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雾都孤儿》是其代表作。作品对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面有充分的描写,但同时也描绘了一些社会中的美好。通读小说,能够发现小说中弥漫着作者的天真乐观主义。本文首先对作者查尔斯·狄更斯生平予以简介,其次简单介绍《雾都孤儿》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最后对《雾都孤儿》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天真乐观主义进行分析。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更好地理解《雾都孤儿》这部作品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张维国 《现代交际》2010,(12):271-271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子女所实施的教育,也包含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家庭教育是社会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孤儿学校因其特殊性,承担着孤儿家庭教育的重任。本文详细探讨了孤儿家庭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有近70万名孤儿,且84%为父母健在的社会孤儿。面对严峻的社会孤儿问题,俄罗斯采取了种种举措。安置好社会孤儿,为孤儿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是俄罗斯政权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杨学伟 《现代交际》2014,(12):135-136
青少年孤儿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之一,大多数孤儿处在一个相对松散的教育管理环境之中,其人际关系、自身成长、自尊、自信等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便成为孤儿成长的重要内容。如何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是我们广大教育者、决策者应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齐书春  任威 《现代交际》2011,(10):186-186
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的吉林省孤儿学校是一所集养教为一体的特殊教育单位。这所学校收养了近千名的来自吉林省的孤儿,他们的年龄段在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生活来源主要来自政府拨款。许多的爱心人士对孤儿学生捐款捐物,以表达对孤儿学生的关爱。正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孤儿学生应有比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更有感恩之心,以回报社会。但是部分孤儿学生却对他人的帮助无动于衷,他们的感恩思想越来越被现实淡化。因此,对孤儿学生加强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孤儿是小众弱势群体,但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份子,他们的生存状况理应受到特殊关注。目前吉林省孤儿帮扶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而这一浩大工程一方面要借助于长效爱心宣传机制的引导借以提高社会关注度,另一方面则更需政府牵头引领社会多方力量的广泛参与。同时地方性专项法规的制定和实行要为其保驾护航。本文以吉林地区为例,调查吉林省青少年孤儿的基本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长效机制建设和具体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万里  于佳琦 《现代交际》2011,(8):151-151
孤儿是社会特殊群体,孤儿学校是集中抚养和教育孤儿的社会福利机构。本文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在借鉴孤儿学校55年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孤儿学校学生情感方面的心理特点。研究发现:孤儿学校的学生在生活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生活适应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普通同龄学生所不及的优势,但同时在其他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从情感方面加以总结和探讨,初步分析了孤儿情感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希望能为孤儿群体养教工作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8.
事实孤儿,即事实上无人抚养儿童。在一次社会工作机构组织的事实孤儿发展性活动中,通过对一位典型事实孤儿的介入与走访,了解该个案的基本情况和社会支持现状,结合当地政策与现实因素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介入和发展对策。另外,由此引申和扩展出关于我国目前事实孤儿现状的基本的反思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齐书春  万里 《现代交际》2014,(4):164-164
青少年孤儿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之一,需要更多的人来关心和爱护。本文从对我校青少年孤儿基本情况及普遍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入手,建立健全我校青少年孤儿心理健康帮扶体系,有针对性的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拟通过在制度建设,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建立教师与孤儿的谈心制度等方面形成帮扶体系,为孤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0.
孤儿群体由于自身成长环境的局限性,在德育培养方面难免会遇到比正常社会环境成长的同龄群体更多的困惑和问题。所以,我们特教工作者必须充分履行帮助学生德育培养的责任,进而帮助学生成功地社会化。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视域下的中国孤儿教育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2005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孤儿登记排查行动统计.全国孤儿总数为57.3万人。其中农村户口的孤儿占总数的86.3%。也是从2005年起。中国孤儿状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孤儿救助渐渐地从以前偏重生活和替代性养护救助扩展到生活、养护、教育、医疗、心理等全方位的救助。但是,对于孤儿的教育救助因为受当前中国儿童福利制度发展阶段的限制,还存在着诸如缺乏教育界学术研究关注、忽视教育本质、违背教育规律以及救助模式缺乏教育学视域内评价维度的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救助对于孤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亟待学界尤其是教育学界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2.
