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在旅游景区,"到此一游"的涂鸦现象屡禁不止,成了旅游行业的一大顽疾。本文从民俗文化心理的视角出发,得出人们涂鸦行为中基于标识身份、信息传播和从众心理三个重要心理导向。要妥善解决不文明旅游行为,道德、法治是途径之一,从民俗心理角度来进行宣传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相似文献   

2.
回族养生旅游是对回族旅游产品的深度延伸。本文认为国内的银发市场、中年白领市场是回族养生旅游的主体,国外穆斯林市场是其潜在市场。分析了规律的行为生活习惯、科学的饮食、积极的心理养生、"东西合璧"的回族医学、独特的斋戒习俗、丰富的宁夏养生物产是宁夏回族养生旅游开发的要素。进而设计了回族农家体验游、回族休闲运动游、回族医疗保健游、回乡宗教文化游四种回族养生游产品。最后从相关部门的认识、开发模式、养生旅游规划、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宁夏回族养生旅游发展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3.
论民族文化旅游中的舞台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 《民族论坛》2007,(8):20-22
在旅游发展全球化、现代化的潮流下,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究竟是对文化的保护,还是对文化的破坏,各方结论不一。本文借助西方文化人类学、旅游人类学的舞台真实理论,从民族文化旅游主客双方的心理角度出发,对"想看什么"和"给看什么"进行剖析,探索民族文化旅游中文化表演的舞台真实性问题,以期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古镇旅游其本质上不仅仅是"古建筑旅游",它是古镇民俗文化体验旅游.旅游者通过对古镇居民行为景观、日常生活、习俗惯制、岁时节令等民俗文化的体验,达到对古镇价值的全面理解.从某种意思上来说."原真性"古镇民俗文化是古镇文化遗产的精髓.时当地居民"原真性"民俗文化的关注,可以唤起民俗文化的自觉意识,促进古镇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5.
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现实的有关理论浅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现代旅游理论与人类学有关观点相结合的成果来看 ,用旅游人类学的一些理论观点来看待和分析旅游行为与我们的当代社会时 ,我们或许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旅游行为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同样的 ,这对于我们能比较全面、客观、科学和理性的认识和处理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所必然会带来的种种文化变迁现象 ,各种社会利益冲突等 ;观察和解决随之产生的族群矛盾、地区利益纠纷等 ,都会起到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说 ,我们研究的目的是使旅游的发展变化能与我们当前的社会变动有机结合 ,以达到互相促进 ,共同繁荣 ,实现全体社会要素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6.
论旅游文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旅游文化内涵的理解最终应落实在能渗透于旅游行为过程并实现了形式转化的文化形态.旅游文化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的文化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由旅游文化学的定义所决定,其学科体系应由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及基本范畴、旅游文化消费主体及其行为规律、旅游文化客体及其供给形式、旅游文化介体及其服务形式、旅游文化资源及其策划规则、旅游文化政策及其作用等六个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7.
言语修辞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言语交际行为。我们认为,言语修辞行为双方从语境认知到话语建构与话语理解的一系列信息编码解码的过程,即为言语修辞行为的心理认知过程。本文着重解析了言语修辞行为信息过程处理的基本特征,即记忆的编码、解码过程和信息传送过程,同时运用关联论的推理法则以及动态语境理论对言语修辞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解析言语修辞行为表达与理解的心理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8.
形象是旅游目的 地的生命力,对游客的决策行为与满意度产生直接影响.基于网络文本,通过内容分析法,从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两个维度对花山文化遗产旅游形象感知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游客对花山文化遗产旅游形象的认知包括旅游吸引物、基础设施、旅游环境、旅游活动、服务与管理、当地氛围六个方面,情感形象以积极情感为主,消极情感主要集中在旅游吸引、旅游设施、景区管理三方面.整体上来看,游客对花山文化遗产旅游形象的评价比较高,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景区要通过丰富旅游产品、完善旅游设施、加强管理以及构建网络宣传平台等措施,推动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钟洁  冯蓉 《民族学刊》2018,9(2):59-64, 117-118
以西方社会冲突理论为基础,结合对西部民族地区案例点考察的田野调查成果,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全面认识旅游社会冲突的功能:一方面,旅游社会冲突会产生旅游地社会资源损失、旅游地社会秩序破坏、民族心理受伤害、旅游目的地形象损毁、地方政府公信力流失等负面作用;另一方面,旅游社会冲突也具有重建社会关系、提高社会整合度、缓解社会矛盾等正向功能。因此,旅游社会冲突具有正负双重功能的辩证观可以为我国民族地区旅游社会冲突调控的具体实践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村寨旅游是贵州旅游业的重要支柱,它给当地社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在对贵州民族村寨进行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如缺乏科学规划、品牌意识不强、旅游产品不能充分彰显民族文化内涵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该省民族文化村寨旅游业的稳健发展.为此,本文以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为切入点,从旅游者的心理、民族文化村寨旅游产品、民俗旅游商品、旅游管理与经营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相关措施和发展对策,以实现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和谐,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心理旅游作为一种特色旅游出现在这个红红火火的旅游市场中.根据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以现实为依据,研究心理旅游的发展,以发现这种新颖旅游形式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静 《民族研究》2007,3(6):22-32
民族交往伴随着民族共同体变迁与发展的整个进程,是构成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民族关系也是通过民族交往具体实现与体现的.本文从阐释交往、民族交往出发,论述了作为人类普遍心理与行为的民族交往及其对社会结构变迁的意义,认为民族的交往内驱力、民族交往认知、民族交往情感、民族交往意识,以及民族交往行为是构成民族交往心理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3.
关注民族旅游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旅游是指游客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民族传统文化是指少数民族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创造的物质、行为、精神和制度。它包括物质形态的民族遗存遗迹、民居建筑、服饰、饮食、生产生活用具及工艺品;包括行为形态的民族礼仪、民风、民俗、行为举止及宗教仪式;包括精神形态的民族精神理念、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和宗教信仰;还包括制度形态的宗教制度、宗族制度、道德及约定俗成的规范等。民族地区的旅游,凭借这些文化资源进行的开发,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事实表明,旅游开发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给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民…  相似文献   

