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初遇拉姆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那年的春天,我到武汉西藏中学去看望任教的母亲,认识了几位当时正在那里上中学的藏族女学生,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姐妹情缘.  相似文献   

2.
北京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中国境内的56个民族中的一部分人,乃至一些外国人都移居北京生活和工作,形成北京城市化的鲜明特点.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迁移到北京生活和工作,既为北京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增添了新的色彩,也向学术界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文献、档案、实地考察和采访为据,对居住在北京的藏族人进行初步研究,阐明北京与藏族的关系和研究北京藏族人的价值;勾勒北京藏族的分布及其现状;揭示北京藏族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北京藏族所采取的适应现代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那年我从部队转业,第一次参加政协会议。会议休息期间,一位身着藏族服装的妇女跳起了藏族舞,她那能歌善舞的欢快模样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坐在身边的老李对我说,她就是咱政协办公室的副主任仑木拉,一位善良美丽充溢着生机与活力的藏族老大姐。在此后和仑木拉一起工作的日子里,我渐渐发现,她其实也是一个做事认真,对工作一丝不苟的人。她身上有一种质朴的美。特别是她那一双热情明亮的大眼睛,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质,扑闪着人间纯真的坦率和诚挚。  相似文献   

4.
难忘后爸     
我体味到了阿爸的一片苦心,他使我明白我的心是可以同时容纳他们两个人。父亲35岁那年死于肾衰竭.母果终于和别的男人约会了。  相似文献   

5.
泽拥 《中国藏学》2007,(3):91-100
同英国一样,19世纪的法国也同中国藏族地区有相当的历史交往,藏族文化通过传教士、冒险家、旅行者、外交官、藏族文化研究者等不同职业的人得以在法国传递。到世界局势动荡的20世纪初,法国出现了一些与藏族文化相关的文学创作,自此藏族文化以象征性的形式进入到法国人的意识中,这是长期以来法国接受藏族文化的一个结果,同时也反映出法国人对藏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在1991年梅里遇难的17名中日登山运动员,有个“香格里拉”土生土长的藏族小伙子———斯那次里。那年,28岁的斯那次里第一次参加登山活动,当他到达雪线之上时禁不住脱口惊呼:“雪山原来是这么美丽啊!我都不想回去了。”斯那次里果然一去不返。这是他留给活着...  相似文献   

7.
青海藏族主要分布在地域辽阔的海北、海南、黄南、玉树、果洛五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都兰县、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在海东地区的农业八县和西宁市也有部分藏族居住。藏族是全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全省有藏族人口911860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0.46%。同1982年相比,八年间藏族人口增加了157606人,增长20.95%.比全国藏族人口平均增长速度高2.33个百分点,且分别比四川、西藏高3.12和2.15个百分点。青海藏族人口占全国藏族总人口的19.85%,是全国第三大藏族聚居地。  相似文献   

8.
群加藏族乡是湟中县两个藏族乡之一,也是青海省贫困乡之一,全乡总人口2215人,其中藏族1296人,占总人口的56%。现有育龄妇女576人,已婚妇女367人。近年来,群加乡党委和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来抓。他们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采取算收对比,搞好宣传教育;健全各项制度,实行节育措施,使该乡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一个提高”、“三个下降”的好成绩。即节育率由1988年的86.4%提高到95%;出生率由1988年的13.8%下降到1989年的12.6‰;  相似文献   

9.
格勒  梁艳 《中国藏学》2016,(2):72-87
正访谈人:梁艳(以下简称梁)被访人:格勒(以下简称格)访谈时间:2014年5月16日地点:成都武侯区西南民族大学格勒博士的书房梁:中根千枝之前在1993年,评价您的《藏北牧民》的时候说到,您这本是当前用人类学方法、角度,研究藏族社会最出色的一本书。我看到您的硕士论文,还有您后来也有一系列跟牧区相关的研究。再者牧区又是人类学研究的一个宝地,所以我想请您谈一谈在牧区研究当中的田野经历。格:我的藏族牧区研究第一次是从为硕士论文进行考察开始的,前面已经讲过了。第二次是我到了  相似文献   

10.
希望在人间     
在今年美好的初秋,我为了探索西藏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变化,特意到拉萨附近访问了几个过去最贫困的村落和一些最贫困的户。在我所到的地方,如果说,藏族群众曾因贫困无力解脱,而顶礼拜佛,把希望寄托过渺茫的“来世”;那么,如今随着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指示的落实,群众的生活面貌在变,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在变……小喇嘛从“来世”回到人间西藏的时差比北京晚两个小时,但我在到堆龙德庆县南嘎公社第五生产队的第二天早晨,还是按习惯于六点多钟起床了。这时天  相似文献   

11.
在西藏年楚河畔,在江孜人民过去抗击英帝国主义侵略的宗山炮台下,我遇到了一些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为藏族人民服务的汉族干部。他们进藏时,还风华正茂,现在已是饱经高原风霜,大多两鬓斑白的人了。当我同他们漫话往事时,他们谈的更多的却是藏族人民和干部,特别是江孜县委书记桑珠同志。在日喀则,我就听地委的同志称赞过桑珠:“是一个为党的事业而埋头苦干的人,说到做到,敢于承担责任,是个出色的民族干部。”后来,我真的有机会见到了桑珠。他高大、健壮,有着高原人特有的气质和风度。当时他正忙于落实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  相似文献   

