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之一,明确指出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总体要求,并明晰了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四项任务。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观,科学合理,催人奋进,指明了我国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和目标,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新理念,续写新时代美丽中国新篇章,开启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上,探索"美丽中国"理念的生态文化基因、含义与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实现"美丽中国"理念,当前的生态文化要紧紧围绕生态制度文化建设、生态科技文化建设、生态伦理文化建设三方面协调推进布局,从而打造多元共治的协同机制,有效培育公民的生态文明素养,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推进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新理念,描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前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自然基础和提供丰富的生态滋养,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蓝图一步步化为现实,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追求目标,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需要自然美、社会美和人美,而人美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长久保障机制。因此,提升公众的生态意识,使公众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召唤。文章从问题提出、现实意义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开展公众生态价值的提升研究,以期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王新燕  苗海叶 《现代交际》2022,(11):51-58+122-123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生态民生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治理观、生态文明观、生态共赢观五重维度回答了“为谁建设生态文明”“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以及“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问题,为建设美丽中国、美好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  相似文献   

7.
"天人合一"生态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先秦时期,其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合一、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折射出现代生态环境思想的光辉。生态文明是关乎人类生存与未来的最新人类文明,如何挖掘中国传统生态思想,汲取智慧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发了生态环境等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顺时而生。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之一,生态理论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尊重自然,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内容,探讨其当代价值,并就我国生态发展问题从政治、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综观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的提出、基本原则的形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途径的探寻;均贯穿了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0.
薛明 《现代交际》2011,(8):111-112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关系思想,自然生产力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这些思想是我们建立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石,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当前我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当代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生态危机成为了人类面临的重大事件,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危及到人类的生存。根据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重要战略地位,这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成果上的一个新发展,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的新进展。在生态文明视阈下解读中国梦,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认为前者为后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后者为前者奠定了现实基础;分析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从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政治建设、生态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四个角度列举建设路径,包括推广生态农业、完善法律保障、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整治乡村环境等。期望本文能够为相关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丽君  李国锋 《现代交际》2022,(12):82-89+123
现代化生态困境并非源于“现代化”本身,应从资本主义属性出发寻得答案。从资本主义属性出发,现代化生态困境可归纳为生存困境、发展困境及精神困境。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现代化生态困境有其深刻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根源。与之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厚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底蕴,对其进行深层次解构,向世界展示了破解现代化生态困境的中国之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生态问题日益严峻,人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了破坏,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建设,也蕴含着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生态文明建设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意蕴,因此,生态文明中的道德建设尤为重要。加强生态文明中的道德建设,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5.
意识作为行动的先导,对于行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于行动无疑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我国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战略、努力为人民打造更宜居的生活环境的同时,我国公民的生态意识却呈明显的滞后或缺失状态。在美丽中国战略背景下,深入分析我国公民生态意识的现状以及我国公民生态意识缺失的原因,并针对公民生态意识存在的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办法,能够为实现美丽中国战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吴苇  刘红梅 《现代交际》2023,(3):36-43+122
在“两个结合”的新视角下,对儒家生态哲学中蕴藏的“天人合一”“仁民爱物”及“协和万邦”等生态理念进行梳理归纳,可从自然观、民生观与全球观三个方面探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儒家生态哲学的融合创新。这样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两创”,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7.
王涛  殷昭鲁 《现代交际》2023,(11):9-16+121
新时代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结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是关于“蓝色国土”生态治理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向导,蕴含着丰富的系统思维特征,具体表现在整体性、动态性、结构性、开放性四个外显向度,集中体现在山海互济共统筹、人海和谐相依存、保护优先谋大局、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系统思维理路中。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的价值表征为以系统思维研判海洋生态问题,是探索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创新和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18.
理论逻辑是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机理的关键所在,也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时代化路径创新和开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研究的新起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吸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的内在精髓,借鉴历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要义,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朴素生态文化和西方生态文明思想精华,形成了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系统完备的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为中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更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青舟 《城市观察》2012,6(6):1-1
生态文明不仅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历史延续,也是承载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布局的科学完善,对我国未来的城市发展也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哲 《现代妇女》2014,(3):99-100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五位一体"的高度,并提出"美丽中国"建设。本文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就"美丽中国"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展开论述,全文分三大部分:首先,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就"美丽中国"建设的含义和意义作一解释;其次,指出在建设"美丽中国"中将会遇到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难题;最后,结合我国古代传统生态伦理观和现代西方环境学者的一些观点论述了环境伦理学对于"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些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