何金玲  任威 《现代交际》2010,(10):156-156
作为一名孤儿教师,我已经在这块特教事业的土地上耕耘了三年。面对这群自尊心强、敏感、个性鲜明的孤儿学生,我们作为孩子们的老师和母亲,每天都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快乐生活而努力工作着。在吉林省孤儿学校这所特殊的教育单位,孤儿学生的自主管理不仅体现在让学生在综合素质上能够得到全面发展,重点在于师生能够创造一个和谐家园氛围,使学生安心学习、乐观生活。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是我们未来的接班人,承载着祖国的希望和建设的重托。可是青少年由于年龄比较小、知识相对较少、生活阅历和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对社会又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作为孤儿,又没有父母在身边,在适当的时候及时教导他们,引领他们。所以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对孤儿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农村孤儿在亲属网络养护模式下面临着诸多风险:养护结构不稳定,负担能力弱;社会变迁带来巨大冲击与挑战:心理创伤容易造成生活适应的困扰;发展性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研究发现,农村孤儿脆弱性的决定因子包括:家庭的抚养能力、亲属网络规模与资源、社会援助、同辈支持、自立人格与积极思维、国家福利等。农村孤儿的不利处境及其脆弱性揭示出国家在农村孤儿福利方面需要发挥更多的作用。并为抚养家庭提供更多的支持,以应对经济社会变迁对传统养育模式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艾滋孤儿家族抚育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农村部分贫困地区出现了“地下卖血”现象,受此影响感染艾滋病毒而死亡的人数不断增加,艾滋孤儿也随之增加。根据国务院防艾办2006年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不完全统计,我国因艾滋病致孤儿童已有8644个。而艾滋孤儿人数也将随着艾滋病人死亡数量的上升而增加。湖北省均川镇自1998年首例艾滋病人死亡以来。截至目前,艾滋孤儿总数达140余人。艾滋孤儿在人生历程中将经历严重危机,如家庭结构缺失、经济贫困、缺乏心灵上的关爱等等。为了帮助他们度过危机.最重要的手段是要对他们进行合理科学的抚育。合理科学的抚育有利于孩子过上正常的生活和健康地成长。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均川镇艾滋病家庭的实证调查,全面分析家族抚育模式的运行条件及运行效果,证实该抚育模式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载体,因此家庭问题也成为社会工作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震后孤儿安置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团队,在介入震后孤儿亲属监护家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何金玲 《现代交际》2010,(12):269-269
在孤儿学校里,辅导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他们如父母一样,承担孩子家庭教育的作用,在照顾孩子饮食起居的同时,塑造孩子的心灵。本文详细解读了孤儿学校辅导教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是中西悲剧的典型代表,虽同样以“复仇”为主题,并以“复仇”为线索展开剧情,但其复仇意义、表达的主题思想方面存在着极大差异,这些不同的背后体现着中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个人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大龄孤儿教育救助是孤儿发展型福利中的薄弱环节,关系到其能否摆脱福利依赖,实现自立自强。同时,大龄孤儿长期滞留孤儿院引起福利院人满为患的问题亟待解决。大龄孤儿"增能型"教育救助模式注重挖掘大龄孤儿潜在能力和优势,在救助主体和救助客体分工协作的条件下达成一种良好的救助循环,实现大龄孤儿教育救助理念的转变,同时构建个体主动增能和外力推动增能相互补充的合理救助结构。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及教育机构的引导作用,促使孤儿福利向青年乃至成年阶段延伸。大龄孤儿"增能型"教育救助模式对于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完善我国儿童福利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老年》2008,(7):16-16
问:我们老两口都是退休干部,儿女均在国外工作。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灾难让人震撼,在电视中看到那些劫后余生无家可归的孤儿,我和老伴的心都碎了,商量后决定收养一名孤儿。不知收养需要哪些条件,我要向有关部门提供那些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