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左传》入手,重点论述了其中蕴含的音乐美学思想。首先对中国音乐的起源与地位作了简要概括,强调中国古代礼乐一体、礼乐并重的特点,并由此进一步说明了中国音乐与诗歌、舞蹈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通过对《论语》中孔子有关音乐的论述进行分析,将其音乐思想的核心总结为"仁""和""善",这些思想又在《左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认为,《左传》音乐思想的主要特点体现为教化作用、等级观念、中和思想三个方面。从教化作用来讲,音乐在人的德行、礼仪、仁爱的建构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的教化作用在于稳固德行、安抚邦国;《左传》中音乐思想还表现为严格的等级观念,绝不允许僭越,有强烈的宗法色彩等特点。中和思想的深刻内涵就在于世事应和音乐一样有所节制,而中和之美是音乐弥久不衰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的五德象征君子之德。笔者通过考察被视为"名士风流教科书"的《世说新语》,总结被誉为美玉的名士有出身高贵、容貌秀美、才情卓越、德行可称的四个特点,而贾宝玉也具有这些特点,可谓"真宝玉"。但贾宝玉却用"须眉浊物"的痛贬之词决绝地否定了包括他在内的男儿群体的存在价值。贾宝玉因为拒绝参与社会交往,其君子形象无从在社会上得到展现,其君子价值亦无法实现,从这点来说贾宝玉又不算君子。因而在《红楼梦》中,君子形象是缺席的。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主要有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二者在发展中不断融合、借鉴,相互影响.《乐记》是先秦音乐美学著作,地位较高.本文对《乐记》与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关系问题分作论述.  相似文献   

4.
《管子》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不仅有着丰富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思想,还包含着丰富的古代科技知识和科技思想。本文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角度研究《管子》中的哲学思想对于科学的作用,通过深入发掘《管子》中的古代科学思想的材料,从而发现古代哲学中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论何休的民族思想及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公羊》学大师何体的“夷夏之辨”思想上宗孔子,下承《公羊》先师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以文明发展的程度作为区分夷夏性质的标准,既主张“严夷夏之防”,又肯定夷夏关系的可变性。他认为,若背弃仁义礼乐,丧失道德教化,“中国可退为夷狄”,而“夷狄进至于爵”,则可升华到夷夏混同、“王道大平”的“大一统”境界。这种以“进夷狄”为中心内容的民族理论,是一种具有明显平等意识,视天下为一家的进步的民族观,包含有极其丰富的时代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是中国知名的顶级专业音乐艺术院校,其教学及学术研究在音乐专业领域有广泛的影响力,其院校所对应的专业学报分别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音乐艺术》,均为核心期刊和CSSCI级别的学术期刊,本文以中国三所专业艺术院校的核心学报为文件检索路径,探究三本核心期刊中我国专业艺术院校...  相似文献   

7.
布依摩经《母祝文》是一部广泛流传于贵州望谟布依族民间的一部少数民族经文,是布依族超度母亲亡灵专用的经典。经文主要记叙了女子从成长到生儿育女的经历与一生的功德,内容涉及女子各个阶段的社会生活,所处的历史文化、思想信仰、风俗教化、伦理道德等背景,生动而详实的展现了布依族女性的个体生命史,同时也反映了布依族民间的伦理观念,如父母之慈、子女之孝、与同胞之亲、与睦邻之近以及女性伦理等观念。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对《黄河怨》进行音乐分析、演唱处理及特点阐释,并作音乐表演及形象塑造上设计.《黄河怨》展现出完美的音乐形象构思和艺术表现形式,在《黄河大合唱》这部名作中具有重要的戏曲意义和结构功能.《黄河怨》作为一首具有强烈悲剧性的歌曲,具有西方"悲剧"和中国悲剧的审美特征和文化意义,其音乐表演与形象塑造,需充分理解《黄河大合唱》的整体艺术构思和《黄河怨》的审美及文化意义,应表现出其悲剧性音乐的"崇高感",将这个女性塑造成一个既类似、又超越于古代悲剧中"青衣"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北宋宫廷人物画名作《听琴图》为引,论述作品中的物象选择及其蕴含的政治内涵,以此为基础,结合时代背景,对艺术作品在帝王统治中起到的教化作用进行表达,进而探究皇权统治与宫廷美术家在艺术创作之间的内在关系。文中还结合宋代画院的制度设置以及宫廷活动,从宫廷豢养的美术家为切入点,以小观大,简述皇权对古代艺术发展起到的导向与影响。  相似文献   

