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周扬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在中国的最重要的绍介、推行和忠诚的信徒。周扬接受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推行期:三四十年代;二,深入期:五六十年代;三,疏离期:七十年代末以后,周扬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接受有着浓厚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2.
从某种意义上讲,周扬是中国共产党在文化上的发言人,他的美学有比较强的党性色彩.在美学本体论上,周扬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的定义,给予了很高评价,但对他的美学也有所批评;他准确把握了毛泽东的美学体系,并且大胆纠正了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错误理解;周扬还提出了四化建设需要美学.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在我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的第一部重要美学著作《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早在四十年代周扬同志就翻译成中文.(周扬同志译为《生活与美学》一九四二年延安新华书店出版)我国文艺界和美学界中,有很多人是以这部书作为启蒙教师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美学观点和文艺观点的.因此可以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在我国的影响以及对我国美学思想发展所起的作用,比西方任何一位美学家的美学思想的影响都要大.但是,起了重大的作用是一回事,而美学思想本身是否完全正确却是另一回事.本文不准备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整个美学思想的功绩和缺点作全  相似文献   

4.
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应当从周扬开始,从历史和逻辑发展上看,其发生发展的线索和分期应当是:以上世纪30年代周扬《我们需要新美学》的发表为实践美学的萌蘖期,以40年代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确立期,以50、60年代美学大讨论中李泽厚提出"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承续转进期,以80年代美学讨论为成熟命名期,90年代以后为衍化期。从命名过程来看,成熟期所谓的"实践美学"首先是指后期朱光潜的美学思想,然后是指李泽厚的美学思想,同时也是指蒋孔阳、刘纲纪、马奇、杨恩寰等人的理论形态。因而,它不是指李泽厚一人的理论形态,而是多个人的美学学派。  相似文献   

5.
李泽厚美学是20世纪后期处于中国美学主流地位的“实践论美学”的杰出代表。考察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发展历程,对把握20世纪中国美学的学术进程和构建21世纪中国美学的现代体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纵观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细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在50、60年代美学大讨论时期,李泽厚实践论美学初步创建;80年代,随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论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不断深化;90年代,在“后实践美学”的批判中,李泽厚实践论美学步入反思期。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的美学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5 0— 70年代为第一个时期 ,机械单一和政治性色彩是它的特点 ;80年代— 90年代中期是美学发展的第二个时期 ,内容庞大而显得杂乱是它的特点 ;90年代中期以来是第三个时期 ,更精密的学科化是这一时期的特点。从三大美学教材 ,即王朝闻先生的《美学概论》、叶朗先生的《现代美学体系》和朱立元先生的《美学》中完全可以看出新中国美学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陈望衡在《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 0 0 1年第 3期撰文《美在前进的生活中》 ,对周扬的美学本体进行了述评。作者认为 ,周扬的美学本体论有四个要点 :①美建立在生产的基础之上 ,生活的本质是社会实践 ,因此也可以讲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②美与科学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美的性质和科学发展水平相适应。科学也是一种实践 ,而且科学是最重要的生产力。③美和真善密切相关 ,美的特点一在情 ,另在趣 ,因此 ,可以说它是情趣化了的真与善。④美是发展的、前进的 ,它与生活同步 ,它既产生于前进的生活之中 ,又推动生活的前进。周扬的这…  相似文献   

8.
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文艺理论的三大代表,在世界美学、文艺思想的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别林斯基为俄国文学的民族独创性而斗争,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则致力于促使先进的俄国文学和俄国的解放运动紧密联系起来。对于杜勃罗留波夫的著作和文学批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曾给予很高的评价。马克思把杜勃罗留波夫看作跟莱辛和狄德罗同样的作家。恩格斯称他和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两个社会主义的莱辛”,赞扬他们的“批判的思想”和“在纯粹理论方面的忘我的探索”。列宁把杜勃罗留波夫称为“彻底的民主主义者”,说俄国人民敬爱杜勃罗留波夫——这位“痛恨专横、热望人民起来反对‘国内土耳其人’,即反对专制政府的作家”。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早于西方接受美学 2 0年 ,创立了他的文艺接受论。毛泽东的文艺接受论与西方接受美学有三点不同 :一、基本构架不同 ,西方接受美学的构架是作家———作品———读者 ,毛泽东文艺接受论的构架是人民———作家———作品———人民 ;二、文艺的接受过程不同 ,两者虽然都经历三个过程 ,但内涵基本不同 ;三、两种接受论的创立者的状态不同 ,西方接受美学仅停留在理论上 ,而毛泽东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既创立了自己的文艺接受论 ,又亲自实践 ,成为最佳的文艺接受者  相似文献   

