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人口的文化程度分析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内容就是对文盲半文盲人口状况的分析。考察和研究文盲半文盲人口状况,对于了解当前我国人口的总体文化素质,制定相应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及布置今后工作的重点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第三、四次人口普查和抽查资料,对我国文盲半文盲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城乡构成、地区差异等进行对比和分析。在我国,进行人口普查时所统计的文盲半文盲人口是指15周岁及15周岁以上的不识字或识字不足一千五百个,不能阅读通俗书报,不能写便条的人。据1990年人口普查10%抽样资料,我国15岁及其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为18,225万人,占总人口的16.10%,占15岁及  相似文献   

2.
一、总人口文化素质显著提高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990年7月1日,广东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共4634.08万人,与1982年相比,增加了1063.47万人,增长29.78%,大大快于同期总人口17.15%的增长速度;每万人口中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为7376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多390人;在全国大陆30个省、市、区中,按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低排列,广东居第9位;全省15岁及15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人口共656.28万人,与1982年相比,  相似文献   

3.
文盲,通常是指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文盲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内含与外延都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文盲作为劳动力,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其价值较高。本文利用甘肃省白银市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和有关统计资料,在分析文盲人口状况和成因的基础上,指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几条措施。  相似文献   

4.
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从相反的方面反映了教育的普及程度。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的文化程度与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比较,有了明显的提高。受过各类教育的人口有了较快增长。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由1964年的32.39%下降到1982年的24.08%,即下降了25.66%。但由于广西人口的增长很快,12岁及  相似文献   

5.
<正> 人口的文化素质是人口素质的重要内容,而教育又是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我国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作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情况看,每万人中不同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例较1982年普遍有所提高。大学水平(包括毕业、肄业和在校)由1982年的60.1人上升到86.3人,高中程度由662.7人上升到687.8人,初中程度由1,775人上升到2,115人,小学程度由3,537.7人上升到3,612.4人。同时,文盲率也有所下降。1982年,文盲、半文盲人口占12岁以上人口的31.87%,1987年降至26.77%。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口文化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景跃军,谢喆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文化程度高低的因素很多,通过对中国人口文化程度资料及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资料的定量分析后,我们发现,中国人口文化程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几大类。本文利用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和其它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7.
<正>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文化程度的指标有多种:识字率、每万人口中大学生数、各种文化程度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文盲率,等等。上述指标,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文化程度;但每一个指标,仅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文化程度状况.本文根据对不同文化程度加权的办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文化程度用人口文化程度的综合均值一个指标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程度的综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的文化科学素质有很大提高,主要表现于: 一、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大辐度下降,有文化人口的比重大为增加。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文盲、半文盲的比例由1982年的22.81%下降到15.88%。每10万人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全国平均为1422人,拥有中学文化程度的全国平均为32085人,拥有小学及小学程度的全国平均为69892人。  相似文献   

9.
人口结构对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本文选择劳动人口所占比重、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男女性别比例、文盲及半文盲比重与人均GDP作为研究指标,基于陕西省1989-2008年相关数据,对陕西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协整检验和VEC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人口比重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文盲及半文盲人口比重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城镇人口比重和男女比例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除开劳动人口所占比重外,其余三个指标对经济增长影响存在不同的滞后期.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陕西省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 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教育和提高人民文化水平的政策和措施。各地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发展本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同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中的全国人口文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文盲半文盲的比例也有了较大的降低。但是,由于城乡的地理、经济条件相差悬殊,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以及对文化教育事业所采取的措施不同,致使全国城乡、地区的人口文化程度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人口文化程度提高的幅度和文盲半文盲比例降低的幅度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利用前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及其影响因素监测调查数据,对吉林省边境地区的人口跨境流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吉林省边境地区年龄在1559岁之间的人口跨境流出意愿最强烈,朝鲜族和满族人口比汉族人口的跨境流出活跃得多;与国内流动人口相比,初婚有配偶人口和离婚人口的跨境流出倾向大于未婚人口;接受过教育的人较文盲半文盲人口的跨境流出态度保守;与未流动人口相比,再婚有配偶人口比未婚人口的跨境流出态度保守,但离婚人口比未婚人口的跨境流出倾向大;有过外出经历的人更容易跨境流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口死亡水平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死亡率的高低不仅是这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人口自然变动指标,而且也是衡量和评价其居民健康状况、福利水平及社会经济和卫生进步等方面的客观尺度。反过来社会生活条件,尤其是社会经济状况优劣,也会给死亡造成不同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会导致人口死亡率的不同。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省市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必将导致其人口死亡的不同。探讨不同地区影响人口死亡率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对制定未来各地区降低死亡率的措…  相似文献   

