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诚信原则在民法与民事诉讼法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在民事证据法领域的适用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有所体现。现行立法关于举证时限与证据失权、证人真实义务、举证责任分配与证据审查判断的相关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诚信原则之精神,但远非完善。为了促进民事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实现,不仅应该确立诚信原则在立法上的原则地位,而且要将其转化为可以操作的具体规范,以建立完善的诚信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2.
法教义学视阈下的法律思维是一种规范性思维。它是将现行实在法秩序作为坚定信奉,并以此为出发点展开解释与体系化工作,以实现更多具体细节上的正义之规范性思维模式。一方面,这种思维模式乃是由法教义学的解释与体系化工作、严格的形式理性逻辑推理共同正面塑造而成。另一方面,它又是由既存实体法规范、形式理性逻辑推理规则、既存程序法规范的三重控制反面规限而成。这种三重控制观将内部构造清晰,又深具稳定性、安全性、实践性的法教义学理论推介于世人,也展现了法教义学积极接受外部检阅的开放、昂扬姿态,为法教义学理论体系趋于完美,也为这种理论引导与支持法治实践选定了一个论说的方案或视角,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爰田(一作辕田)是春秋战国时期一种重要的土地制度,在<春秋左传>、<国语>、<汉书·地理志>等史籍中均有记载.春秋时晋国作爰田后,很快强盛起来,至晋文公时就成为号令中原的霸主.自此,晋国长期左右春秋的局势,几度登上霸主的地位,国富兵强,雄踞中原,这与爰田制的实施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6.
傅说是商代后期武丁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史载他原是从事版筑的刑徒,为武丁发现后得到重用,成为辅佐武丁成就大业的重臣.然而关于傅说的有关记载十分简要,为了有助于深入研究,本文仅就有关傅说的几个问题略谈一些远非成熟的意见,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殷商名王高宗武丁时期的贤相傅说,<汉书·古今人表>列于上中仁人.文献中傅说一名,见于<国语·楚语上>、<墨子·尚贤中>、<墨子·尚贤下>、<孟子·告子下>、<庄子·大宗师>、<荀子·非相>等等,还有今传本<尚书·说命>及<书序>,<史记·殷本纪>所载尤详.其事迹显赫,是关注古史者无不熟悉的,然而在出土古文字里一直没有找到傅说,特别是武丁时卜辞多见师般即与傅说并称武丁师的甘盘,更使人觉得傅说应该能够发现.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定本,较稿本作了不少改动.作者在定稿时,既试图贯彻理论思考,又希望摆脱理论文本的外在形态.这是他当时在哲学上游移于先验论和经验论之间所造成的.王国维对先验论的怀疑,与现代西方哲学有一脉相通之处,但他求助于传统经验论,却是找错了出路.这一点,内在地改变了他此后学术研究的走向.从这个角度看,<人间词话>正标志着王国维整个学术历程的一大转关,意义未容小觑. 相似文献
9.
学界关于王国维“真景物”、“真感情”的阐释历来多有分歧,其实,这是两个包蕴丰富、需要多维解读的概念。所谓“真景物”,是指诗人以自由空明的心态直观把握外在景物,经由创造性的艺术传达而写之于诗词中的自然、逼真、富于特征和审美价值的感性图景;“真感情”则指创作主体以审美的眼光观照自身对宇宙人生真诚、激动的情感反应,并通过独创的诗艺形式表现出的个性化的人类情感。王国维认为,写出“真景物”和“真感情”的诗词文本都可称之为有境界。“真景物”与“真感情”都是含有“情”、“景”两种质素的艺术存在,只是两者之中的情、景各有不同的特性和迥异的组合形态。“真景物”、“真感情”既可以指一首诗词的整体,也可以是其中的个别诗行或词句。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建设重要思想源于我国的齐家传统,这一传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历史和现实表明,齐家传统取决于我国独特的社会经济结构,影响着文化传承方式,其深层的内在联系是弘扬这一传统的根据。如今,我国家庭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依然没变,齐家的历史夙愿没有变。所以,我们要弘扬齐家传统,释放其中蕴藏的巨大力量,立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家庭建设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无我之境”产生的西学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叔本华的“审美静观”说、“艺术三美”说及康德的“美在形式”说和天才论 ,均对王国维“无我之境”诗论思想产生了深刻全面的影响 ,是王国维哲学美学思想产生的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14.
作为新文学史料学的开拓者,阿英树立了与时代同步的史料观,并以史家宽广的眼光和标准来观照史料。他较早地认识并阐述了新文学版本的重要性,形成了独辟蹊径、逐渐成熟的选文思想。他不仅以文学性和艺术性来评判文学史料的价值,而且大胆地肯定被作家本人所删弃的作品的史料价值;他不仅阐述了日记、书信的历史参考价值,并且在确认"文坛指掌图"价值的同时,充分认识到史料工作的特殊价值和独立品格,将其与文学创作视为是同等重要的学术事业。研究阿英的新文学史料学思想及其前瞻性,对于正确认识史料工作的地位,激励研究者致力于史料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扬雄和王符都是汉代著名的思想家,两人所经历的历史情境虽有不同,但伦理思想倾向基本一致,都是对儒家道德规范和修养方式的继承和发展。但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理论深度、人性论以及由人性论所导引的思想走向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学史上,《国语》一向不被人重视。其实不论是从史学角度,还是从文学角度,《国语》都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本文通过对《国语》编撰意图的分析,认为其文学史料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紧紧围绕礼治、民本、忠恕、正名等思想选择的。此外,《国语》一书结构的安排,也不只是遵循周王室与各诸侯国关系远近、先华夏后蛮夷的原则,而是另有深意,即反映礼乐崩坏的前因后果。《国语》一书因此成为有机的整体,文学和史学价值也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作为批判的后马克思主义话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 2 0世纪 80、90年代中国哲学界的重大事件之一。过去 2 0年中国哲学界许多问题的展开和许多理论倾向的形成 ,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相关。李惠斌教授认为 ,在过去 2 0年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过程中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启迪 ,为建立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新的世界性话语模式 ,提供了重要的话语背景。张一兵教授强调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要“重新面对我们一度以为完成了的文本和人物”进行经典文本的深度解读 ,同时要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 ,研究的重心要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和晚期马克思主义。胡大平博士对后马克思主义做了专门的划界。张翼星教授概括了目前哲学界关于法兰克福学派 ,特别是哈贝马斯以及关于萨特思想和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他认为目前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大大突破原有若干派别的范围或框架 ,呈现更广阔的视野。陈学明教授回顾了过去 2 0年中国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争论 ,提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定要着眼于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启示 ,必须强化问题意识 ,必须拓宽视野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作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论黑格尔对主观思想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笛卡儿以自明性为依据为近代哲学确立了主观性原则.康德将这个原则以理性批判的形式加以发展.但在黑格尔看来,康德哲学的主观思想流于空洞的形式,错过了认识对象的客观内容,因而必然导致主体性与物自体之间以及"应有"和"现有"之间的绝然分裂,无法真正进入社会政治的现实之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