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从当前网络媒体频繁出现的五花八门的"××门"事件说起,追溯了"××门"词族的缘起与演变,分析了其结构特征和语义特征及构成理据.文章认为"××门"作为一个词语模其结构和语义都已较为稳定,"门"已经获得了一个独立后缀的地位,成为一个极具能产性的汉语构词语素.在汉语语境下它将会衍生出更多的"××门",以此丰富汉语,丰富人们的语言生活.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气"式结构的特点、"气"的性质,在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和语法单位(主要是语素和词)语法功能虚化的特点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结构是由支配式结构向支配式复合词过渡的形式,多数结构已经完成了这种转变而变成了一种支配式的复合词.  相似文献   

3.
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感"这个概念,从知识观的角度来进行解释,数感应是一种内隐性、非结构性的程序性知识.数感对于数学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且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地习得.  相似文献   

4.
成语"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僵",目前有两种解释.本文从成语的出处及语言调查两方面,对两种解释进行了考察,认为符合原意的解释是"仆倒".  相似文献   

5.
"天花乱坠"典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成语"天花乱坠"的注释错误,考证了其正确出处.  相似文献   

6.
论俄语成语汉译中的"用形象译形象"原则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语是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文化价值丰厚的语言单位,往往造成不可译性.俄汉语成语差别鲜明,如果翻译不慎,会造成信息量的流失.实践表明,"用形象译形象"的方式进行汉译俄语成语,不失为一个缓解矛盾、使成语"立象"与"尽意"两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一年时间"之类的短语中概括出"数名1名2"结构,着重考察了"名1"以及结构本身的一些特点,指出该结构是古汉语语法的保留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述了新时期网络催生的新词语"×男"和"×女"两个词族群的构词、语义、语用及构词特点,进而分析论述了其社会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象数思维是道教与中医共有的思维方式,这典型体现于道教"符箓"、"奇门遁甲"等道教符号学;中医"藏象"、"五行"等中医象数观.不同在于:道教符号学更抽象,有些取象而不比类(或者说对"类"的界定以及"比类"的方法不一样),更重视"数"的推理和应用;中医象数观相对具体,取象比类,更重视"象"的抽取与应用.道教对"数"的重视和应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逻辑学发展的深度.从道教关于"数"的符号学理论着手研究道教逻辑学,可能是值得深入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成语识字"是一种很有特色的识字方法.其最显著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是教材的成语性,教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它在教材和教法的结合上突破了传统的识字方法,是识字方法的大胆创新和实践.当然,这一方法中,"识字"教学还不很突出,成语的识字功能也待进一步开发,教材的质量也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给出了顾普塔数与王志雄数的概念,探讨了王志雄数的性质。利用Foxpro编程找出了新的顾普塔数与王志雄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划分数网络(泛巴斯卡三角),建立了第一类:tiiling数与精细划分数之间的关系(定理1);并指出两类划分数的递归关系均可在划分数网络上推出,二者的区别仅在于邻阶同次划分间的连线重数:第一类:stirling数的重数为m_1k_m,而第二类stirling数的重数为k_m1.  相似文献   

13.
Lucky Number     
《阅读与作文》2008,(10):28-28
  相似文献   

14.
在米利都自然哲学之后 ,希腊哲学转向寻求超感性的纯思想是有其必然性的 ,奥菲斯教的思想内容正是第一个超感性的纯思想 :存在概念。而数的概念是以存在概念为惟一前提的。因此说 ,毕达哥拉斯的奥菲斯教信仰对他的哲学必然起了重大作用。纯数学产生于毕达哥拉斯 ,且只有希腊人有纯数学 ,原因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学新课标理念的全面实施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有的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把“0”归属为自然数,但在小学阶段实施教学时却碰到了一些较难逾越的实际操作问题,为此引发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6.
17.
用二阶方阵形式表示复数可方便地进行复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特征数”对应所有n位数在重排求差变换T下的象,且将“共轭”的特征数结合成组;构造出N_n在变换T下的简化有向图。从而得到比文[1]更多的关于黑洞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数理统计中的相关系数概念应用于素数领域,研究素数p_i与其在素数序列中的顺序位置i之间的相关系数,进而提出猜想,当n增大时,相关系数变化的总趋势有两种可能,或者恒上升;或者先上升,到达某个n_0以后,恒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