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汉维语名词数范畴表达手段、历史发展和表达形式的特点,获知两种语言名词数范畴具有相同语法功能和表示复数意义的形式,数的表达也可借助语境、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差异在于汉维语名词数范畴表达手段不同,复数附加成分使用范围发生变化,名词数范畴表达形式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汉维语名词的重叠形式和重叠后所表示的意义的变化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并对汉维语名词重叠后的意义及重叠的方式进行了对比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对汉维语名词的重叠形式和重叠后所表示的意义的变化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并对汉维语名词重叠后的意义及重叠的方式进行了对比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汉维两个民族由于文化渊源不同导致民族语言表达有较多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通常会在地域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等方面在特定的词汇中体现出不同的表达。立足于汉维语独有的文化特点,从汉维文化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地域、习俗、宗教、历史等方面的异同对两种语言文化作探讨,可以为汉维双语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时间副词在语言交流中是一种层见迭出的现象,研究它对避免交流和翻译过程中产生歧义具有重要意义。汉语和维吾尔语分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类型,二者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然而语言的差异性给很多目的语学习者带来了许多挫折与挑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汉维语时间副词的定义、类别、语法特征及其在句中所作的句子成分等方面的异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希望本文能帮助语言学习者将汉维语时间副词更加准确地运用到实际交流中,为学习目的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运用功能语言学的方法从词汇的复现关系和同现关系的角度探讨了词汇衔接对汉维语篇所起的连接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文体效应.  相似文献   

7.
拟声词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运用极为广泛,其可以使话语更加生动、有趣。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汉维语拟声词做出一定归纳探索,从汉维拟声词的定义、分类、语音结构、语法功能等类别进行举例对比,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民族认同首先属于文化的范畴,它同时也属于政治的范畴。民族认同的政治表达有多种形式,主权国家、国籍、国语等只是民族认同之政治表达的外壳,具有普世性价值观的民主才是其核心。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实现民主的形式也具有多样性,这就是民主的民族性,只有民族性的民主才是民族认同可接受性的政治表达。独联体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是美国藉“民主化改造”之名用美国的种族政治手段推行的一种“新帝国范式”。  相似文献   

9.
拟声词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运用极为广泛,其可以使话语更加生动、有趣。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汉维语拟声词做出一定归纳探索,从汉维拟声词的定义、分类、语音结构、语法功能等类别进行举例对比,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以笔者母语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壮语go、duz、boux为研究对象,以《壮汉词汇》为语料,描述go、duz、boux这一表达形式所表达的性质和意义。它们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示量词,它还能表示名词和语素,它们是量词、名词、实语素和词缀四种不同的语言成分使用了相同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以笔者母语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壮语go、duz、boux为研究对象,以《壮汉词汇》为语料,描述go、duz、boux这一表达形式所表达的性质和意义.它们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示量词,它还能表示名词和语素,它们是量词、名词、实语素和词缀四种不同的语言成分使用了相同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2.
藏汉拟声词之异同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拟声词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和构词法,在藏、汉修辞学和构词法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通过对藏、汉学者们一直以来对拟声词的指称和归属问题的不同介定进行的总结和评析,以及对藏、汉拟声词使用上的异同和藏、汉拟声词汇的一般对照情况进行的分析,从修辞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和落实了藏、汉拟声词的语言属性,并且探讨和归纳出了藏语拟声词的组词规律。  相似文献   

13.
日本社会是一个包含着"甘え"的社会,"甘え"心理在日本尤为显著,因此,日语中的某些表达形式深受其影响.本文拟通过对在日本交际中存在的"あいづち"、"遠慮"和"察し"、省略表达、授受动词、道歉和感谢、职场敬语等表达形式的分析,解剖深深植根于日语表达方式中的"甘え"心理.从而让日语学习者了解日语中形成这些表达习惯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4.
成舸  向晓玲 《民族论坛》2014,(4):F0004-F0004
正4月2日,农历三月初三,数万名苗、土家、汉等各族同胞,齐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梁家潭乡芭蕉坪村,参加民族传统佳节"三月三"活动。数百名男女歌手从四面八方赶来歌场对歌、赛歌,并举行"拦门酒""团圆苗鼓""千人跳香舞"等节目,山歌应和着青山绿水,令人醉倒苗乡。  相似文献   

15.
以19~20世纪末台湾苗栗地区泰雅族人的命名与墓葬习俗的变迁为主要研究对象,藉以理解清代以来不同地区的土著居民如何被整合到由汉文化主导的统治秩序的过程的某些侧面.作为一个没有自身文字传统的社群,泰雅族人的命名与墓葬习惯,在不同的时候,分别受到清政府、日本殖民地政府,以及国民政府的政策的影响.其中,采纳汉姓汉名,更导致当代泰雅人在想象与表达自己的世系和祖先观念,以及进行祭祀活动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日汉颜色词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由于日汉两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异较大,颜色词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正确理解和掌握日汉颜色词的非完全对应关系。对于词汇教学和翻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兼语句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式,兼语是既充当前面谓语的宾语又充当后面谓语的主语,具有宾主两种属性的一个句子成分;兼语句以紧密的结构,表达精练的内容,在语言的交际中使用频率很高.由于维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句法形式,因此,兼语句的分析与翻译就成为一个难点.本文从兼语句的特征及类型出发,用大量的实例较详细地分析了汉语兼语句在维吾尔语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达怛名称的出现和各种汉译形式、达怛族名的来源和含义、有关达怛族属的文献记载和看法、古突厥文碑铭中的三十姓达怛与汉文献记载的室韦等作了初步论述。文章认为,Tatar族称于8世纪30年代已在突厥语世界使用,9世纪中期见于汉文献明确记载。唐至辽金,Tatar在汉文史籍中有不同汉字译写形式,根据构拟的音值,多种汉泽形式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或不同民族语言的译音规律。Tatar(这恒)族名来自咛伦贝尔草原的塔塔儿应该是正确的现点,它的含义已难考知。古人宋白提出的达怛族属  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古突厥文碑中的三十姓达怛就是指室韦人。  相似文献   

19.
兼语句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式,兼语是既充当前面谓语的宾语又充当后面谓语的主语,具有宾主两种属性的一个句子成分;兼语句以紧密的结构,表达精练的内容,在语言的交际中使用频率很高。由于维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句法形式,因此,兼语句的分析与翻译就成为一个难点。本文从兼语句的特征及类型出发,用大量的实例较详细地分析了汉语兼语句在维吾尔语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宁蒗县彝汉纠纷的解决,有着从个人到家族到民族到国家的多层转化,包括"合意"和"国家强力"两个方向.民族、历史、政治等诸多因素影响着纠纷的发生与解决,每一个纠纷都是不同观念和要求的表达,所以,纠纷在本质上也是观念的纷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