10.
周扬于1931年从日本回国,投身于左翼文艺运动,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从事文学批评,虽系初试锋芒,却也颇多建树。周扬1942年参加延安整风,聆听了毛泽东关于文艺问题的《讲话》,即“努力使自已做毛泽东文艺思想、文艺政策的宣传者、解说者、应用者”(《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前记》),对解放区与建国初期的文艺事业作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但由于种种客观与主观的复杂的原因,不论三十年代在上海,四十年代在延安,五十年代初期在北京,周扬的文艺思想中都难免不存在某些“左”的教条主义的、庸俗社会学的成份。1956年前后,在党的“双百”方针的激励下,周扬在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人性人情、文艺的真实性、典型问题、创作方法、艺术技巧、美学问题以及如何对待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等诸方面,都大胆发表了许多前所未发的见解,竭力扬弃残存的“左”的教条主义、庸俗社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美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的美学遗产,正确地、批判地继承它,这对于发展我国当代美学是大有裨益的。(一)黑格尔美学理论体系和他的哲学一样,充满了深刻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他的美学是关于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理论形态,这是对的;但是他没有看到黑格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环境美学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刚刚起步,进入21世纪才逐渐兴起,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环境美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整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环境美学理论自身的研究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环境美学评论与应用的研究一方面使环境美学理论在评论中发展,另一方面又使环境美学理论在实际中得到应用;第三,环境美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研究使环境美学具有理论生发点,使其产生活力.这三个方面是对以往环境美学研究的总结,从中我们也可对未来环境美学研究进行借鉴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一、亚里斯多德——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在《论亚理斯多德的‘诗学’》里,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诗学》是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又说,“亚理斯多德是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学概念的人,他的概念竟雄霸了二千余年”。研究一下从希腊到十九世纪的欧洲文艺思想发展史,我们就会明白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评价是毫不夸张的。最早的希腊哲  相似文献   

14.
作为1940-1970年代主流批评家的代表,周扬、茅盾和姚文元都具有政府高官兼批评家的特殊身份,自觉顺应主流意识形态的吁求,但三人的话语表现和批评心态又有所不同: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权威阐释者,周扬的批评话语和心路历程体现了以政策阐释为文艺批评生命线的被动与尴尬;茅盾的批评心态略显自由,存在较为明显的现实取向与开放心态之间的矛盾;姚文元的批评话语是典型的大批判话语,体现了斫伤文学批评本性的畸形批评心态。  相似文献   

15.
周扬对新中国文学理论教材影响深远。体现在三本全国统编教材中,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将意识形态与审美同时纳入考察范围,为后来教材普遍接受;二、在苏联体系基础上加入批评论,提倡“四分法”,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文学理论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16.
<红旗歌>剧作文本,作为解放区文学的红色经典之一,集中体现了鲁煤创作的文学成就及其文学史影响;同时,<红旗歌>的创作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内含红色经典生成过程研究的学术价值.围绕<红旗歌>文本及其相关史料的文学阅读,可以学术地认识周扬文艺政策思想与胡风文艺美学思想互补共建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接受美学的理论建构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接受美学理论在中国被系统阐释却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从理论的建构和接受上讲,中国是落后了。但理论的落后不等于实践的迟缓,中国接受美学的实践早已开始,只不过,中国接受美学的实践独具特色罢了。以贾谊《过秦论》的经典化进程为线索,以政治家、文学家、怀才不遇士人三维为视角,研究接受美学在中国的意义,即可解答"何谓中国式的接受美学"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实践美学如何向纵深发展——张玉能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实践美学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至今大约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实践美学的确立时期(20世纪50~60年代).这一时期的实践美学主要的成就在于初步形成了美学体系的框架,树立了最关键的美学命题,在美学大讨论中脱颖而出.第二个阶段是实践美学的巩固发展时期(20世纪80~90年代).在这个时期,随着中国哲学界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深入讨论和研究,实践美学的研究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成为了中国当代美学的主导潮流.第三个阶段是实践美学的创新时期即新实践美学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一时期,由于西方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想、观点、方法涌进中国,逐渐形成了一股"超越"实践美学的"后实践美学"流派.面对着这股潮流,一些坚定主张实践美学的美学家,一方面应对"后实践美学"的挑战,另一方面调整实践美学的体系,努力完善、深化、修正实践美学的体系,出现了一股实践美学的创新热潮,产生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果.以实践美学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历程表明:(1)马克思主义学说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是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根本保证;(2)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丰厚基础,离开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传统美学的根基,中国当代美学既不可能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的美学,也不可能发展成为真正当代的美学以及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美学;(3)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同时也离不开西方美学的引进和中西美学的融会贯通;(4)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建立初期,蔡仪的美学思想在强化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历史氛围中受到吕荧的批评:蔡仪的美学体系是在唯物论的前提下发展了唯心论的美学理论。蔡仪在此后批判胡适、胡风的运动中,向毛泽东文艺思想靠拢,在运用意识形态话语的同时从所谓唯物主义的角度批判胡适、胡风的唯心主义理论,初步扭转了理论困局。美学大讨论中,蔡仪一方面批评自己美学思想的形式主义、唯心主义倾向,另一方面却在坚持美的物性客观说、客观形象说和美的种类说等自己的基本美学理论的基础上批判他人美学思想为唯心主义,使其成为当代中国美学流派之一家。在《文学概论》的编撰中,蔡仪与周扬在美学观、艺术观上高度一致,并在周扬的左右下进一步疏离文艺的上层建筑性质,将具有浓厚形式主义色彩的形象客观性的美学思想借助《文学概论》成为中国当代美学之主流。  相似文献   

20.
在承继20世纪50-60年代“实践派”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李泽厚于20世纪70-80年代对其“实践论美学”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提出了一种“主体性实践哲学”的美学思想.这种美学思想的主要观点,可以被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用“外在自然的人化”和“美是自由的形式”来考察“美的本质”;用“美感的矛盾二重性”和“积淀说”来论述“美感”;用“从形象出发”和“三层面”来分析艺术.走向“充实和完善”的李泽厚的“主体性实践哲学”美学,不仅表征了20世纪中国美学“从介绍转向理论建设迈出的一大步”,而且也使得李泽厚本人成为了实践论美学在中国的首要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