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戴薇 《职业》2022,(4):91-93
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中职语文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可借鉴"言教并重""文道合一"的实施策略,稳步推进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以实现"育匠人""铸匠魂",培育高质量技能人才的课程目标,极大地发挥语文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完美诠释。对"工程制图"教学中"课程思政"进行探索,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通过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实施路径及体会三个方面探讨实施课程思政,推动课程围绕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合理地将爱国主义、工匠精神、敬业奉献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机械制图"的教学之中,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课程思政""三全育人"是高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外语专业作为培育我国跨文化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础学科,在教研过程中应突破原有局限与不足,积极发挥"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实践功能",进行"外语+思政"的创新形式探索。  相似文献   

4.
何冠宇 《公关世界》2022,(20):138-139
本文通过对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课程思政对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行剖析,提出了几点系统构建策略。如提高音乐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结合教学内容切入思政意识、构建系统的教学策略等,希望能够为“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提升学生的道德涵养。  相似文献   

5.
将高校专业英语作为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的对象,是坚持"立德树人"中心环节、贯彻三全育人模式、构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举措。通过厘清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专业英语课教师思政能力培养、专业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专业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育工作者互动五部分内容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高校专业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的空白,为其他外语专业推行课程思政提供借鉴,为外语类高校整体推行课程思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晓琦  安军 《职业》2020,(12):76-77
本文就新时代背景下技工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进行了探析。技工院校推行"课程思政"意味着传统教育中由思政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转变为思政育人扩大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最终实现"思政课+专业课+综合素养课""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和"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以及学校内部各部门的配合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薛原  杨令  程远  高俊杰 《公关世界》2023,(4):132-134
简单梳理课程思政的发展历程,明确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培养正确价值观、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分析目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内容碎片化、效果表面化、评价空缺化和实践独立化。探索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全面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全面提升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等,以期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一体化课程相比较于传统课程在课程目标、授课形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模式四个方面的区别,重点阐述了一体化课程模式下班主任如何在以上四个方面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如何实践"以学生为主导""做中学、学中做",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单智习 《职业》2022,(7):88-90
课程思政是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思政课融入中职专业课程教学必要性的分析,从明确教学目标定位、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延伸实习实训平台、推动教学评价重构四个层面,探讨基于课程思政的机电一体化教学实践策略,以期为中职院校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大思政"视角来看,加快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发展进程,是贯彻立德树人教育使命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三全育人"实践格局的现实需要和促进人的现代化全面发展使命的趋势所向。从"大思政"视角审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发展,需着力化解多元合力、主观认知、教学平台及协同机制的四维困窘,不断以凝聚力量打造协同育人共同体、以课程联动提升协同培养质量、以创设平台拓新协同发展渠道、以完善机制保障协同工作落实,擘画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力同心求实效、互融共振促发展的实践新图景。  相似文献   

11.
技能竞赛的目的是展现出职业院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娴熟的职业技能,扩大职业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然而,有些学校为了能在大赛中取得成绩不惜一切代价搞"职业选手",严重地违背了大赛的初衷——"推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要想真正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必须把试点技能竞赛的项目课程教学作为抓手,并将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项目与课程建设进行有机融合,从而促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指导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充分发挥其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形成"三全育人"格局的一种教育理念。在高职教育中开展课程思政,有利于实现"三全育人"。构建高职教育课程思政体系,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要构建全面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实施高职教育课程思政,要加强顶层设计建构;调动教职员工的思政教育意识和积极性,加强课程思政人员队伍建设;挖掘思政元素;讲究方式方法,在教学和学校各项工作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13.
江素颖 《职业》2023,(5):87-89
在新时代“大思政”背景下,剖析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趋势与痛点,结合电工原理课程的专业知识特点,从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四个维度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主渠道”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课程观念,以"课程"为方法而"思政",融思政内涵于课程内容,有助于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维贯通的育人体系。在纺织工程专业实行课程思政教育,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环节。着力从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要素、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保障、运用互联网新媒体教学方式、融入地方产业背景和特色元素等方面落实纺织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以培养全心全意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5.
吕顺 《公关世界》2022,(2):94-95
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是通过建设科学化的思想教育体系,解决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荒凉的景象."课程思政"若想达到潜移默化、教书育人的效果,就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当中.目前,我国的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被忽略,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建立,这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做好建设科学化的大学生职业道德培育体系,需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思政课程"的主要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6.
挖掘高职商务英语口语课程的"思政元素",以点带面,推动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重要举措。以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口语课程为例,联系其跨境电商方向的特质,从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目标、融入教学策略与过程设计及融入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切入,明确思政映射点和融入点,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健康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最根本的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学科知识中融入思政元素,能更好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管理学作为经管类专业基础课,辐射面广。青少年正处在"拔节孕穗期",如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现"育人"功能,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管理学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结合新疆地域特征,在挖掘管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时,会优先选择当地的思政元素,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爱国爱疆的情怀,为当地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探索高校西班牙语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提倡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内涵和时事新闻热点相结合,融入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道德品质,强化课程的育人导向。旨在引起高校外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同时为教师设计课程思政授课方案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张家琪  孙丛聪 《职业》2023,(14):36-38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和价值引领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本文以民航播音课程为例,重点探索民航播音课程思政运行机理,即以教学制度保障、教学智库支持和教学体系建设三个维度为课程顶层设计逻辑,以教师构思、思政挖掘、有机融入、教学交互、反躬自省为具体实施步骤,以课程思政数字化资源建设应用为创新探索,实现“润物无声,风化于成”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从实践层面看,民航播音课程思政建设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课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人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药学类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普遍存在"思政课程地位存在边缘化倾向""思政课教师队伍匮乏""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等问题。本文结合药学类高校专业的特殊性,提出了药学类高校"思政课堂"与"课堂思政"同行同向的有效路径,即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树立"师生共同体"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形式和内容,建设一支思政课的"人气教师团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