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国民政府北伐期间,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但在实力未足的情况下,对帝国主义主要采取分而击之的原则。而国民政府联络的首要对缘便是日本。日本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对国民政府表示了友好之意。武汉临时联席会议成立后,与日本积极接触,协调中日关系,通过一系列交涉谈判,在满蒙等重要问题上基本达成了双方都较为满意的协议,从而保证了国民政府对英行动的成功实行。  相似文献   

2.
南征是广州国民政府统一广东过程中一次重要的军事斗争。国民政府的南征军在共产党人的帮助和各界民众的推动下,挥师南征迅速取得胜利。南征的胜利,不但在军事上解除了广州国民政府出师北伐的后顾之忧,奠定国民革命北伐军成功北上的后方基地,促进了两广的统一,推广了“扶助农工”政策,加强了国民政府与民众合作,对日后北伐的成功进行和新的国民革命热潮的掀起,起到了推促作用。  相似文献   

3.
发生在1926年的北伐意义重大,而就在北伐出师之时,陈独秀发表了《论国民政府之北伐》一文,对北伐进行批评,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通过分析,陈独秀发表反对北伐文章的成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共产国际对北伐的坚决反对直接影响了陈独秀的立场;当时广州政府内忧外患,国共矛盾尖锐,是导致陈独秀反对北伐的客观原因;注重刷新国人思想,轻视军事行动是陈独秀批评北伐的思想根源。而与国民党分家的意图,促使陈独秀将自己对北伐的意见公诸于众。  相似文献   

4.
东北政务委员会是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的最高行政机关,该机关虽在事实上行使着东北最高行政机关的职能,但其合法性却屡屡受到质疑和挑战。东北政务委员会的成立有其历史依据,但其存在却缺少法理依据,这正是国民政府屡屡谋划裁撤它的原因;然而奉系势力之强大及对稳定北方局势的重要意义,又迫使国府不得不作出妥协,最终承认了东北政务委员会存在的合法地位。从东北政务委员会的裁撤与反裁撤斗争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方面,奉系仍然有根深蒂固的旧军阀影子;另一方面,奉系国民党化进程缓慢。  相似文献   

5.
1932年至1937年间,国民政府根据局势的演变和现实的需要,先后设置了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和冀察政务委员会。这三个机构拥有各自特点:军分会应付了日军的进攻,挫败了日本的"华北施策";政整会在行政上加强了国民政府对华北的控制;冀察会应付了日军策动的"自治"。它们的共同点是密切了华北地方与国民政府的关系,有效地应付了华北危局。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重庆国民政府所辖之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和后之文化工作委员会(主要领导为共产党人)与日本人士所组成的"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在成立前后均有事实上的指导、支援关系,且有制度上的规定,双方共同进行了抗战文化宣传方面的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7.
正大革命时期的革命烈士曹渊是安徽寿县人,黄埔一期第三队学员。在周恩来领导下,曹渊在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两次东征中,战功突出,受到周恩来的特别赏识,被提拔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三师九团一营营长。1926年5月,国民政府在广州酝酿北伐,由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组成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2100余名官兵随师北伐。时在汕头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的周恩来带着曹渊赶回广州,在广州司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对中国的教育文化大肆破坏,东南沿海沿江一带的学校被迫内迁,广大师生纷纷转移后方。随着战区的扩大,流亡人数的增多,国民政府于1939年12月成立了"战地失学失业青年招致训练委员会",作为国民政府的战时教育救济组织,以安置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失学失业青年。据统计,从1940年到1945年,共招训38,2271名青年。从而对保存中华教育的火种,维持中国战时教育的继续发展及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高级将领、桂系名将白崇禧在北伐战争前促进两广统一,为北伐奠定了后方根据地.顺应历史潮流,统一广西北伐意志,加快了国民政府的北伐决策,并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在北伐战争中,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战功卓著,推动了北伐的进程.鉴于广西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桂系军事力量在北伐战争时期的特殊性,对白崇禧在北伐战争时期的历史贡献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高级将领、桂系名将白崇禧在北伐战争前促进两广统一,为北伐奠定了后方根据地。顺应历史潮流,统一广西北代意志,加快了国民政府的北伐决策,并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在北伐战争中,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战功卓著,推动了北伐的进程。鉴天广西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桂系军事力量在北伐战争时期的特殊性,对白崇禧在北伐战争时期的历史贡献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1.
试论国民政府基层组织--区署建制在四川的推行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政府下设区级组织--区署,是民国时期出现的一个重要行政机关,由于各地传统和社会千差万别,县以下区级机构的设立各有殊异.四川于1935年2月成立新的省政府,从形式上消除防区制,以后随着中央势力的渗入而逐步纳入国民政府"统一行政"改革范围之内,其中县以下区署建制的推行较为到位,该机构增设后在地方行政扩权进程中发挥了有效协办作用,成为国统区基层政治"官僚化"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修改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需要适时修改。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受教育部法制办公室的委托,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总则部分所确定的教育方针及有关教育基本原则制度等条款,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理清有关内容表述的历史沿革,并根据《宪法》及党中央文件的有关表述,结合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的需要,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4.
抗战前后,国民党官方色彩的史学编纂活动相继展开,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战事史料征集会和国史馆筹备委员会等史学编纂机构纷纷成立,其史料搜集力度之大、史家参与之众、后世影响之深,皆成为民国学术的重要特色。其反映了国民政府保存文献史料的不懈努力,亦是在抗战建国宗旨下激励民族抗战、重塑国民意识的一种手段。然而,受时局跌宕、资金短缺、机构本身效率低下等因素的掣肘,相关史料编纂工作不免事倍功半;然其存留史料之功,实应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在国民政府初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通过了多起职业教育的议案;戊辰学制对于职业教育在学制中的地位再次确认;政府和各省都在积极提倡职业教育。这个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在于国民政府的积极倡导、过去职业教育的衰微以及教育工作者的不懈提倡。其影响主要是农村职业教育开始受到重视、政府在法令上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等。职业教育在国民政府初期的发展对我国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县权力主体不明,行政不统一,自治政策不切实际,导致国民政府县政无为、无力、无效乃至失败。国民党第二次内政会议决定对县政制和政纲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国民政府初步建立起权力主体明确、组织充实有效、行政统一、政策适宜的县政。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工会在不同历史阶段扮演着不同角色。在计划经济下,工会只是从属于政府,动员职工发挥"主人翁"的作用,抓生产谋福利的组织,因而,它的代表性就被隐没在国家行政机关的作用之中。在市场经济下,工会就必须成为职工利益的代表,一方面,它要维护职工作为劳动力权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我国工会也要体现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我国工会在市场经济下只有代表劳动者积极介入集体谈判和积极争取罢工合法化,才能够正确体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所特有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处于传统向现代过渡背景下的南京国民政府借鉴西方经验,从法律法规、机构设置、人员结构方面时医患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都已经初具规模,体现西方法律精神的文本表达比较规范,但在实际运作时却经常遇到中国传统情理法困扰.透过历史司法案例从诉讼、调解与和解这三个方面考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医患纠纷解决机制的运作机理,表明司法机关无法完全按照西方的严格法条主义解决纠纷,必须充分考虑中国传统的情理,同时司法官也不能独立做出判断,必须借助医学团体以及行政的力量,因此顶层设计的全盘西化与厚重的传统文化的剧烈博弈,是导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医患纠纷解决中表达与实践背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试论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党中央常会、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国民政府都享有立法权,而真正负责从事立法的机关则是立法院,国民党通过多种途径和不同渠道参与立法,从而保障了国民党的意志渗透到法律之中,可谓是法从党出了.这是国民党立法的初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