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民党统治时期,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成立了专门的边务管理机构,即云南殖边督办公署,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个特殊机构在边疆管理中,未能发挥积极作用,仅存在39年,就被裁撤了,标志着民国时期云南边疆管理的失败。  相似文献   

2.
1945年8月台湾光复后,国民政府鉴于两岸分隔已半世纪之久,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文化习惯等皆已出现一定程度的隔阂,在此背景下出台了选派公费台湾学生赴大陆学习的政策。经过考试、受训,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最终选出92名学生,于1946年底分别派往大陆9所高等院校就读,期望他们学成返台参与建设。由于后来时局发生剧变,该政策未能延续,这批学生成为台湾光复后唯一一届赴大陆学习的公费学生。他们在大陆克服语言问题上的障碍,勤奋学习,有不少人参与了当时的学生运动。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时,不少公费生选择留在了大陆,投身新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从探寻现代行政督察专员区公署制渊源的角度对明清时期的道制进行考察,可以将明清时期的道制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区域划分的道,即事务性的道,一是在一省范围内进行区.域划分的道,即分巡、分守、兵备道.后者是行政督察专员区制度的直接来源,其设置于明代,旨在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与控制;清代,巡、守、兵备道设置趋于合一,由功能单一的机构向集民、财、军及其他各种专项职能于一身的综合性机构转变,民国时期固定为省县之间的地方层级.从制度承袭的角度来讲,行政督察专员区公署制直承民国时期道的建制;从运行机制与性质职能角度来讲.则与明清时期的道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国民政府行政督察专员区公署作为一个重要行政机构,其辖区是专员区公署制度实施的地理空间,经费则是专员区公署正常运转的保障.那么,国民政府是如何确立专员区公署辖区的,又是怎样从法律的角度来保障专员区公署经费正常供给的,在现实中这些规定能否得到落实等等,皆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1945年二战结束,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之有关规定,中国收回台湾及澎湖列岛等日据领土。8月29日,国民政府明令设立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特任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9月1日在重庆成立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及警备总司令临时办事处,10月25日,陈仪在台北举行受降典礼,沦陷50年的台湾到此正式归复我国版图,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也在台北成立,宣告台湾省光复。台湾光复后在建省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现实的;国内的、国际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其省制在权力机构、行政区划等方面既是清制的历…  相似文献   

6.
南京政府专区公署日常运作机制就是南京政府将专区公署公务员和临时工作人员整合成能够正常开展工作的常规性制度安排.主要的法律文本包括1932年的<组织条例>、<暂行条例>,1936年的<暂行办法>及其训令.专区公署日常运作机制是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虽然直至南京政府垮台.亦无法克服其自身的弊端,但总体上其还能够贯彻中央政府的政治意图,基本实现了作为一级行政机构的行政职能.  相似文献   

7.
莫起升 《兰州学刊》2010,(5):130-133
作为南京国民政府重要的一级行政机构,专区是连接中央与地方政权的重要枢纽。专区公署之辖区的设置,既考虑到了历史、风俗等因素,又照顾了国民党政权统治的现实需要。其经费松紧状况,则直接影响到专区公署能否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8.
1935年2月,中央政府为"示怀远而固西陲",西陲宣化使公署应运而生。该公署宣传中央政令、宣慰信教民众、宣达抗日图存之道理,向民众传达了"五族共和"之意,增强了民族自强意识和民众凝聚力。在九世班禅大师的努力之下,西陲宣化使公署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促进和改善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9.
筹划复台大计时,国民党直属台湾党部与台调会发生磨擦.在战后台湾接收与重建的过程中,国民党台湾省党部扎根下层社会,主张改革台湾省政,反对贪官污吏中华民国政府与中国国民党中央是两个不同的组织,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与国民党台湾省党部同样如此,不能混为一谈.蒋介石既是国民党总裁,又是国民政府主席,其时还兼行政院长.蒋介石是以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身份,调兵镇压"二二八"事件."二二八"事件是一场大规模的、自发的官民冲突.从事件前的群众组织,到事件中的推波助澜,及事件后的妥善处理,国民党台湾省党部都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终将政敌陈仪赶走.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是中国人向海外迁移的活跃时期,许多跨国移民(华侨)在移民接受地与移民输出地(俗称侨乡)之间来来往往、活动频繁,对侨乡乃至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当时的各种文本资料中都有所反映。通过分析民国时期官方档案与侨乡族谱中有关的华侨资料,笔者试图探寻民国华侨在当时中国政府文本及宗族记述中的形象。本文认为,民国时期官方文本与族谱资料塑造了不少华侨形象,反映了当时中国政府与侨乡宗族对华侨的观念与定位。虽然现实生活中华侨的形象更为多元多样,民国官方文本资料和部分族谱资料却一再地把华侨塑造为国家或宗族的热爱者,或是地方政治的受害者,显得单调而二元化。显然,国家、地方、乡族对华侨的经济资源有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一位朋友要出任地方行政长官,就跑来问孔子:“你是一位智者,你说我这个地方行政长官该怎么当啊?”孔子说,搞管理很容易,也很不容易,我只能告诉你9个字:“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对这9个字我是这样理解的: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华文化乃至整个东方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国民政府收复台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侵占台湾,但中国人民从未承认这个不平等条约。收复包括台湾在内的失地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否定《马关条约》对中国政府的约束力,将对日清算追溯到1895年,坚决反对战后国际共管台湾,驳斥美国部分人士染指台湾的设想。中日间军事实力的差距决定了国民政府难以派军队攻克台湾,如何收复台湾考验着蒋介石的政治智慧。在开罗会议中,蒋介石促成美、英支持中国在日本战败后收回台湾,而台湾的军事由占领军负责。日本突然宣布投降打乱了美军占领台湾的计划。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中国政府恢复对其行使主权,不但以“盟军代表”身份接收台湾军事,更是以中华民国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接收台湾行政。“中国代表盟军占领台湾论”完全是对国民政府收复台湾策略的无知。  相似文献   

