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孔学堂》2014,(1)
当代新人文主义必须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命、幸福、尊严、全面发展(包括个体的与群体的)放在至上的位置,成为最高的价值取向,给地球村提供普遍伦理和新文明规则,新仁学可以为新人文主义的兴起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新人文主义"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淼森 《求是学刊》2006,33(1):46-52
20世纪初,美国思想家白璧德提出了新人文主义。白璧德希望用人文主义来调节一与多的关系,反对极端的多元论,唤起对“一”的信心。以培根为代表的科学的人道主义导致了人类对于科技进步的迷信,使物的法则压倒了人类自身的法则;以卢梭为代表的情感的人道主义忽视道德约束本身,使人陷入了碎片化的生活。这两种人道主义要为教育和社会领域的混乱无序负责。在道德重建的历程中,文学艺术理应担当起把人由低级自我提升到高级自我的重要使命。教育印象主义使大学教育的水平下降,人文学者陷入了过分专业化甚至学究化的危险,白璧德提倡闲暇和业余性,真正的学者要处在一种无为而有为的状态之中,坚守反思和批评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新人文主义与中国民法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人文主义的民法观主张民法中“人”的因素先在于并重要于“物”的因素,人身关系法是财产关系法的基础;但同时其又反对“人”与“物”的对立,主张人必须谦虚地保持与自然和其他生灵的和谐关系,必须厉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从而与人类中心主义的“老”人文主义相区别。物本主义是与新人文主义的民法观相反的学术观点,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理论,应该淘汰。  相似文献   

4.
在欧洲,理性信念曾经走过一段辉煌的历程.最重要的因素存在于开端,存在于伟大的希腊哲学家们对所有各种无法控制的事物所具有的憎恶之中.这种东西既可能是肉体方面的各种感情,也可能是对群氓的非理性意志的服从.  相似文献   

5.
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是西方近代文化开端时期的两场意义重大的社会运动。这两场运动的目的是迥然而异的:一个要申张人的感性权利,另一个别要重建人的神性(信仰)权威。然而尽管动机相异,二者的矛头却指向同一个对象,即腐败虚伪的罗马教会,而且事实上也摧毁了罗马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由于种种非学术方面的原因,国内学界以往一直有一种重人文主义、轻宗教改革的倾向。本文试图说明,在这两场运动中,人文主义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感性化特点,而宗教改革却对西方近代文化和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更加深刻和持久的影响。质言之,人文主义是阿尔卑斯山以南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富丽浮华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虔诚深刻的思想革命。  相似文献   

6.
7.
现当代的语境研究轨迹显示了对人的意义主体地位和解意特征的逐步认识,呈现出日益明显的人文主义倾向.语境研究经历了逻辑分析学、日常语言学、认知语用学和诠释学的发展阶段.逻辑分析学对语境的研究属于绝对的、客观的本体意义研究,否认人在意义建构中的主体地位;日常语言学的语境研究开启了语境研究的人文主义转向,开始强调意义对意义主体的依赖和意义主体间的交际互动:认知语用哲学和诠释哲学则明确指出人是语言主体,在语境研究中处于核心地位,并就此对人进行心理的、动态的个性化和实践性研究.因此,语境研究经历了由忽视人的语言主体性的、对意义的静态研究转向了重视人的社会和个性特征的动态研究,这种转变体现了语境研究的人文主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李贽生活在晚明嘉靖、万历时期,由于出现资本主义的微弱因素,包括文艺观念在内的思想文化观念,也出现微弱的新因素,这种新的观念形态是在封建社会母体中畸变的怪胎,令人骇心瞠目,李贽的“童心说”可以说是这种新文艺观的集束的激光,放射出类似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  相似文献   

9.
《威尼斯商人》与人文主义●张全新《威尼斯商人》写于1596年,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喜剧充分反映了英国“伊丽莎白盛世”(1558—1603)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文主义的社会理想。在《威尼斯商人》的五幕剧中,有两个交替出现的场景,一个是威尼斯...  相似文献   

10.
《青岛画报》2013,(3):30-37
从奥斯卡提名公布的那一刻起,最佳导演就被视为必然爆冷的冷点所在。面对前哨战对本-阿弗莱克近乎默契的一致肯定,直到奥斯卡颁出,我们才明白了学院对人文关怀的无限热爱。也许是人们都太热衷于讨论奥斯卡商业与艺术的博弈,或是喜于挖掘幕后公关的种种规则,几乎所有人都忽视今年学院对人文主义的回归,而这,才是今年真正的主旋律,正如去年  相似文献   