13.
贫困地区目前存在着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索质较低等一系列人口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阻滞着脱贫致富的历史进程。如湖南省29个贫困县(市、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总人口达1326.83万。较1982年人口普查时增加了144.69万,相当于两个中等县人口;1989年的人口出生率为25.79%。,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35个百分点。其中有龙山、桂东、宜章、古丈等4个县高达30%以上;文盲半文盲率(即15岁及  相似文献   

14.
一、可喜的成就承德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的塞外山区。山多、水少、耕地少是全区地貌的基本特征。所辖7个县中有6个县是国家级和省级扶持的贫困县。198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82.50元。1985年也只有132元。全地区经济以农业为主,第二、三产业均很落后,城镇人口不到总人口的8%。全地区有满、蒙、回、朝等24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7%,文盲、半文盲人口占的比重也较大,可以说承德地区是一个集“老、少、边、穷”于一身的经济落后的地区。就是这样一个地区,人口治理工作却搞得很好,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5.
广东人口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动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业人口产业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人口的构成状况,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利用四普机器汇总资料,分析广东人口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在业人口规模扩大,总人口在业率略有上升,劳动力参与程度较高 1990年,广东15岁及以上的在业人口共3365.75万人,比1982年增加578.18万人,增长20.74%。这表明,广东在业人口仍呈增长趋势,规模日趋扩大。在业人口的增长势头,是由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第二次出生高峰期出生的人口陆续加入就业,而同期退出就业的老年人相对少得多所致。8年间,新进入劳动年龄(男16~59岁、女16~54岁)的人口1057.85万人,比同期退出劳动年龄的人口多603.4万人。在这期间,广东经济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  相似文献   

16.
<正>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已经走过了70年的历程。同70年前相比,苏联人口在数量,质量和构成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农村。1913年俄国人口数量为15,920万,其中城市人口2,850万,占18%。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是其人口再生产的特点。1913年出生人口为720万,出生率为45.5‰;死亡人口460万,死亡率为29.1‰。人口平均寿命为32岁,低于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15—18岁。儿童死亡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国民的教育水平很低,4/5的学龄儿童不能入学。9—49岁的人口中,3/4是文盲。学校的地区配置极不平衡,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地区竟没有一所高等或中等专业学校。卫生保健设施奇缺,整个俄国只有9个妇幼保健站。  相似文献   

17.
人口婚姻状况,对人口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因为,婚姻状况不仅影响妇女生育率和人口出生率的高低,影响人口的增减和迁移变化,而且影响妇女的行业和职业。这次人口普查,对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的婚姻状况包括未婚、有配偶、丧偶、离婚等现象做了调查。现仅根据电子计算机进行的10%提前抽样汇总资料,对宁夏人口的婚姻状况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人口文化素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文化素质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质量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该国家或地区科技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甘肃地处我国西北部,远离海岸,多山多高原,交通不便,是我们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的省份之一.较差的自然条件、较低的文化素质、较封闭的生活环境,共同形成了该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影响着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文化人口分布变化与区域发展研究李若建大学文化人口的多少,时常被用于说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水平。事实上,大学文化人口也构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中坚。例如,199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专业技术人员中,ZI.8%的人有大学文化(含大学...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城乡人口划分标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乡人口比重反映着这一国家或地区的工农业发展水平,也是衡量城市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研究和分析国内外城市发展历程,进行横向或纵向对比等,都离不开城乡人口资料。因此,城乡人口本身概念、口径的统一和科学与否,就直接关系到有关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价值的高低。 2.城乡人口是国家制定市、镇(指建制镇、下同)区划标准、划分城乡社区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经济政策,反映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数量的多少和城乡社区的变动都关系到城乡人口比重问题。城乡社区的科学变化,实质上是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因此,城乡人口划分标准的科学与否,也就直接关系着城乡两大社会经济区域的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或地区需要制定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