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引力模型对成都大气污染与入境旅游相关数据进行建模,采用18个旅游客源地入境成都的旅游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并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估算,空气污染对成都入境旅游人数产生显著消极效应,SO_2、NO_2和PM_(10)对成都入境旅游人数的负向影响存在差异,其中PM_(10)影响最大,NO_2次之,SO_2最小;9个变量中除旅游接待能力中的住宿接待能力、经济距离对成都入境旅游业产生显著的负向效应外,其余均为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2.
对空气和废气以及地表水和污水自动监测系统的构成和技术关键 以及在线自动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重点讨论了SO_2、NOx、O_3 CO、PM_(10)、烟尘等空气或废气在线自动分析仪以及水质常规五参数 化学需氧量(COD)、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TOC)、氨氮 总氮 磷酸盐、总磷和UV等水质在线自动分析仪。  相似文献   

3.
利用MODIS数据反演济南市气溶胶光学厚度(AOT: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并与济南市5个站点的PM_(2.5)浓度值进行特征及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济南市AOT与PM_(2.5)均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春夏季有相反的变化趋势,AOT表现为增高趋势,PM_(2.5)表现为降低趋势;AOT与PM_(2.5)在空间上均有市区高于郊区的特征,有较好的相关性且在春夏季无明显差异,但郊区的相关性明显好于市区;AOT与PM_(2.5)的幂函数拟合效果要好于其他函数模型.因此,MODIS AOT数据可以作为PM_(2.5)浓度地面监测的有效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太原市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与PM_(10)的来源解析的研究,初步掌握了太原市主城区不同污染源对大气中TSP、PM_(10)中的贡献值各不相同,得出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太原市大气颗粒物污染是以煤烟尘和城市扬尘为主要污染物的结论,为太原市大气颗粒污染物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DGM(1,1)模型的重庆市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雾霾已成为中国大气污染最为严峻的生态问题之一.重庆作为早期的工业基地,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准确预测大气污染物浓度是进行大气污染治理的基础和前提.基于重庆市2013—2018年的PM2.5和PM10年均浓度数据,分析重庆市大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建立PM2.5和PM10浓度的灰色DGM(1,1)模型,探析重庆市大气污染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实验结果表明,尽管两种大气污染物浓度都在逐年递减,但各自的下降趋势和幅度有所不同.近些年PM10的浓度下降幅度比PM2.5要更大.采用DGM(1,1)模型对两种大气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测分析,得到了较好的拟合效果.运用重庆市污染物浓度的预测结果,分析重庆市未来五年的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为重庆市相关环保部门制定防污治理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烟草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与影响因子的PL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环境因子(光照强度、环境CO2浓度、气温、相对湿度)和生理因子(叶片温度、胞问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对烟草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作用,为提高烟草的产量,改进大田栽培技术提供参考.利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打顶后的烟草叶片净光合速率及其影响因子的日变化,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析方法,分5个时间段讨论各个环境、生理因子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烟草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峰值分别在出现10:00和15:00,13:00出现低谷.PLSR分析发现,不同时间段,净光合速率所受影响因子存在很大差异;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多重相关性,合理地解释了不同时间段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影响因子的响应.  相似文献   

7.
1978年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保持较高的增速,目前超过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镇。研究者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影响持有不同的看法,政治经济学范式强调城市增长逻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生态现代化理论关注城市化过程中培育出的生态理性,认为只有发展才能解决环境问题。在两个理论框架下,本文以空气质量为切入点,分析了人口和土地两个维度的城市化对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_2)、二氧化硫(SO_2)以及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的作用。发现在中等城市化水平的地区空气污染水平最高,在城市化水平较低和较高的两端污染水平最低。此外,相比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更大。研究结果为生态现代化理论提供了支持,城市化实质上体现了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减轻是多个层次的行动者在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用H_2SO_4-Ag_2SO_4催化,K_2C_2O_7作氧化剂的快速比色和快速滴定测定化学耗氧量(COD)的方法,并用此法测定了工业废水的COD浓度,结果与重铬酸钾加热回流法等效,加标回收率为98%-102%,测定下限为12mg/L(O_2),上限为1200mg/L。是一种方便、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HgCl_2、Hg(NO_3)_2与氨水作用的机理,并对HgCl_2,Hg(NO_3)_2与氨水作用产物不同,生成的沉淀在铵盐及不同浓度氨水中溶解情况不同作出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快离子导体中的离子传输一类自由离子态模型的一般理论,将其应用于Na_2SO_4和新快离子导电相Na_2Mo_(0.1)S_(0.2)O_4体系,说明了Na_2Mo(0.1)S_(0.2)O_4电导率较Na_2SO_4高的原因,结果令人满意.这一模型的应用成功为进一步认识A_2BX_4型离子导电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水文学系统中,示踪技术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观测气团移动和污染物传播的有力工具。为了解释雨水中低水平含量的氚和无机钙离子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电解蒸发浓缩的前处理方法处理样品。应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水样中氚的含量。同时,研究了雨水中无机离子(Na^+,K^+,Mg^(2+),NH_4^+,SO_4^(2-),NO_3^- and Cl^-)的浓度变化和气团迁移的模式关系。基于实验数据可知,nss Ca^(2+)和氚的浓度变化都可以解释气团的迁移模式及起源。  相似文献   