11.
汉末批判思潮与人文主义哲学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末批判思潮与人文主义哲学的重建蒙培元东汉末年出现的批判思潮,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次规模较大的批判思潮,它既是一次现实的政治批判,又是一次文化思想运动。关于前者,人们说了很多,主要是对政治腐败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弊端和衰败所作的揭露和批判。这种批判表现...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课程设计模式的人文主义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课程设计模式的讨论与探索对于本土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相当重要。尽管在西方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出现过很多有特色的模式,但专业本身的性质决定了社会工作教育课程设计模式必须更多的强调实践与反思。本文认为人文主义取向是建构当下适合中国本土化和符合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模式必须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张伟 《阅江学刊》2011,(2):84-87
人文主义教育崇尚理性,重视人性的价值,以建构一个“完人”为目的。教师权威是学校教育权威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管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和服从。随着传统的权威时代消失,教师传统的权威也随之式微,教育进程中出现了师生关系紧张与不和谐的现象。因此,有必要从制度的视角和师生关系的视角重新审视教师权威。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权威的运用需要有人文主义理念的引导。  相似文献   

14.
郭景萍 《社科纵横》2005,20(2):146-149
启蒙的情感人文主义大致可分为“自然”型、道德型、功利型、政治型、文学型。情感人文主义的启蒙精神构成人的解放的内在动力,也是建构新的理性的价值前提。然而,由于理性和科学技术对于自然的强大力量,由于主体的人本身发生了裂变,还由于启蒙人文主义情感的功利特征,致使科技理性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经典意识形态,理性主义则成为启蒙的时代精神。相比之下,情感人文主义虽然在启蒙时期喧嚣一时,但终究没有能搅动思想的主流。  相似文献   

15.
余英时主张人文主义的历史进化观,反对历史发展规律或历史通则,但承认人类历史发展的共通性或普遍性;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关联性,认为民族文化的价值传统是很难变化的,反对将现代与传统相对立,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应当承继儒家传统来实现;主张历史发展多元论,反对各种形式的历史一元论和决定论;认为文化(思想)、政治、经济是社会历史的三大领域,分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历史发展中各自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思想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认同中国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余英时的儒家人文主义历史观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存在其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6.
高云鹏 《社科纵横》2014,(3):114-118
在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中,一方面他用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的概念代替其前期哲学中所强调的逻辑分析方法,另一方面他通过对科学与宗教的考查,也表明了对其前期哲学中所推崇的科学主义的反思。这两个方面都是其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表现,也都体现出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本文尝试对上述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评析和回顾。  相似文献   

17.
吕世伦  程波 《求是学刊》2007,34(6):106-112
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图景中,蕴含着理性和人文精神的近代法理念开始萌动,对人文主义法律思潮的形成起到了催生作用。在这股强劲的潮流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文主义法学家,尤其是在16世纪的法国。他们开拓了一条从历史角度研究法律精神的道路,成为近代启蒙运动思想家乃至其后历史法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18.
技术哲学历来有工程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传统之分,它们犹如技术哲学的一对双生子.由于对技术所持的态度不同,它们长期处于相互斗争的状态中.二者的各自为政、相互指责最终导致技术哲学研究走入困境.伴随着工程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工程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边界开始软化,二者在工程实践的场域中找到了和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任颖 《唐都学刊》2001,17(4):67-69
众多的历史研究者一直在追求历史发展的终极意义,但真正的历史并非所谓时代的思想代表在著作里构想出来的理论,而应是反映一个时代作为社会主体的芸芸众生的学术著述。瑞士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的文化史名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就是这样一本书。布克哈特用人文主义精神去剖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认为人,只有人,才是时代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梁徐宁 《社科纵横》2009,24(2):124-126,130
维护与传承中国传统的文化血脉,是现代新儒家的使命所在。唐君毅站在中国文化的本位立场,面对西学的冲击和新时代的要求致力于对传统的积极调适和改造。他以中国传统思想所具有的人文主义精神为视角审视科学在文化中的地位、价值,反对西方科学的功利主义的态度.主张以人文作为科学的价值范导,以人文超越科学。他认为通过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结合,可以达到理想的人文世界,从而创造新形态的科学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