并依据他自己提出的本真状态的三个条件对"本真的历史性"这一表述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7.
王俊 《兰州学刊》2007,(1):51-53
在对存在的思考中,黑格尔哲学和海德格尔哲学中都贯穿了"无"与"在"的辩证,只是思考的路径不同,导致了对"无"与"在"的不同理解.黑格尔把进入概念的存在看作真正的存在,把非概念化的存在看成无.海德格尔则相反,他认为存在的概念化导致了虚无主义,为了理解真实的存在,必须将被概念束缚住的存在释放出来,因而需要解构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传统哲学.  相似文献   

18.
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有三:1.本原性的诗性思维;2.象思维之象———“原象”,即非实体性的动态整体之象;3.感性直观,即动态的感性直观。以上三点为王氏所概括,亦为我们所认同。然王氏对卦爻象的阐释还有所“不公”:模糊太极与老子之道的差异,把太极湮灭于“大象无形”之中,忽略甚而抹煞了卦爻象作为最基础最根本之象的原创特质。这一特质的美学意义在于:启示中国文学形象塑造突出直观可视性;为后世审美的“意象”说和重在表意观念的最初发轫;以气之运动构成中国生命美学的精髓。象思维之观以卦爻象与“大象无形”之象两种不同原象体现了不同的心理体验,从而为两种不同意境的创造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文喜 《齐鲁学刊》2003,40(1):69-75
从马克思的“生存———实践”观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之真理观 ,来看待政治这一人类事务领域 ,我们发现马克思、海德格尔攻击柏拉图主义与解构政治哲学是合为一体的。存在之真理观不允许对政治作独立的流俗性理解 ,它所能容纳的只是存在自身出演的方方面面的戏剧 ;“生存———实践”观则真正终结了柏拉图肇始的政治哲学 ,指示了根本的政治问题解答的先在标准只能到经济领域中来寻找  相似文献   

20.
陶琳 《北方论丛》2006,(6):109-112
海德格尔哲学著作《存在与时间》是其深厚思想的发轫之作。他对存在与时间的探讨,是其终生追问之旅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然而,他的存在论与时间观,其巨大的原创性意义,在造就深远影响的同时,也引起各方争议,包括对其方法论的质疑。而其中被称之为解释学循环的方法,在逻辑学上被视为无效的循环论证,却是对海德格尔此在分析与时间性通达上的晦涩之处作出充分理解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