13.
正《民国时期新疆档案汇编》2015年12月由凤凰出版社出版。整套书共100册,分为1912—1927年和1928—1949年两部分,在各自第一册置总目录。全书收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民国时期新疆档案四千余件,选自民国时期内政部、财政部、行政院、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总统府等不同机构卷宗,是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吴忠信、张治中主政新疆时期新疆省政府及新疆边防督办公署与北京政府、南京政府的来往公文。全书均为档案的影印。收录档案的时间起自1911年4月,止  相似文献   

14.
《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是近现代中国研究蒙藏地区报刊中的一种综合性月刊。该刊从1935年到1937年共发行了7期。该刊得到了民国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该刊作者汇集了九世班禅、刘家驹等著名人士和学者,既刊载了大量具有极高价值的研究成果,又有许多时政性的论著,在近现代边疆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冯建勇 《西域研究》2012,(3):44-51,138
1942~1943年间,国民政府抓住此期国内外局势之演变,顺势而为,先是设置外交部驻新疆特派员,随后制定《新疆省中央与地方外交权限划分办法》、《新疆省政府与外交部驻新疆特派员公署联系办法》,最终在制度层面将新疆地方之外交权全部收归中央所有。  相似文献   

16.
职责同构是当代中国纵向政府间的主要关系模式。纵向的、不同层级的政府在职能、职责和机构设置上形成了高度统一和雷同。相对于政府的经济、社会职能转变的不到位而言,纵向政府间的“职责同构”关系模式已成为中国政府机构改革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困境的另一主要症结所在。因此,打破职责同构成为当前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藩臬是对布政使和按察使的简称,他们是地方省级行政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初,督抚代替布政使正式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清统治者通过给予地方藩臬奏折权的形式,控制督抚,纠正督抚行政失误,从而更好的维护地方统治。  相似文献   

18.
光复初期,台湾发生了不同类型的群体性冲突事件,有军民冲突、警民冲突、执法冲突等,其中禁舞废娼冲突、查缉摊贩冲突、房产争执冲突、米价暴涨冲突损害到民众的切身经济利益.多数群体性冲突事件都是由于民众切身利益遭到侵犯,利益诉求长期被漠视,群起抗争,官员对民众冷淡麻木、滥用警力激化矛盾.多数群体性冲突事件具有非对抗性,基本上属于经济利益诉求等问题,没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如果长官公署妥善处理,是可以预防和处理好的,却久拖不决,新旧矛盾与问题交织在一起,酿成大祸.长官公署的经济政策、改造台湾社会的方法有其错误的一面.根本原因是大陆籍官僚的腐败和低效导致了长官公署的钝化和失灵,损害了其作为全社会代表的角色,发展结果是对转型期台湾社会的失控.官民矛盾不断激化,民众的矛头直接指向长官公署.台湾行政长官陈仪不能总结经验教训,反而同意撤防驻台军队,于是控制台湾社会的军警力量薄弱,更大规模的群体性冲突事件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19.
章太炎先生不仅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还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实业救国的仁人志士。民国初年,章太炎出任东三省筹边使,但对这段历史,不少史著中记叙不多。前不久,笔者在整理吉林省民国时期档案时,发现了东三省筹边公署档  相似文献   

20.
朱英 《社会科学研究》2007,9(1):160-169
民国时期的江苏省议会曾通过弹劾省长齐耀琳的议案,形成地方议会与省长之间的激烈冲突。之所以出现这一局面,首先是由于齐耀琳用人、主政不当以及对省议会的决议案实施不力,但江苏省议会部分议员因未达加薪目的,为发泄私愤而对齐耀琳大加指责,其弹劾齐耀琳之举也并非完全出于公心,从而加剧了省长与省议会之间的矛盾冲突,再加上机工捣毁省议会的突发事件又使这一冲突趋于白热化,议会与省长之间的矛盾已无法协调。这说明民国时期的所谓议会制度尽管从表面上看已经建立,但议会实际上并没有确立应有的权威,加上议员自身各方面素质的限制,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另一方面,齐耀琳的被迫辞职又说明省议会对监督和制衡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多少也能够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