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闽台文化与祖国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在共同的文化精神基础上所共同创造的。而闽台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区域文化,所以,在具有中华文化的共同精神基础上,又具有本地域的一些文化特征。本文着重探讨闽台文化历史进程及其历史作用。一、闽台文化的历史进程纵观闽台文化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同一渊源的闽台史前文化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证明,闽台文化的渊源关系可以追溯到距今约3万年前的台湾古人类“左镇人”,福建漳州莲花池山距今4~8万年前的旧石器遗址发现之后,考古界据之推论:“左镇人”是由闽南沿着已…  相似文献   

2.
史道祥  郭敏 《殷都学刊》2007,26(3):142-147
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互动过程中,"中原"一词上历经方位概念、地域概念到观念概念的演变,文化传承关系超越地域从未间断。中原文化因具备了承载中华文化的主体内涵,其摇篮地位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深人人心。在新时期,中原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被赋予新的内涵,对中原文化的探索趋于理性和内化,研究范围上从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定位于当今行政区划内的"河南"本身,研究内容上从抽象的理论探索转向中原崛起背景下的文化软实力的支撑,研究重点从对传统文化的回顾转向对现实的解读和未来的展望……这既是对中原文化地位的重新估价,也是文化研究深化和细化取得的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3.
试论屈大均对岭南文化的杰出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子系统,以其独具浓郁的南国特色而别树一帜。这一文化形态在明清时期进入繁荣阶段并率先向近代文化过渡,这与明清的时代巨变息息相关,也与屈大均作为岭南文化旗手的杰出贡献分不开。他立足广东,放眼全国,以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为根基,批判地承继岭南历代先贤优秀的文化传统。并以可贵的开放意识,通过自己的学术实践。不断开拓创新,对岭南文学、哲学、史学均有重大建树,从而把岭南文化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福建文化内涵的形成及其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文化传统主要源于三个方面:古闽越文化的遗存;汉唐以来中原汉文化的传入;宋、元、明、清阿拉伯、波斯与欧洲文化相继东渐入闽.在这种文化结构中,中原汉文化是其主体构成,然而,作为区域文化,福建文化却因其能够深深扎根于八闽大地,善于吸收、融汇异质文化而独呈异彩.它在适应自然环境变迁与社会经济进步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内涵与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吴文化研究的拓展与深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丰富内涵是多元复合的。疆土幅员的辽阔广大,人文地理的复杂殊异,造成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各种区域文化的产生,使得中华文化兼具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特征。因此,对中华文化的研究,既要关注具有民族凝聚力的统一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传统,又要关注各有个性、各具特点的缤纷多彩的区域文化。吴文化就是一种区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括的地理区域西起南京,东至上海,南达杭嘉湖,北至扬州、靖江、南通、启东一线,是长江下游的三角洲地区,以太湖为腹地,以苏州、无锡、常州为核心地带。吴文化源…  相似文献   

6.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核心和代表。主要体现在:三皇五帝兴起于中原,文明源头发自中原,万姓之根始于中原,帝都之乡、圣贤居所定于中原。中原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显著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典型的集成性和代表性。这是由于:中原地区最先进入文明时代,中原文化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对周围尚处于蛮荒时代的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促使彼此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通过长期的融合发展,中国古代文明区域以中原为中心像滚雪球一样逐步扩大,将周围地区不断汇入中国古代文明区域之中。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塑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和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的“闽台文化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2月18日至20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来自北京、天津、南京、河南、福建和台湾等省的学者专家近百人,就闽台文化的历史渊源展开了热烈讨论。会上发言的学者32人,收到论文37篇。现将讨论内容综述如下。一、关于闽台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闽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它的扩散与延伸。与会学者以大量历史事实证明,中华文化的涵盖面很广,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分支很多,是多元统一的文化。中华文化包含着许多区域文化,如邹鲁文化、三晋文化、齐燕文化、荆楚文化以及吴越文化、巴蜀  相似文献   

8.
简论青藏高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地域文化的研究者当中,完全未曾注意到青藏高原这一广大区域的恐怕为数很少,把青藏高原的文化作为一个专门的地域文化研究课题,是有其充分的理由的。一方面,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深刻地影响着高原的经济生产活动和居民的社会生活,造成了它的文化具有许多与高原以外的其他地域明显不同的特征;另一方面,青藏高原虽然地域十分广大且交通十分不便,但是通过对比仍然可以发现许多作为基础文化的共通的内容,青藏高原的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其他组成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使自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要素。…  相似文献   

9.
过去一向认为:宋代以来,家族制度随着中原移民被带入福建,即福建的家族源于中原。可笔者在翻检有关清代前期福建基层社会管理的史料时,却觉得家族发展在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地位,在家族组织之外,还有其它类型的社会管理组织,这表明家族发展除了与中原文化传统有关外,更与当时福建各不同地域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连。闽北是北方移民移入福建的第一站,进入福建的移民往往首先便在人口稀疏的闽北地区落下脚来,并开始依山垦田,延续以农为主的生产方式。由于闽北地处山地丘陵,“四乡之田依山者多,平地者少,民所耕之田与…  相似文献   

