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分析软件资本循环过程可以发现,软件产品存在一次性劳动创造价值,多次甚至无限次复制使用价值的价值倍增效应和边际效用递增效应,软件的效用成为决定软件价值量的最主要因素。软件资本构成中人力资本占据决定性的地位,软件企业应当通过提高软件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以及加强软件开发过程控制来确保软件资本流通过程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
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分析软件价值创造及软件资本循环过程,结果认为:软件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产品,存在一次性劳动价值;通过多次甚至无限次复制使用价值,导致极强的边际收益递增效应,效用成为决定软件价值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怎样理解、度量物流的价值,是物流理论的基础性问题。从劳动价值论的范式出发,物流创造使用价值;从效用价值论的范式出发,物流创造价值。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物流价值的来源有多种,即劳动、资本和自然力。物流价值量的下限可以借鉴客观效用价值的思想以生产物流的费用计量;物流的主观效用价值量或是用社会物流的物流价格度量,或是用企业物流的地点价值与时间价值之和计量。  相似文献   

4.
活劳动减少而价值量增加,至今是一个理论"谜团"。沿着两条思路可以破解这个谜团:一是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指数两个因素,劳动时间减少,价值量仍然可以增加;二是价值构成中不仅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两个变量,而且包括知识化劳动、间接劳动和组合劳动等多个变量,活劳动减少,价值量仍然可以增加。  相似文献   

5.
必须承认非劳动生产要素对价值形成的贡献。对价值决定的再分析说明,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边际劳动时间决定。非劳动生产要素能够通过提高劳动效率,使劳动者在同一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对价值形成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依据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依据是:资本、技术等非劳动生产要素同是劳动过程中创造产品收益不可缺少的要素,这些要素的优劣、多寡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因此,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对于生产者来说就不能无偿获得和无偿使用,所以其所有者应凭借其所有权获取相应收益。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最佳方法应该是西方经济学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所阐述的分配方法,即边际生产力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7.
从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两个角度出发,对无形资本的价值转移和价值实现进行研究,发现无形资本并不参与价值创造,但是自身价值量较大,所凝结的剩余价值量较高,而且无形资本可以增强有形产品的垄断性和差异性,增强企业市场定价权,从而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发展趋势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比起效用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这是我们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原因之一。然而,劳动价值论仍是不完善的,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来解释价值的创造,与价值量变动的历史趋势不符;作为价值创造重要条件的生产资料,其所有者应无偿提供生产资料的条件假设与实际不符;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划分的局限性,这些是我们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同时,需加以深化讨论的。  相似文献   

9.
商业职工的劳动和产业工人的劳动一样, 都是生产商品的劳动, 他们的劳动共同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也共同创造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职工的劳动是商品的必需劳动, 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商业职工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并实现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量应是由生产和流通某种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说:“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加入商品的总劳动时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90页)。问题是加入商品的总劳动时间具体应该包括哪些? 目前我国公开出版的许多政治经济学著作和政治经济学辞典在谈到商品价值量时,往往把价值量归结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现有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参见《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