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教学是职技高师院校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为中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双师”素质师资是职技高师肩负的重要职能。论文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对构建农科类专业“三三四”实践教学体系的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高等师范院校“思想品德”系列课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必须强调和突出“师范性”,自觉、主动、积极地服从服务于高等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是由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对象的特殊性和教师职业特殊性所决定的。因此,本文就高等师范院校“思想品德”系列深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观念等方面突出“师范性”作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师范生职业技能是小学(幼儿园)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在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本文通过建构师范生职业技能“四维”培养体系,改革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有效方法、途径。并通过实践活动,检验“四维”培养体系的有效性,凸显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特色,从而进一步提升师范生就业竞争力,使师范类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4.
高等师范院校同其他高校相比,在教学上应突出师范性。具体地说,就是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毕业后既能“师”,又能“范”。“师”就是要能为人师表,做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范”就是要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示范作用。教学上的“师范性”,把高等师范院校同其他高校区别开来。那么,“师范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育全程培养模式研究——以青海师范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高等师范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很多学者和高等院校都在探讨和研究有利于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青海师范大学在全面分析和研究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教育的现状,开展了教师教育全程培养模式的创新实验。教师教育全程培养模式实践探索对加快教师教育发展、促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多元化和开放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高师人才培养方式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行高师培养模式的弊端和社会对师范毕业生的新要求,客观上要求不断加强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文在评介四川师范大学“2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提出积极推进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加法”方案和主辅修制强化师范人才培养特色,建立适应高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的课程体系,强化师范教育的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7.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面临诸多变化和挑战。地方院校应该以学生为中-D,构建自主学习机制和多样化人才培养格局。实行完善的课内外学分、必修课与选修课学分制度,通过建立“优创班”培养制度,确立优秀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导师制”培养与动态管理模式,促进自主性学习;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相辅相成,促进自主性学习环境建设。通过搭建通识教育、基础教育平台和构建专业选修课群,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构建“基础平台+选修课群”课程体系;以四元实践教学体系为依托,优化教学体系的类型与结构;以“6S”项目为核心,构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课外教育平台,实现课内外实践环节相结合,构建能力培养与全面发展的教学体系。旨在构建地方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并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高等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进行“双向交流”的六种科学途径,揭示了“双向交流”模式的四个特点,指出了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双向交谈”的意义在于:密切了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联系,克服高师教育与中学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调动了地方中学参与高师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高等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职能,把培养高师生的教师素质与提高中学教师素质融入一个双向运行的动态系统之中,“双向交流”,优势互补,彼此受益。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师院校的根本使命即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师资。"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是对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理论的重大突破,能够切实解决教师专业化发展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城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提升及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近年高师声乐教学出现的“师范学生按演员培养”或“师范学生泛泛而教”的两种倾向,结合作者的演唱、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新的见解。认为培养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从专业上严格要求,做到学高为师,还要从各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为使学生将来能成为优秀的音乐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居民保健和个性化需求的提高,我国酒店业需要大批熟悉酒店业务的营养师。旅游院校毕业生在酒店的高流失率和高校与旅游业的供需错位要求高校旅游教育必须改革,改变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要专业的“一”型和有高级技术的“一”型复合成“T”型人才,酒店管理营养师专业是“T”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大胆尝试,符合高校旅游教育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简要分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师培养中的社会责任和国际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阐述了当代意义下的通才教育理念,并着重介绍了基于通才教育理念下科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5+3"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3.
UGSS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又称"UGSS教师教育共同体",是长江师范学院在"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理念指导下,为突破人才需求主体与培养主体之间的机制体制壁垒,激发地方高校、区县政府及其所辖中小学教育资源的活力,推动地方师范院校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变革,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而提出的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组织形式。长江师范学院积极构建、实施UGSS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开放与协同为主要特征的农村教育人才培养新机制,开辟了地方师范院校聚焦农村教育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拓展了教师教育共同体全面深入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功能。?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
师德师风建设:高等师范院校发展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方师范院校承担着为地方培养未来师资的特殊使命,其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效直接决定着服务地方的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也是提高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更是高等师范院校发展的灵魂。太原师范学院面向山西基础教育的实际,突出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特色,强化责任意识、拓展教育载体、严格管理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国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教师的需求,综合大学办教育学院与高等师范院校内部非师范专业的迅速发展等问题,认为高等师范院校应顺应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努力发展成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大学、综合性师范大学、相对独立的高等师范院校等不同类型的教育实体;高等师范院校改革发展的战略途径应包括学科结构调整、专业设置转型、人才培养转型和学校中心工作转型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学的反思和探究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新型教师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自主性、创造性、实践性。培养基础教育新型教师需要高师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之核心——教学模式的创新,成立教师教育学院,建构"5 2 1"教学模式,为此,需要调整课程教学结构体系,突出师范性,强化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17.
淄博师专是一所新型师专。新型师专是指中师升格上来的培养小学、幼儿教师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新型师专带有一定的过渡性,升格为本科院校是其最终归宿。对全国不同地区来说,新型师专升格为本科院校要稳步推进、逐步过渡,对发达地区来说应该未雨绸缪、只争朝夕。适应山东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省市政府应该及早考虑如何推进淄博师专向本科过渡。从通盘考虑山东教师教育规划布局的角度出发,淄博师专向本科过渡的上策是升格为师范学院,中策是升格为地方学院,下策是并入本科院校成为它的二级学院。  相似文献   

18.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保证职教教师培养质量的关键。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依据师范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优化了职教教师培养目标,建立了“应用性”“师范性”“专业性”三性合一的“双师型”职教教师培养课程体系,包括综合宽泛的通识课程、工作导向的专业课程以及实践突出的教师教育课程。同时坚持持续改进,强化课程质量保障,课程建设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高校师范生作为一个与未来职场联系较为密切的群体,受到教师培养体系、教师管理体制和素质教育等基础教育改革举措的深刻影响,高等师范院校应该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育实践环节,整合师范性和学术性,增强师范生的未来职业胜任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响应教育部关于卓越教师培养的指示,全国多所高等师范院校在探索和实践各学科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湖北师范学院英语学科也在其列,并已经开展了从领导和管理机构的设立到班级建制、课程设置、教学培训师资队伍的遴选等一系列实施步骤,旨在达成为基础教育培养卓越英语师资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