10.
论青海历史上区域文化的多元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从地理位置上看,东部地区属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西部和南部属青藏高原.两种不同类型的地域在境内连接过渡;从经济文化类型上看,东部与中原农耕文化相连接,西部等其余地区属草原游牧文化,两种经济文化类型在境内并存、交错;从民族文化发展上看,历史上有多种民族在这里聚居,在友好往来和冲突中,中原汉族文化北移西进,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东进南下,不同的民族文化得到交流、发展和融合。这种情况使青海历史上的区域文化显示出多元的特点,成为中华文化圈中具有鲜明特色的部分。研究这种特点,对知古鉴今、深…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区域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黑龙江文化亦颇受学术界关注。黑龙江省作为一个边疆省份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大变化,本文所指的黑龙江省基本以当今的行政区划为准。这里地处边疆,气候严寒,民族众多。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进程使得黑龙江文化除具有中华文化的共同点之外,还有其鲜明的地域特点。1.黑龙江古代曾出现两次文化勃兴,即渤海文化和金文化。杜福人、女真人积极引进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使生产力大大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物质基础。渤海人对汉文化的仰慕自不待说。女真人一度对于中原人民来说是威风凛凛的征服者,但是对于…  相似文献   

12.
论隋唐五代福建的开发及其文化特征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晓望 《东南学术》2003,(5):133-141
隋唐五代是福建历史发展的转折时期。此前的福建人口稀少 ,文化落后 ;而在五代以后的福建 ,则以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闻名于东南。发生转折的重要原因是 :中唐以后 ,在全国逐渐进入战乱时期的背景下 ,福建保持了长期的安定局面 ,北方民众纷纷南迁入闽 ,他们与本地越人后裔融合 ,逐渐形成了福建文化的基本特征———将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融铸为一体 ,并形成自身的区域文化特点。福建区域文化的形成应是在五代的闽国时期  相似文献   

13.
冯天瑜、毛磊教授等撰著的《中华开放史》,最近已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我们读后,觉得是一部有特色的新著:一、选题新颖。对于中华文化、中华历史的研究,史学界以及相关学科取得了丰硕成果。如何转换视角,寻找新的选题,得出新的历史启示,这确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围绕中华开放史这个选题开掘,写成一部60余万字的巨著,的确显示了作者的慧眼。中华文化悠久,绵延不衰,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在中华历史中,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研究选题:如政治史、经济史、学术史、外交史。社会生活史,等等。对于中华开放史的研究,一直…  相似文献   

14.
东南方言与东南文化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布在江浙闽粤赣湘的东南诸方言区有共同的文化,其特征是非主体性、离散性、潜力大和开放性。沿海和内地、各方言区之间业有差异。东南文化与中原的主体文化有同有异,它是中华文化的延伸和发展,数百年来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在中华文化的中原文化、东南文化、边疆文化三大板块中,东南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对一个民族发展道路的选择具有重大影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选择。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很难兼容,而马克思列宁主义能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这是近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层次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属性,其本质特征、发展方式、动力寻求、发展宗旨、根本原则、目标设置等都可以在中华文化中找到源头和依凭,是民族文化在民族发展道路上的集中表达,是中华文化对中国发展道路选择发挥重大作用的鲜明体现。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华文化高度契合,中华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强大的民族心理支撑。道路自信的本质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最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福建区域文化对河洛文化的承接与创新,顺应了中国古代社会于唐宋间由前期向后期过渡,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的趋势。“吾道南矣”表明中华文化文脉的向南延伸;“道南理窟”的形成,表明以朱熹为代表的福建及南方诸省学者继往开来,以儒学为主干,吸收融汇佛、道思想,创新儒学,完成中国文化重心完整南移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华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精华。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为战略出发点,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轴,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落脚点,构成了一个科学完备、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主体性和历史主动性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文化观的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和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一个重大而全新的论断。这一重大论断科学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之间的本质关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时代精华”重大论断中蕴含的学理、道理和哲理,特别是对“两个相结合”的规律性认识,需要深入研究和深刻领悟,以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历史自觉和奋进新征程的历史自信与历史主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璀璨文化之光照亮现代化河南建设之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相似文献   

19.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古老的思想,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特别是在近代社会,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不断入侵,中国思想文化中原有的大同思想也呈现出近代特色——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的《大同书》和孙中山的“大同主义”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秦陇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相比齐鲁、中原、荆楚、巴蜀、吴越、岭南、闽台等地方文化,不仅有渔舟唱晚与金戈铁马的南北之差,也有大漠雄风与古雅正声的东西之别,即使在秦汉、隋唐大一统中华文化整体结构中,也有同一共性与独特个性的区别。一部秦陇文明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半农半牧或农牧互补为典型特点的地域文化。从根系或源流上考察,秦陇的黄土文化与滨海文化、江湖文化、草原文化、山地文化、戈壁文化等都不相同,地理环境养育着不同区域的人类,而人文因素的选择与介人,又与地域文化的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起源早、根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