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永亮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0-33
民事执行复议是执行过程中的一种执行救济程序,具有广泛性、被动性和执裁分离等特征,并且其具有保证程序公正和提高执行效率等价值。从1991年《民事诉讼法》立法至今,我国有关民事执行复议之完善已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存在复议程序不完备、当事人复议权利不充分等缺陷。立法者应进一步从审查主体、审查方式、复议范畴和复议裁定具体情形、复议监督和告知制度等方面对我国民事执行复议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李婧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29(6):7-9
反垄断民事救济制度具有保护垄断行为受害者、防范政府失灵与推动反垄断法实施的功能,但我国《反垄断法》对民事救济制度的规定相当模糊,仅在第五十条中简略规定,我国反垄断法民事救济制度仍存在大量的空白和缺陷。本文从民事救济的概念、功能及缺陷着手,针对我国当前反垄断民事救济制度的缺陷,在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禁令救济的增加、原告资格的界定以及举证责任的明确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民事执行救济是执行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对执行机关的执行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时提供保护和补救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它具有保护、监控、平衡、维护社会稳定的多项功能。在执行过程中,执行机关对执行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侵害来自程序上和实体上两个方面。因此,执行救济的方式也就有程序上和实体上的执行救济的不同。我国此次民事诉讼法对执行救济的修改仍未到位,还应在现有的执行救济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执行异议制度,为权利人提供更为全面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陈巍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5):27-30
文章探讨了我国农村民事执行难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了将私力救济作为公力救济的补充来解决这一难题的可行性,以期为解决当前我国农村执行难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具有临时救济属性的民事保全程序中,主要体现为直接针对实际或极其可能发生损害的危急状态所实施的具体措施或方法。从宏观的权利与救济的角度,民事保全的终极指向仍然是各项实体请求权,并最终以权利与责任的方式导向终局性救济;而从微观的程序方式角度,具体保全措施则属于开放式的救济体系,针对诉前和诉中既成或形成中的损害给予临时性救济,遵循的是“有损害即有救济”的程式。此外,民事保全措施的适用必须遵循救济衡平原则,法院应当综合考虑申请人是否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害”,比较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因保全措施所受不利益的大小,并在公平、善意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裁决。再者,民事保全程序须体现救济充分性原则,具体包括救济目的的合理设定,针对救济对象选定有效的救济方法,以及救济结果对程序正义的体现等。 相似文献
6.
王德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3):87-91
从世界范围来看,民事执行立法有三种模式:"审执分立"的单独立法模式、"审执合一"的混合立法模式和其他类型的混合立法模式。比较而言,三种立法模式各有利弊,但第一种模式代表了立法发展的趋势。为克服"执行难"、"执行乱"的难题,我国亟须制定一部单独的民事执行法典,而且,目前我们也有条件制定这样一部法典。 相似文献
7.
林义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1):161-166
本文针对我国民事执行不力的现状 ,对民事执行制度完善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主张对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 ,应由审判员移送执行 ,以维护法律的实施 ,体现法院的权威 ;为了强化执行措施 ,作者认为应当将诉讼保全裁定的效力维持到执行完毕时止 ;作者还认为 ,解决执行难 ,还必须解决当事人负债能力 ,禁止企业重复登记、强化对公司的实质管理等 相似文献
8.
9.
杨勇胜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7-18,32
商业秘密是一种能够给权利人带来竞争优势的信息.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是指经营者主观上有过错,实施侵害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损失的行为.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主观方面应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民事救济措施主要是制止侵害和赔偿损失,可以借鉴美国的禁令制度以完善我国的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有民事执行救济体制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大陆法系有关执行救济措施理论对我国构建程序上执行救济措施具有借鉴作用.我国构建程序上执行救济措施意义重大,并具有现实可行性:观念上的可接受性、制度上的可参照性和成本上的廉价性.在此基础上,拟提出构建我国程序上执行救济措施的几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诉讼外救济虽不是行政救济的主要途径 ,但它却是不可缺少的行政救济途径 ,是诉讼救济的必要补充和辅助 ,有着诉讼救济所不能或难以涉足的功能。因此对于诉讼外救济途径应给予更多的重视。文章通过英法两个代表性国家的行政诉讼外救济手段之比较 ,进一步研究我国诉讼外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2.
解红丽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3)
法德两国一直被人们视为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轴心.法德轴心的形成同美国的调节和促进分不开.美国从全球战略及自身利益出发,一开始就支持欧洲一体化的过程.调节法德矛盾,促进法德和解,重新武装德国,支持德国经济复兴等是美国支持欧洲早期一体化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法、德、日三国民事再审程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胜萍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4(6):36-38
民事诉讼再审程序(civil retrial procedure)主要存在于以法国、德国和日本为典型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法、德、日三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具体制度虽然有所不同,但三国都将再审规定为一种规范的再审之诉,对提起再审的法定事由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而且对当事人提起再审之诉都作了严格限制.借鉴三国民事再审制度的有益经验,对完善我国民事再审程序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贺希荣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德意志统一只能是一场内部军事、政权势力与敌对的外部军事、政权势力之间的较量。德意志资产阶级与容克阶级之间的妥协 ,决定了帝国的妥协性。德法矛盾产生有三个原因 :德意志民族主义 ;普鲁士军国主义 ;未来的帝国联邦主义政治结构。德法矛盾对德意志帝国以及整个欧洲格局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田海鑫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3)
我国在2012年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中增加了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相比之下,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中有较为成熟的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理念和规定,将两者相关方面进行比较,能够发现我国民事诉讼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的缺陷和不足,同时也为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借鉴,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美、德两国都先后通过教育法案来促进和保障国家终身教育的开展,并利用公立和私立院校为民众提供多样的终身教育服务;两国终身教育体系在资金来源、办学机构、管理等及对终身教育概念的理解等方面又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德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是通过宪法法院这一专门审查机构来完成,而中国的违宪审查则属于立法机关的职能。中德两国违宪审查制度在审查主体、审查对象与方式、审查程序以及审查后果方面存在差异,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符合国情需要,但德国违宪审查制度中相对独立的审查体制与启动程序的制度设计,也值得我们借鉴吸收。 相似文献
18.
祝维娜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2):80-83
二十世纪以来,数目繁多的格式合同已成为契约方面的普遍现象,时至今日,格式合同早已充斥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格式合同虽具有传统合同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格式合同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何对格式合同进行有效的立法规制,早已引起法学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与民法的价值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宝山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5):96-99
民法强调机会公平、经济自由,着眼于增加个别交易效率,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而经济法则强调结果公平、经济秩序,着眼于社会整体经济效益增进,通过实现社会整体效益最大化来实现对个别利益的一般保护.二者价值差异的根源在于经济思想基础、公平理念和利益观念的差异.二者价值体系在总体上具有一致性、谐和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20.
帖姗宏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6,22(5):66-68
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使法国失去了昔日的欧洲霸主地位。随着法国民族复仇主义情绪的高涨和经济、军事等实力的日益增强,俾斯麦日益担心法国的再次崛起,因此,孤立法国以免其东山再起就成为其执政时期德国的基本外交路线。与此同时,出于对德意志帝国的过分强大以致可能破坏欧洲均势的考虑,欧洲其它列强也有自己的考虑。1875年德法战争危机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