12.
看完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藏族班毕业汇报演出的《文成公主》归来,已经十一点多了;窗外明月当空,四壁寂静无声,人们大都进入了梦乡。然而,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别是这支藏族话剧艺术新军的成长,却久久地激荡着我的心潮,使我一时难以平静下来。《文成公主》原是藏戏传统剧目之一,也是藏族人民深为喜爱的。可是,在西藏黑暗反动统治时期,这出体现藏汉团结的好戏,不仅早被禁演,并且对藏戏也横加摧残。到西藏和平解放时,原有的十二个藏戏团只剩下了一个“觉木龙”藏戏团,当然更  相似文献   

13.
白牡阿姨     
郎生 《中国民族》2008,(8):41-42
直到今天,我还记得24年前的拉萨,那些寂静的午后和傍晚。1984年秋,我大学毕业后自愿进藏,在自治区文联《西藏文学》编辑部工作。我不善交际,开始的那一年,在拉萨几乎没有朋友。原本有个旺秋,但他从北京回来后又出国了,而且一去不返。1985年元旦,单位里的藏族姑娘玉珍带了两个女友,约我和同事小陈一起去自治区歌舞团跳舞。由此,我结识了白珍和卓嘎。  相似文献   

14.
正我在实习和调查藏语方言的过程中,接触到许多藏族同胞,他们待人真诚、质朴,心地善良。我的专业是藏语,因此发自内心地认为,他们人人都是我的老师,我对藏族有着深厚的感情,深深地热爱我所学的专业,这也许是我后来能够成为藏族媳妇的深层原因吧。1957年,从青海语言调查回来,我被分在藏语教研组方言小组工作。那时,单身女教员住在2号楼,  相似文献   

15.
藏族的创世神话是藏族神话中的一种,其内容较为广泛,大到宇宙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创造,人类的起源,小到草木昆虫缘何而生,都作了自己独特的阐述。她不仅在藏族神话中,而且在藏族古典文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藏族的创世神话主要有《什巴卓浦》、《什巴问答歌》、《什巴塔义》、《猕猴变人》、《大鹏与乌龟》、《大地和人类》、《马和野  相似文献   

16.
藏族社会美思想是其哲学、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认识和把握藏族社会文化精神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拟从藏族伟大史诗《格萨尔》入手来探讨藏族社会美的基本内容、精神特质。《格萨尔》作为一部描写和反映藏族古代部落社会由征战掠夺到走向军事联盟性统一的巨篇伟制,它集中反映了藏族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反抗邪恶、追求正义、向往光明、企盼统一,要求改善现实、和平安宁生活的美好愿望。首先,它集中表现为藏族人民对平等、公正、幸福生活的渴盼。“岭”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最美丽的地方,《仙界遣使》描写到:“在南瞻部洲北部,有个…  相似文献   

17.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几个省、区,其分布之广约占全国面极的四分之一。这个民族(特别是西藏)在吐蕃王朝时期,是一个强大的民族。但是到了后期,尤其是到了十六世纪中叶黄教寺院集团得势之后,使藏族人口锐减,生产下降,经济落后,社会处于停滞发展的状态.本文试就黄教对藏族生产和人口发展的影响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60年代前半期,我几乎参加或参与组织了拉萨所有传统的和革命的节日活动,那时我是拉萨市文化局的工作人员,筹办节日活动是我最重要的工作内容。而我这半辈子,竟有17个新年是在“世界屋脊”的拉萨古城度过的。在那里依照这个民族古老的风俗和藏族朋友一起欢度藏历新年,那么和谐、兴奋、热闹欢愉,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一片赤诚。即使今天我已离开那片土地,每当新年、春节来临,仍然不由自主地怀念那些日子,并总想向别人絮叨在拉萨过藏历新年的情形。西藏曾经在夏日过年 据藏族学者说,在古老的年代,西藏并不是冬春之交过年,…  相似文献   

19.
电影《农奴》最近在全国上映了,这是我国第一部反映西藏农奴翻身的故事影片。我刊编辑部邀请了部分同志举行座谈。参加座谈的人,有西藏少数民族参观团的藏族团员和中央民族学院的藏族学生,他们过去都是身受压迫的西藏农奴。下面发表的就是他们在座谈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20.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二十世纪末期 ,三个民族 ,三代人超越国界的传奇故事。一个藏族姑娘不畏艰难 ,不慕荣华 ,从奋斗创业到功成名就的历程初识次仁卓嘎是在距大昭寺几步之遥的攀多旅馆。当时只知她是中德合资的攀多旅馆的中方经理 ,除了她那种藏族妇女特有的热情中微含腼腆的微笑吸引我外 ,更多地是被她那富有西藏建筑风格的别具一格的小旅馆所吸引。一个投资数额不多、陈设极为简洁的旅馆 ,但却吸引着大量国外游客慕名前来 ;一个土生土长的拉萨藏族女青年 ,从未踏出国门一步、却能与外国人合作共事 ,我因此想一探究竟 ,再识次仁卓嘎。再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