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现状以及大学生双性化人格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旨在通过改善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养方式,以促进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的形成。研究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山西大同大学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差异检验、卡方检验及相关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现状比较乐观。(2)大学生的双性化人格因学科差异而不同。(3)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会促进双性化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取向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人际关系影响的实践研究,旨在帮助高中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本研究在问卷法的基础上,筛选我校10名受人际困扰的学生,对其进行积极心理取向团体心理辅导。借助《一般人际关系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前后测分数差异显著。3个月后对个体进行跟踪反馈,发现积极心理取向团体心理辅导在改善高中生人际关系、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有促进作用,且作用具有延续性。  相似文献   

3.
独生子的人格双性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独生子的人格双性化陈建强(一)人格双性化,一个新鲜的论题,是现今青少年性别角色社会化中并非鲜见的景观。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前沿城市与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独生子的人格双性化演变更为普遍与突出。它悄无声息,似乎不太引人怵目,但只要稍加关注,人们便惊讶其演化的量...  相似文献   

4.
当代女大学生是未来女性人才的特殊群体,作为社会女性发展的代表力量,其性别角色的发展及性别角色意识表现被看成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风向标。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成为当代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主要趋势;不同年级之间、来自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应该通过重视双性化人格的培养,引导其正确看待性别角色倾向,帮助其塑造自身性别角色形象等方式促进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与人格完善。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和心理健康量表对吉林地区三所高校共58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采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等研究方法来检验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重点探讨了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不仅为性别角色的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资料,而且丰富了国内关于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理论.研究表明:(1)在大学生当中,四种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未分化类型占大多数,其次是双性化类型,最后是男性化类型和女性化类型.(2)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双性化类型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高,是最佳的性别角色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大学生人际关系与无聊倾向、核心自我评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无聊倾向性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对345名大学生集体施测,用SPSS22.0、Mplus7.4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22.6%的大学生存在严重的人际关系困扰,且其中有3.4%已达到人际障碍标准。无聊倾向性与人际关系困扰存在显著正相关(r=0.408,p <0.01),与核心自我评价存在显著负相关(r=-0.552,p <0.01),核心自我评价与人际关系困扰存在显著负相关(r=-0.428,p <0.01)。无聊倾向性通过核心自我评价影响人际关系,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效应为17.5%。结论:核心自我评价在大学生无聊倾向性和人际关系困扰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女性职业发展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传统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影响着女性职业的发展。女性在适当保持传统性别角色的基础上逐渐适应原应以男性为主的职业社会的各种要求,这将导致女性人格双性化的发展,并且对女性的工作压力造成了重大影响。本文尝试从工作压力源、工作压力的症状及如何去缓解工作压力三个方面对国有企业女工的工作压力进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及其特点,本研究采用郑日昌等人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以及自编的《基础资料在户籍上不存在差异;在性别上,男生比女生有更多的困扰问题;在学科上,文科学生人际关系要优于理科生;在年级上,大四学生人际关系困扰问题要大于其他各年级。  相似文献   

9.
荣格自性化理论视角的人格双性化现象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格双性化现象,已经在心理学界研究了三十多年,中间也有所沉寂.但随着2005年超级女声李宇春的一举成名,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研究热潮。而且新一轮的人格双性化现象研究开始注意借助理论探讨人格双性化深层次的内涵。而众多的人格发展理论中,荣格自性化理论对人格双性化现象内涵的阐释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可以从荣格自性化理论视角,将人格双性化现象理解为个体不断整合内外意识、不断自性化的过程,体现了对发展主体的尊重,同时对更好地理解新的社会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郑日昌等人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以贵阳学院464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样本,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郁顺华  毕玉芳 《职业时空》2008,4(8):153-153
对大学生而言,人际交往是步入社会、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和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生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毕业后的职业生涯、社会活动都离不开人际交往,因此,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实践课题。本研究运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当前大学生的人际和谐状况进行了调查,试图为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大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童年留守经历对农村生源大学生人格特质及人际交往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及自编问卷对湖南省2所高校2703名有农村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有留守经历的A类人格学生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的A类人格学生(12.50±8.29);有留守经历的A类人格学生在“UPI问卷”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的A类人格学生(28.32±7.20);男大学生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12.25±5.46)。  相似文献   

13.
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相对于男生会更多的受到社会、家庭、自身等多方面的影响,造成人际关系困扰。我们从年级、家庭背景、性格特征、成长环境、学习经历等方面进行调查,建立女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量表,运用粗糙集理论的知识约简方法,获得女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所呈现的特点,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处理学生问题进一步明确思路。  相似文献   

14.
性别角色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性别角色的获得与发展,影响着所有的人际关系,对于男女双方婚姻家庭关系的选择与维持,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寝室人际关系质量对大学生在校生活有重要影响,关于影响寝室人际关系质量的探讨中,鲜有从人际结构角度进行的。本文通过调查当前大学寝室人际结构的微观状态,探索大学寝室的人际结构类型及特点,以及人际结构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和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大学寝室交往品质提出建议,以期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藏族和维吾尔族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和人际信任之间的相关关系,本研究采用Fenigstein,Scheierbuss编制的《社交焦虑量表》(IAS)和Rotter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ITS)对西北民族大学205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藏族和维吾尔族大学生社交焦虑和人际信任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毕淑敏长篇小说《女心理师》的主人公贺顿,其人格的发展与其早期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其人际关系、婚姻家庭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试以精神分析的基本观点,对贺顿的人格进行分析,并就早期经验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做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李卉  吴金苗 《现代交际》2011,(12):17+16-17,16
独生子女、贫困和年级等因素对医学生人际关系有比较大的影响。本文意在了解医学生人际关系的状况,提出干预策略,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成人依恋的相关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成人依恋概念、类型及成因,探讨了依恋焦虑对异性交往的影响,发现依恋回避可以直接影响个体的人际困扰程度,依恋回避得分越高,人际关系困扰得分越高,从而导致人际关系不良;最后,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改善大学生依恋焦虑的对策。未来的研究可以从研究方法、被试群体、特殊依恋类型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促进对大学生异性交往问题的干预。  相似文献   

20.
人际关系在和谐社会非常重要,对于大学生来说,在这样开放的社会里,人际交往中会遇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会产生一定的人际关系冲突,从而带来一些消极的情绪.本文就大学生产生人际冲突之后,对心理和生活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了大学生人际冲突的应对方式,供一些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交往中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