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围绕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志愿服务常态化建设开展情况进行分析,阐述了高校开展志愿服务常态化建设的意义及所取得的积极作用,论证了开展志愿服务常态化建设对大学生及高校、社会的影响,同时也列举了继续推进高校志愿服务常态化建设的对策,从而创新志愿服务思路和方法,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3.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3)
我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在新时期社会体制变革、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如何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重要课题。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不同于普通大学生的特质,笔者通过实证研究(问卷调查),基于工作实践和分析研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5.
6.
高校大学生是我省青年志愿者的核心力量,志愿服务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在课题组前期现状调研与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发展与机遇,从分年级分阶段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运行机制、推动高校学生志愿服务和个人信用体系相衔接、依托社会力量推动高校志愿服务与社会对接、打造特色志愿者服务品牌文化等多角度探寻高校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7.
8.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9)
青年志愿者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大学生专业特色志愿服务,将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是高校实践育人的一种特色模式。本文阐释了开展专业特色志愿服务的意义,并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院为典型案例,探讨了如何构建专业特色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促进志愿服务持续开展,为高校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志愿服务是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揭露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国内外志愿服务评价情况,提出从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行、服务能力与服务成效并重、组织者评价与服务对象评价协同、创新激励机制等四方面构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8,(1):178-179
大学阶段作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安徽省高校通过创建志愿服务品牌,以志愿服务为载体,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引领大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认知社会,增进认同,实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核心价值观之间的理念融合和行动自觉,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4.
15.
16.
志愿服务对于倡导积极的社会风气、增加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志愿者中的主体,志愿服务拓宽了青年参与社会进步的渠道,为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提供了一个有利平台。但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机制化建设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要想使大学生志愿服务走出困境,必须构建一个常态化长效机制,确保其继续为社会发展、公民道德的提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7,(13)
针对广东高校的某些学生在参加学校内开展的各种志愿活动时表现得冷淡和不屑,或是单纯地认为参与这类活动只是为了修学分这一校园现象,我们决定通过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与社会责任感对高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动机与社会责任感实证研究调查,探索高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培养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弘扬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新冠疫情防控中,大学生志愿者展现出的高素质、高配合度以及高度责任感引人瞩目,但同时也暴露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运行过程存在缺乏技能培训和参与积极性不稳定等问题.因此,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的综合素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为国家储备充足的优秀志愿者团队,对国家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