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关于华夏饮食文化的电视纪录片,采用大跨度的叙事模式,快节奏、陌生化的视听风格,打造出一部活色生香的视听美宴,音乐也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观众融入电视画面,与电视画面、解说词的音画统一,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等三个方面,为观众留下独特的审美体验与广阔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对庞德《地铁站上》(0n a station of metro)的两行短诗: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的翻译的比较研究,在讨论了庞德的创作背景和十几种译文的基础上,作者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译文。  相似文献   

3.
魏文 《中国藏学》2013,(1):78-85
文章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最胜上乐集本续显释记》的题名为切入点,对这部汉译密教文献的翻译、流传乃至由此隐现出来的藏传密教在西夏早期传播的历史进行了探究.考证出这部文献系西夏覆亡前10年(1216-1227)间翻译完成的作品,系对当时流传于西夏的一种上乐根本续厘定本的注疏.而作者“庄(酿)法幢”是著名译师玛尔巴朵巴法自在((司五”专’q.誉稍雷气司E.鲫))的弟子(苦1≮羞羽啻驴’司岛),二人均为早期宏传上乐教法的著名祖师.《显释记》依题目所示,其所注上乐根本续版本为法幢的师祖和师傅善慧称((惑’5I亨食天’亨),Sumatikīrti)和法自在最终勘定、桂译师依拉瓦巴((咽‘q'q))释论厘定的本子.文章还进一步探讨法幢师祖善慧称的事迹.可进一步深化我们对于西夏藏传密教早期宏传史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藏学》1988—2011年的载文量、载文被引、引文情况、作者情况等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客观地评价了《中国藏学》的学术水平、办刊质量以及在我国藏学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侯楠 《中国民族博览》2017,(18):202-203
耐读文章总是精简却又有创见的,比如莱辛的《拉奥孔》,比如钱钟书的《读〈拉奥孔〉》,尺幅之间,窥见千里山水.《读〈拉奥孔〉》看似钱钟书的一篇读后札记,却有着深刻又独到的理论发挥——牵合中西文艺理论,在大同的境界中妙悟"东海西海,心里倏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的文心.其中又以中国山水诗画为径,指引来者通向电影艺术的意蕴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7.
《银翅》是庄孔韶“不浪费的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生成之作,是人类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是中国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先行之品;《银翅》在内容和方法上拓展了《金翼》,是对《金翅》的传承和突破;《银翅》是对中国文化的深度描述和国外相关研究的回应,是人类学社会史研究的补白,它的本土研究理论和对人类学表述方法的创 新等,是对中国人类学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是美籍华裔人类学家黄树民教授的专著。黄教授以一个闽南村庄为主线,揭示出中国东南农村地区在1949年以来所经历的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9.
中篇诗体小说《错开的花》是张承志对伊斯兰神秘主义所作的一次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演绎和诠释,也是作家神秘主义思想在文学实践中的一次成功流露和宣扬。通过探析作品的深刻内容和创作特色,可以发现张承志主张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隔膜,促进多元文化相容相生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0.
程憬的著作《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对前人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著作中建构了较为完整的中国神话体系,而这是在茅盾草创工作的基础上完成的。程憬对茅盾研究的发展体现在先论述中国神话,再类比引用外国神话上,由此可见程憬进行中国神话体系建构时,仅以西方为大框架及参考坐标,而非对西方神话体系全然模仿。而且,在西方神话的大框架下,程憬的具体论述似乎也隐藏着尝试建构本土神话体系的痕迹。另一方面,程憬的神话研究方法受古史辨学派的影响很深,但也有所创新。其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反对默证;二是反对过于强调神话外的时间;三是反对史事材料中对人的忽视。这些在著作中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文学的英译历来被认为是翻译这座大山上的高峰,它不仅需要翻译者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渊博的文化知识和深刻的理解能力,还需要翻译者对古典文学中的典故、意象、韵律等有精准的把握。文章以中国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的英译为例,选取了我国著名翻译家赵彦春先生的译本《英韵三字经》,通过对其与英国翻译家翟理斯的译文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译法规律,明确古典文学英译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英译与推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母仕洪 《回族研究》2020,(4):95-100
古代中阿文明经由海陆\"丝绸之路\"建立了直接交往.前往中国的阿拉伯人通过游记或见闻录,将亲身经历或辗转听闻的有关中国信息输入阿拉伯地区,成为阿拉伯人建构中国形象的知识素材,阿拉伯著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逐渐成型.古代阿拉伯著作家塑造的中国形象以正面形象为主流,呈现地域辽阔、物产富饶、国富民丰等多维面相,兼具幻想和真实的双重成...  相似文献   

13.
我的书架上最近摆上了一部装璜精美,内容丰富的新书──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苗族通史》,作者是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著名苗族史专家伍新福教授。连夜来,通读这部90万字的学术新著,深感全书构架严谨、资料翔实、全面系统而又新论迭出。这是作者多年来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艰苦探索和实地调查取得的重大学术成果,它填补了国内史学界和民族学界的空白,也是苗族同胞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可喜可贺!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古老而优秀的一员。早在远古就形成了强大的部落联…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接触促进文化涵化,文化涵化促进语言习得。推进藏族地区双语教育模式下的汉语习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达真《康巴》和阿来《空山》对藏族地区汉语习得的文学抒写,在揭示民族文化接触对藏族地区汉语习得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对当下民族地区汉语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推进民族地区的汉语教育,应加强民族文化接触,积极开展双语教育,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汉语习得水平,从而有助于民族文化融合共生和各民族社会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吴星  陈昆 《中国民族博览》2022,(13):134-137
民间舞蹈源自民间并广为流传,还与民俗文化、即兴表演等多种风格相衔接,在舞蹈形式上,稳定性和娱乐性程度较高。少数民族尤其是中国蒙古民间舞作为其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熠熠生辉。《格格其玛》作为其间的翘楚,从该舞蹈出发,以挖掘中国蒙古民间舞的审美价值,深入挖掘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在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更好地实现对民族舞的传承和发扬。本文概述了《格格其玛》的舞蹈艺术形式,进一步总结了中国蒙古民间舞的审美价值,为实现中国蒙古民间舞更好地发展提供可行性借鉴。  相似文献   

16.
战争和迁徙构成了东南亚苗族历史的基本内容,虽然身陷灾难之中,但是东南亚苗族仍靠基于血缘的宗亲制度以及对共同祖先的崇拜,维系着本民族的绵延不绝。本文主要依据法国人类学家李穆安的《老挝高地的一个青苗村庄》一书提供的民族志史料,佐以其他学术文献,梳理出老挝苗族的宗亲关系,进而探讨东南亚苗族与中国苗族同宗共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回族文学通史》对一千多年来回族民间文学、作家文学的整体历史进行了深度描摹。它以独特的编撰范式成为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的典范,对民族文学史建设工程具有启示性。它对回族文学的文化阐释,尤其是对回族文化心理的研究,具有民族志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民族》2019,(8):10-10
7月14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质,对照做好检视剖析,针对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抓好整改落实。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