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尔库塞在他的《爱欲与文明》一书中,在继承弗洛伊德"压抑性文明"的基础上,发展和批判了他的理论,并且提出了"非压抑性文明"。他对弗洛伊德的发展在于论证了弗洛伊德学说的历史本性,引入了"额外压抑和操作原则"这两个术语,而批判则在于认为弗洛伊德"非压抑性本能是不可能存在"的论断是不合理的,只要能够推翻操作原则,实现"性欲向爱欲的升华",一种"非压抑性文明"的建立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马尔库塞在研究弗洛伊德关于人的精神学说中,形成了自己的爱欲理论观点。在马尔库塞的观点中,爱欲在发达的西方文明中反而受到压抑,因此实现人的解放就是通过爱欲解放的途径。在爱欲压抑的状态中,形成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压抑,他指出实现非压抑文明的建立是可能的。在《爱欲与文明》一书中,马尔库塞试图把马克思观点与弗洛伊德观点联系起来,从爱欲哲学观中形成了个人对社会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3.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尔库塞的思想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及战争年代的历史发展中,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危机和法西斯主义对人类的伤害,反映了发达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及其给人类带来的种种威胁。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受海德格尔、弗洛伊德、马克思等学说的启发,在批判地继承众人理论的基础上,马尔库塞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做出新的解释,对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给予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并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4.
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影响力已经渗透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基础上,马尔库塞看到了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不仅是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还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在其代表作《单向度的人》中,马尔库塞对当代资本主义发达社会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言论、哲学等多个方面,其批判理论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对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实证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基于对发达的工业社会的考查,意识到科学技术成为压抑人的本能和阻碍社会进步的离心力。社会日益成为一个没有批判性、否定性原则的极权主义社会,人在现实的生活之中抛开了真实的需要,陷入物质资料的享受等虚假的需要的泥潭;在政治上逐渐放弃了自己所要争取的"自由和面包",撇开阶级之见甚至放弃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以期望走入共产主义的信念,最终与资产阶级相融合、同化,实现了政治对立面一体化;人在文化上人日益成为商业的傀儡,金钱的奴隶,却忘却了自己的思想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批判反映。本文对马尔库塞的科技异化思想进行以下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6.
从霍克海默、阿多诺的启蒙理性批判,到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以及时至今日的霍乃特的"承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在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乃至伦理学等领域中独树一帜,并在世界性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的这些理论通过激烈的社会批判和超越性的思想批判来警示人们,以期推进社会和理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批判理论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他所分析的焦点是发达的工业社会,认为科学技术"中立性"的传统概念不再能够得以维持,因此马尔库塞通过对技术的批判来分析和批判当今发达的工业社会。但是,科技批判理论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启示人们要树立正确的科技观、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发扬否定和批判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主要研究人的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晚期包括三个部分,人的两类本能: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人格构成三结构:本我、自我、超我;文明和道德对人性的压抑,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解读苏童的小说《米》,探究小说当中深层次的内蕴.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伊斯兰文明遭遇复杂多样的内忧外患,在诸多方面出现失衡,陷入了严重的思想危机。重建适应时代发展的当代伊斯兰文明体系,是当前伊斯兰世界面临的时代重任。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兴起表明,伊斯兰世界已开始反思伊斯兰文明的危机,通过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变革,探索适合自身传统与现实的发展道路,进而实现伊斯兰文明体系的理论重建。尽管当代伊斯兰文明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但其倡导对话包容、崇尚和平中道的核心价值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时代意义。在未来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伊斯兰文明做出新的建树和贡献依然可期。  相似文献   

10.
赵永红 《现代交际》2013,(12):82-83
马尔库塞的生态批判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马尔库塞针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追逐利润而过度剥削自然所提出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中一些观点对当前在我国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好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仍具有一些启发,值得我们去借鉴。  相似文献   

11.
薛景 《现代妇女》2014,(6):34-34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发展进步,但随之而来的还有科学技术异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在此情况下就不得不让人开始重新审视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批判理论。文章从马尔库塞科学技术批判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其内容进行了阐述,对科学技术批判理论的现实意义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生态文明观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新理论成果,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马克思生态文明观的本质要求,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系统哲学的科学方法,坚持可持续发展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价值导向,实现了认识论、重点论和实践论的有机统一。展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中国奉行的生命共同体思想正在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为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指明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3.
尊严这一词语在生命伦理中出现次数越来越频繁,这就引起了关于尊严与生命伦理关系的争论。尊严在生命伦理学中核心价值的五个方面包括:理论、政策、临床、文化、研究。尊严是生命伦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尊重人的尊严是生命伦理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三、弗洛伊德主义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时代塑造着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又缔造着新的时代.弗洛伊德主义既是时代的产物,又远远地超越了自己所属的时代.时代正是以科学(不仅仅是科学)为动力,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时代也是以科学(不仅仅是科学)展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弗洛伊德生活和成长的时代是科学主义的时代,理性主义的时代.如果要探寻弗洛伊德主义的思想渊源,那么首先要提出的是开创于十八世纪并盛行于十九世纪的唯乐主义.唯乐  相似文献   

15.
理论逻辑是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机理的关键所在,也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时代化路径创新和开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研究的新起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吸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的内在精髓,借鉴历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要义,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朴素生态文化和西方生态文明思想精华,形成了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系统完备的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为中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更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6.
文明对话是当今世界全球化时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一个崭新的学术论域,也是不同族群、不同信仰群体之间进行平等交流、相互学习、和睦相处的一种人文精神和学术实践;文明对话的提出,是全球化时代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对“文明冲突论”的拨正与回应。近10年来,回儒对话作为文明对话论域中的重要学术论题,已在中国学术语境中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回儒群体及其思想贡献的总结与回顾,是为了更好地阐发其宝贵的历史学价值及其时代意义,为建设和谐美好的世界提供一种具有中国本土经验的精神资源和人文参照。因此,回儒对话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将是持久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7.
文明对话是当今世界全球化时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一个崭新的学术论域,也是不同族群、不同信仰群体之间进行平等交流、相互学习、和睦相处的一种人文精神和学术实践;文明对话的提出,是全球化时代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对"文明冲突论"的拨正与回应。近10年来,回儒对话作为文明对话论域中的重要学术论题,已在中国学术语境中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回儒群体及其思想贡献的总结与回顾,是为了更好地阐发其宝贵的历史学价值及其时代意义,为建设和谐美好的世界提供一种具有中国本土经验的精神资源和人文参照。因此,回儒对话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将是持久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8.
《爱情心理学》一书的主体是由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三篇论文构成,著作中创造性地论述了性倒错、幼儿和青少年时期的性心理变化等前人鲜有涉及的主题.虽然书中许多观点存在其作者个人与时代发展的局限性,但该著作在研究人类性欲的本质及发展过程方面,无疑贡献了大量精辟而独到的见解,在百年之后的今天读来仍发人深思.弗洛伊德的许多理...  相似文献   

19.
张亚云 《现代妇女》2014,(1):147-148
在西方兴起的保护运动中,产生了关于动物保护的伦理学探究,形成了一种新兴的伦理思潮——动物伦理,构成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重要理论。鉴于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上重要日程,而我国动物伦理发展又较缓慢,所以此文通过对西方动物保护的发展以及动物权利的探究,以期增加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促进人、动物、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科技关系思想是其科学技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彰显马克思恩格斯以"现实的人"为核心的力证。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能动的认识,技术是人对自然界的改造,二者有辩证统一的关系。人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与它的统一与对立直接表现为造福于人和奴役人。探明人与科技的关系对现在以及未来的科学发展是具有指导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