14.
陈井安  柴剑峰 《民族学刊》2019,10(3):14-20, 103-105
川甘青毗邻藏区属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面广、量大、程度深、矛盾多、协调难。同时,该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贫困农牧民参与意识差、参与能力弱、参与机会少、参与形式单一制约了旅游扶贫的效果。本文运用旅游扶贫基本理论框架,梳理了研究区实施旅游扶贫独特价值,结合320户贫困户调研数据及部门座谈中发现的问题,对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和行为进行了问题诊断,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互动关系入手,围绕提升农牧民参与旅游业意识、提高旅游从业服务能力、扩大旅游业的就业机会,促进旅游产业区域间协同等方面,提出优化该地区农户参与式旅游扶贫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参与观察”旅游与地方知识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认为走马观花式的旅游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人们的记忆和生活中很快会成为过眼云烟,而只有旅游者“身心体验”地深入到旅游地的文化当中,才能真正体味到旅游中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精神的相得益彰,体味到旅游的文化含量,从而使旅游行为提升一个层面。这种“参与式旅游”与“地方知识系统”将成为旅游行为中根本的内涵及关键。  相似文献   

16.
以到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游客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分析游客的心理动机及其对目的地形象知觉的反应情形,并了解不同人口统计变量的游客其心理动机及对目的地形象知觉的差异.结果发现:游客的旅游信息大多来自有来岛旅游经历的亲朋好友,同行人数以2-5人居多,游客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了解程度为一般;在心理动机方面,游客对“放松身心、接近大自然”的反应平均数最高;对目的地形象知觉方面,游客对“海南国际旅游岛有美丽的海景风光”的反应平均数最高;在人口统计变量方面,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及教育程度会影响“基础建设与社会经济环境”、“身体动机”、“氛围”及“了解动机”等方面;“心理动机”与“对目的地形象知觉”二者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供规划区域功能组团旅游的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17.
宗教心理研究是对关涉人类宗教体验的所谓纯粹的“内在性”和“深蕴性”的探究.在裕固族的民族过程中,宗教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从裕固族妇女的宗教认知、宗教情感、宗教意识、宗教行为角度来探讨少数民族女性的宗教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共生理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施旅游竞合在空间距离、旅游交通、旅游资源互补、政策支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有力支撑.“一体化共生”“对称互惠共生”模式分别是北部湾旅游竞合理想的组织模式和行为模式;“一体化互惠共生”是最理想的模式,但该模式不能一蹴而就,要求我们要明确共生目标,找准共生领域,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共生机制,从而才能更好地推动和实施区域旅游一体化,提高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随着女性对社会性别认识的转变以及对符号暴力的突破,女性旅游群体不断壮大,女性旅游人数已经超过男性。与男性相比,女性在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旅游质量要求以及旅游后的感受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要促进女性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针对女性旅游行为特征,开发女性主义旅游和女性主题旅游,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民族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分支,它的学科特性的显现在于服务民族的发展与共同生活,狭义的民族文化心理是其研究的重要内容。从内涵界定:狭义的民族文化心理指受民族历史地积淀的社会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对人、对事、对物等客观存在和关系的心理行为反应倾向和方式;其外延包括民族的价值观念、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思维方式。相应地,研究方法需从心理学主流的实证研究范式中解脱出来,从相关学科中吸取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