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加强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水平和企业事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这是经济理论工作者和经济工作者的一项十分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对于经济理论工作者来说,理论工作要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一般已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问题在于,如何服务好。无须讳言,目前我们不少涉及现实经济问题的议论往往不能切中时弊,行之有效。这说明,经济学界还需要进一步解决理论与实际桐结合的问题。如何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里面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和研究,本文只是从经济科学的理论和思维层次,即科学分工的发展这个侧面来探讨从理论到实际的结合途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出了新的概括和部署,探讨社会工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角色、功能与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紧密结合当前实际,以对社会工作和社会管理二者内涵及其关系的理论探讨为切入点,以北京市这一国内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的地区为主要调查点,将文献研究法、质性研究法相结合深入分析典型个案(某社区居委会和民间机构典型的服务实践),辅之以其它地区相关案例,提炼、概括社会工作介入社会管理的基本路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总结、借鉴国外的相关成功经验与启示;最后,以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为目标,提出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具体方案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永江 《社科纵横》2008,23(11):7-9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形成,是因为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更加成熟,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原理更好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并形成了一些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使得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必须调整策略路线;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现在中国迫切需要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于当前实际时,我们要作的决不是简单地重复古典著作中说过的话,而是要运用它去研究当前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当前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就是探讨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见《人民日报》1985年8月5日)。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要取得充分论据,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能够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能够掌握广大群众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本文作为上述设想的一点尝试,对所有制古典涵义的根本局限性,它应有的科学定义以及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模式与变革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与思考,并衷心盼望从事社会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广大读者,对此提出批评或建议。  相似文献   

5.
董爱玲 《社科纵横》2008,23(4):22-23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战略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站在今天的历史坐标点上,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结合,反观相关的战略思想,其理论的总括度、视角的广度和深度、观念的前瞻性、基础性地位等无不凸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理论指导.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进一步充实、发展和调整侧重面.  相似文献   

6.
1994年12月29日至30日,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理事会暨“爱国主义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会长张汉青在会上畅谈了学会一年来的收获与体会,并对学会工作今后的规划提出了若干设想。他指出,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成立以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王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高度重视会风建设、学科理论建设和学会队伍建设,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总结和研究广东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丰富经验,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同时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进行了初步的研讨  相似文献   

7.
怎样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并非是一下子就解决了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坚持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并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从而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历史。作者就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从正确认识国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浅谈邓小平的社会协调发展理论及其实践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仁武 《探求》2000,(2):4-7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协调发展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千方百计希望保持自己社会的协调发展。邓小平根据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总结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针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从实践运作的层面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协调发展理论。当前认真研究这一理论,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在21世纪健康发展。 一、邓小平社会协调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协调问题的讨论首先是自然辩证法和系统论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
张小东 《社科纵横》2007,22(3):38-40
和谐社会构建中,社区社会的关系构建是社会基层关系构建中的基础性关系.伴随着中国社区建设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除了政策性的引导工作以外,如何认识与理解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基本理论,这关系到和谐社区建设的价值理论趋向问题.本文结合夏学銮在<中国社区建设的理论架构探讨>中提出的"三个实施模式"理论观点,从和谐社区建设的现实意义出发,借助公共管理学的科学发展观点,论述了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希成同志撰写的《现代国际金融》一书,1997年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0章、30万字。它的问世,使我国国际金融理论研究的沃土上,又增添了一株新葩。《现代国际金融》一书,以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国际经济关系为背景,在吸收中外国际金融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并阐释了对外金融规律,深入研究了国际金融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作者做到了理论阐述与实务阐述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由此,使这部著作不仅有益于现代国际金融理论的建树,而且有益于现代国际金融实务的发展;不仅有益于现代国际金融决策…  相似文献   