10.
《The Great Learning》是卡迪尤创作的乐队和人声的非标准型态的作品,分为七个段落,创作素材来源于中国古老儒家著作《大学章句·序》中的七句话.本文对实验音乐发展的历程进行梳理,再探究Cornelius Cardew实验音乐作品《The Great learning》中运用的音乐素材与中国儒家思想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正>清代王源《左传评》以揭示《左传》文法为主,他在凡例中自言:"评语皆作文窍妙,一篇可旁通千百篇而无穷,非仅为此一篇说法也。"虽不无自诩之嫌,不过其批点之旨趣亦可从中看出。王源所批,举凡布局谋篇、锻句炼字皆有所关涉,篇幅所限,此篇仅就其宾主、离合及以兵论文诸法,略加阐发,以见其以文论《左传》之苦心。  相似文献   

12.
在日益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语境下,重新探讨《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既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乐记》继承并发展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对音乐产生及消费整个过程进行了深入的阐释,特别是其"音由人心生""尽善尽美"、强调音乐对接受者及听众审美及道德深刻影响的观点对今日音乐美学的发展仍然富有深刻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丹曲 《西藏研究》2007,1(1):58-67
藏族史诗《格萨尔》宏大磅礴,从中既能领略到雪域高原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又可感受到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人们生存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辛。史诗不仅再现了古代藏族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认知自然现象、总结自然规律的智慧,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在适应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纯朴观念,这些观念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思想,对指导高原社会人们的社会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简要概述了《格萨尔》中的生态内容,并阐述了其生态意识产生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4.
《圣经》与西方文学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关系,但由于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的种种原因,我国在从《圣经》视野解读西方文学方面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忽略《圣经》视野,致使在西方文学理解上出现了诸多误读.从《圣经》视野解读西方文学可从《圣经》知识、《圣经》象征、《圣经》观念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孟子》一书得以流传至今,离不开弟子和后人对其观点的认可,后人对师者“传道、受业、解惑”的定义也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师者躬身实践的结果。他的学识、智慧、德行教化了一代又一代人,为中国人的精神血脉注入了正义的能量和不屈的精神。孟子在世时虽未能实现做“王者师”的愿望,但他的很多思想主张却被后世执政者所采纳,惠及百姓。  相似文献   

16.
《钢琴协奏曲》是高平于2006—2007年创作的作品。本文对高平《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民族音乐元素进行探析,通过研究其音高组织、节拍节奏、配器手法等特点,分析作品中蕴含的苗族音乐语言。此外,本文还对《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线性思维特点及支声音乐手法进行剖析,力求深入领悟高平在本作品所表达的民族化音乐语汇与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格萨尔》的程式化结构特点及其传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萨尔》不仅规模宏大,其突出特点还在于它是一部至今仍被广大群众传唱着、不断丰富着和传承着的"活形态"史诗。民间口头传唱是其主要的流传形式。这部鸿篇巨著的生成和传承与其程式化的结构特点紧密相关。文章借鉴西方史诗和蒙古史诗研究的方法与思维角度。从结构入手,衍用口头诗学中"程式"和"主题"的术语概念,结合《格萨尔》自身所属的语言系统及文化传统的特点,对其整体结构、分部本结构、唱词结构、叙唱语言和曲调五个方面作出了具体的程式化解析;分析了《格萨尔》中"程式"与"主题"的具体内容,阐述了艺人如何利用"程式"和"主题"创作与传承史诗;探究了产生这种程式化的结构特点及传承规律的思想渊源,说明了史诗程式化的特点为艺人的即兴创作与记忆提供了客观上的便利。  相似文献   

18.
亨利·詹姆斯是美国继麦尔维尔和霍桑之后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开创了美国心理主义的写作先河.《黛西·米勒》是亨利·詹姆斯著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详细描述了美国姑娘在欧洲旅游期间遭遇的欧美文化冲突,该篇以其独特的描述视角和陈述方法,开启了众多文化研究学者对欧美文化的新认识.著作中塑造了较多的欧美女性形象,两国女性差异主要表现为女性观念、举止行为、文明态度和等级观念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本文主要浅析《黛西·米勒》中的欧美文化差异,希望可以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略论白寿彝先生对《史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我国回族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史记》研究成就全面考察的基础上 ,结合 2 0世纪 50至80年代中国史学发展的实际 ,论述了白先生《史记》研究的特点。认为注重贯通性的探讨 ,注重司马迁及《史记》思想性的研究 ,注意运用马列理论分析和研究司马迁及《史记》 ,是白先生《史记》研究的突出特征。《史记》研究既是白先生中国史学史研究的重要领域 ,也是他将中国史学史学科推向深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项阳先生所提出的礼乐制度的四阶段论纲为依据,进一步探究其自西周时期以来礼乐制度发展情况,分析探究其礼乐制度自秦汉以后的演化期、隋唐时的确立期以及宋至清近千年以来礼乐制度持续发展直至封建社会解体的消亡期或称民间礼俗变化接衍时期,各时期礼乐制度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帮助笔者从宏观把握"礼乐制度的四阶段论纲",辩析其礼乐观念的变化,看清礼乐丰富性的内涵,认知其音乐制度对音乐传承的关系,更好地把握礼乐制度随五礼理念之演化、规范下三千年来所展现的丰富性的整体脉络的把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