12.
在稀磷酸介质中,NO~2_-能在室温下催化KB_1O_3氧化吖啶红,产生褪色作用。据此指示反应,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吸光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选择20min作为测定时间,可对浓度范围在0~3×10~(-6)g/L的NO_2~-进行测定,其检测限可达到1.4×10~(-11)g/mL,并有良好的选择性。方法用于环境水样和蔬菜中痕量NO~(2-)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波合成制备Bi_2O_3/硅藻土复合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测定仪(BET)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微波条件对合成Bi_2O_3/硅藻土复合催化材料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铋成功负载在硅藻土上,复合材料比表面积相比单一材料有所增大,在微波条件为140℃、10 min、350 W,催化剂投加量为40 mg,氧化剂H_2O_2用量为6 m L时,对浓度为10mg/L的结晶紫去除率可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水泥净浆外渗氯盐试验,结合化学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Cl~-对水泥净浆内游离态NO_2~-浓度及分布的影响规律,并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和电镜扫描分析技术等微观手段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外渗Cl~-与NO_2~-在C S H上存在物理竞争吸附作用,Cl~-对NO2-AFm的化学取代作用使得净浆内产生更多的游离态NO_2~-;受氯盐侵蚀的水泥净浆试块,其侵蚀面上游离态NO_2~-浓度最低,距离侵蚀面10 mm处NO_2~-浓度达到最高值,并随着距离侵蚀面深度的增加,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1.应用加入乙醚的办法使KHC_4H_4O_6迅速沉出,指示剂在等当点的变色也很明确易见,效果较好。2.Na~+、Mg~(2+)、Cl~-、SO_4~(2-)等离子存在的量虽较多,但对K~+的测定并未发现有干扰影响。3.NH_4~+的除去仍嫌麻烦,需要做进一步实验。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气污染物的动态性和高时空变异性,分析了影响太原市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建立思维进化算法(MEA)与支持向量机(SVM)结合的新模型MEA_SVM,并将该模型用于空气质量指数(AQI)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MEA_SVM算法在保证SVM预测准确率的同时显著提高了预测速度,在预测可靠性、预测精度方面均优于遗传算法与SVM的结合方法和粒子群算法与SVM结合的方法,因此MEA_SVM算法在城市空气质量预测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比较分析了植物光合同化CO2速率、Rubisco活性等性状对长期和短期高浓度CO2的反应.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植物在高浓度CO2下生长,可以长期保持高的CO2同化速率;长期在高浓度CO2下生长植物的光合速率增加有两个来源,其一,是CO2浓度增加而增加的底物浓度效应(ΔPc),它的大小随外界短期CO2浓度改变而改变,其二,是植物光合系统结构改变而提高光合能量转换或是电子传递效率所产生的光合速率增加(ΔPs),它的大小不随外界短期CO2浓度变化而改变。植物光合速率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增加量是上述两者之和.  相似文献   

18.
利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测算2000-2012年北京市和上海市居民家庭日常出行交通CO2的排放量;以2000年为基年,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因素分解(LMDI)方法,对北京市和上海市居民出行交通CO2排放变化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2年,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居民出行交通CO2排放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且北京市CO2排放总量远大于上海市;(2)收入、交通工具使用次数、人口对两市居民日常出行交通CO2排放变化起促进作用;(3)居民出行强度和居民出行结构对两市居民出行CO2排放的增加起抑制作用;(4)不同交通工具碳排放水平对北京市CO2排放变化的作用为负,而对上海市作用为正.  相似文献   

19.
1998年高考化学试题中有一题(三.选择题18.)为: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A)11:1(B)9:1(C)1:11(D)1:9 原答案为D。实际上此题有欠妥之处。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一切结论必须与实验结果相吻合。上题中如果是一元强碱(或二元强碱)与一元强酸相混合(如NaOH Hcl或Ba(OH)_2 Hcl),选择D是正确的。但是,将一元强碱(或二元强碱)与二元强酸相混合(如NaOH H_2SO_4或Ba(OH)_2 H_2SO_4)时,则原题中的选择全是错的。下面的计算便可说明。 1、将P~H=13的NaOH溶液与P~H=2的H_2SO_4溶液混合 混合前NaOH溶液中OH~-的浓度为0.1mol/L;H_2SO_4溶液中H~ 的浓度为1.0×10~(-2)mol/L(这里将活度用浓度代替)那么C_(NaOH)=0.1mol/L,而C_(H_2SO_4则应按公式计算:  相似文献   

20.
对上海城市两条交通主干道旁室内外TSP、PM10、CO、CO2、NO2、HCHO、苯、甲苯及二甲苯等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浓度进行监测,分析了室内外主要空气污染物及其室内/外I/O比值,以及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城市交通主干道旁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取决于室外机动车交通流量及其所使用的燃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