11.
社会学的理论和思想,过去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工作中一直未被充分运用.近年来美国有不少社会学家在探讨如何将社会学的思想、分析和数据同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实践相结合.他们从对这一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中提出了发展临床社会学(Clinical Sociology)的主张,目的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观点来解决人们遇到的实际问题.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哈利·寇恩所著《联系——了解社会关系》一书,是对某些特定的社会学理论同人们的社会生活的直接联系加以阐述和论证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我省的理论研究工作也呈现出可喜的局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从总的方面来看,理论研究工作还落后于改革实践的步伐;理论研究部门同实际工作部门依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张皮”现象。为此,我们最近到一些实际工作部门和理论研究部门,对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调查,并草拟出若干比较重要的研究课题和几条建议,以期推动理论研究工作与两个文明建设更紧密地配合,更好地为改革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3.
论费孝通的区域发展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长喜  罗鑫  刘豪兴 《社会》2005,15(2):34-49
发展区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面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建立具有特色和生机的经济区域,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重大战略课题。经济学界关于区域发展的研究由来已久,提出各种各样的理论。区域发展事实上不但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费孝通运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穿梭于东西南北,通过调研,日益感到区域发展的重要性,他深有感触地说:“这个研究课题,需要微观和宏观相结合,需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需要人文和地理相结合,看来和小城镇研究相比是个更大的问…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斗争中,十分重视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并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建国前后,毛泽东在领导全国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斗争中,重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问题。因此,研究毛泽东这个时期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路径一:加强公办福利机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首先,坚持按标准建设和实际适用相结合.按标准建设,就是养老机构建设必须符合老年人建筑规范要求.实际适用,就是养老机构建设必须立足实际,量力而行,不超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建设重点上,要优先发展供养型和养护型养老机构;在建设区位上,要推行社区化,方便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防止因选址不合理造成床位闲置;在建设规模和档次上,不得片面追求高档、豪华,避免产生社会福利分配不公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杨敏 《创新》2009,3(11):5-1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其对于现代社会的问题现象有着根源性含义,故亦称之为"社会学的元问题"。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催生了"社会互构论",这一理论又促发了更多切近经验层面的社会现象研究,如社会行动的现代性变迁研究、中国扶贫研究、社区建设研究、城市发展与社会建设研究、农村民俗制度变迁研究等等。其中,"个体安全"研究既是理论扩展也是实际应用。也许,上述研究更重要的启示在于:社会学是一门不断生长的学科,正是对于现代社会世界之问题性的关切使这一学科获得了新的生长点。"个体安全"研究仅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社会学持续生长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7.
谢松保 《社会福利》2012,(10):13-15
首先,坚持按标准建设和实际适用相结合。按标准建设,就是养老机构建设必须符合老年人建筑规范要求。实际适用,就是养老机构建设必须立足实际,量力而行,不超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建设重点上,要优先发展供养型和养护型养老机构;在建设区位上,要推行社区化,方便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防止因选址不合理造成床位闲置;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且也是毛泽东思想在当代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中共十七大报告所说的社会建设,是指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为满足城乡居民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公共生活事业的建立、创新和发展.中共十七大报告特别强调了改善民生、公平、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等问题.社会建设有三大特性:人本性、公共性和公益性、结构性和整体性.社会建设要处理好五个关系: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适应需要与可能供给的关系、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公益性与自助性的关系、事业与产业的关系.搞好社会建设还要注意八个问题:统筹兼顾,协调好各种建设的关系;增加投入,形成政府主导和社会协同的共建机制;城乡统筹,社会建设与城乡建设相结合;重视生态环境,社会建设要兼顾生态文明;重视社会稳定,使人民安居乐业;创新体制,完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体系;完善法律,依法建设、管理、服务;群众参与,全社会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20.
农业院校应为新农村的社会建设培养心系“三农”、服务“三农”社工人才。四川农业大学把社会工作专业特色定位为“农村社会工作”,强化“双农培养”:即“三农”情感培养和“三农”实践能力培养。在人才培养中,我们立足农业院校的使命和学科优势,以农村社会建设需求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理论课堂与社会实践课堂相结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一个重点、三个结合”原则,狠抓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夯实实践课程体系基础,强化实践教学育人功能,探索立体化培养高素质农村社工本科人才的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