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叹词是指在话语中用来表示说话人喜怒哀乐等情感的词。通过对感叹词的分析能够总结出一定的语言规律。本文试通过对电影《音乐之声》女主角口中出现的感叹词进行分析,浅析感叹词对展现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的帮助,以及感叹词与文章情节之间的关系,对感叹词的作用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日本电视动画《JOJO的奇妙冒险第三部》的"恩雅婆婆"为研究素材,以"じゃ"为例,从功能角度对"角色语言(役割語)"的重要概念——角色词尾(キャラ語尾)进行语法特征的描写。探究角色判断词"じゃ"在塑造角色时不仅有角色判断词的用法,也有角色语气词以及角色句末词的用法。角色词尾的语法特征是动态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3.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青少年在生活中接触的人或事,往往不经意间就成为他们学习模仿的对象,这种榜样的力量胜过千百遍的说教。现在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探讨和研究青少年成长中榜样角色的形成与作用,此文即以日本高中生和大学生关于"榜样角色形成情况"的问卷调查为依据,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向读者介绍日本青少年心中榜样角色的形成情况,希望能为中国的家长及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4.
刘鑫 《现代交际》2014,(12):4-5
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的社会角色,近几年来成为专家和学者普遍热议和调查研究的一个话题。大学生"村官"作为知识精英,下到偏远农村工作,这种现象就像当初的知识青年下乡一样,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风波"。作为特殊历史时期,国家政策下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角色——大学生"村官",一方面他们是"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希望,是"天之骄子",拥有着较高科技和知识的佼佼者;另一面他们同时又是"村官",政策话语赋予了他们另一个身份。"村官"是很多人用来称呼农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长的用语。大学生"村官"这个集合着知识和权利的角色名词诞生了,同时,大学生"村官"这一角色开始活跃在农村的广袤大地上。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如何让自己演绎好"村官"这个角色?如何让自己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明确角色的责任、权利、义务和行为方式?如何明确这一新角色的定位?本篇论文在社会学视角下,试图研究大学生"村官"在国家话语的召唤下,其在角色期待、角色认知和角色领悟等角色社会化的过程。随着外部话语环境改变和他者期待的明确,大学生"村官"不断明确"村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明确"村官"的行为方式和角色定位。大学生"村官"角色社会化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其在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希望为政府部门提供改进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参考,让大学生"村官"更好地适应农村的生活和工作,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国外对话语标记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理论,以及近20年来国内对话语标记语的相关研究,并总结了话语标记语的特征。话语标记语是连接话语单位的成分,主要存在形式有连词、感叹词、副词、感知动词、介词短语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主流研究理论有关联理论和连贯理论,两者相互补充。相比之下,尽管国内研究数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与国外相比在理论深度与实验广度上都有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一种主观的意识,在艺术作品创作中也往往抓住"以情动人"来提升作品价值。动画短片是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及手法设计角色促发情感,打动观众,引起共鸣。本文通过分析人物的情感表达方式及特点、观众审美心理与角色情感的潜在联系,论述角色在动画短片中承担的情感表达的作用、特点,探讨角色情感表达在动画中的价值及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为动画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女性在结婚后被定位为以服务家庭、相夫教子为主,其就业方面存在一种"M形曲线"现象。本文试图以东京医大篡改女考生分数事件为切入点,运用社会角色理论的相关内容对日本女性的就业状况进行解读,以期参考日本政府在改善女性M形就业曲线、促进女性就业方面的经验,为解决我国女性目前所面临的就业问题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8.
话语作为特定社会语境下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具有社会性特征。媒介技术更迭引发了青年话语实践的变迁,包括语词、文本、社交及思维的转变。反叛和群氓是新媒体语境下青年话语的两个主题,集中表达了青年的群体地位诉求不顺和价值选择迷茫。剖析当代青年群体身份形塑困境之因,既要从政策安排相对滞后和受众商品化等因素对青年群体产生的影响进行考量,又需从数字媒介软性操控禁锢青年主体性建构和互动式信息生产模糊青年身份认同等方面综合审视。  相似文献   

9.
美国法官所提出的"独特描绘"标准和"被讲故事"标准明确了文学角色能够成为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同时提供了文学角色可版权性的划分标准。这两个理论在区分"思想与表达"的问题上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国文学角色满足何标准才能成为著作权法保护对象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白色"在日本自古被看作具有"神"性的色彩,象征着神圣与光明。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包含着白色,白色也被多次运用到文学及影视作品中,用以歌颂纯粹美好的爱情,抒发内心的物哀之情与乐道安命的洒脱心性。白色更是与日本人内心深处的樱花情结和集团主义相得益彰。本文通过考察白色在日本人生活中的各方面体现,探寻白色所蕴含的意义及象征,明确白色与日本人精神追求的契合。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日本尚白文化与中国古代色彩文化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日本人和其他国家的人相比对猫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在日本关于猫的传说和文学作品有很多,如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另外在中国商店随处可见的招财猫也是起源于日本。虔诚的日本人也为猫建起了猫寺,并且每年还会举行猫祭。在动漫界,日本人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了许多猫的角色,像哆啦A梦,hellokitty等。如今,动漫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日本动漫中出现了很多猫的角色。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猫的角色?这些猫的角色有何特点?本文将通过对动漫中出现的猫的形象进行分类分析,来看其折射的猫文化、及日本人对猫的感情和印象。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加深对日本猫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身兼高考压力的高中班主任,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多方的压力。在新课程时期,在教育理念转变的情况下,班主任只有真正地转变角色,以"人"为本,让"人"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人"的和谐和全面的发展,才能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精髓,才能让教育焕发出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13.
曹珍 《职业》2017,(1):54-55
高校辅导员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考量高校辅导员角色,在这里笔者将"应然""实然"与"适然"作为展开研究的三个维度,即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应然"要求——价值之维,高校辅导员的"实然"现状——现实之维,高校辅导员角色的"适然"之策——途径之维.  相似文献   

14.
父亲参与育儿的中日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少子化、独生子女化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代际的更替,中国和日本年轻人的社会、家庭角色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同样表现在育儿理念、育儿方式方面。在实行女性终身就业制度的中国.育儿期父母往往依赖自己的双亲,帮助抚育年幼的孩子。而在日本,传统的“男外女内”的夫妻角色分工正在受到挑战,越来越多的日本已婚女性希望延续职业生涯,在工作与家庭角色之间寻求平衡。与此同时,科学的进步和优生优育理念的普及。使当代人对科学喂养、早期教育、父亲参与育儿等更为关注,并试图在育儿过程中加以履行。但是,现实生活中,社会的育儿福利政策、企业的工作环境、职业的竞争压力等都使年轻父母不可避免地遭遇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冲突。面对“两难”困境,除了家庭内部,尤其是夫妻间需要进行角色调适外,更需要政府制定和改善有利于育儿的福利制度,企业给予育儿期父母合适的待遇.社会提供更多缓解育儿焦虑的支持。本研究客观描述了中日两国父亲参与育儿的现状,而且试图发现影响父亲角色转换的一系列相关因素,并对此提出制度改善和社会支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经验功能在于表达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及物性系统将此功能分为六大过程,其中的关系过程反映言语交际者对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价值"与"标示"是关系过程中的重要角色。言者对小句中"价值"与"标示"角色的分配受其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具有不同意识形态的言者将会言出具有不同"价值"与"标示"角色的小句。通过分析言语交际中小句的"价值"与"标示"角色,可以总结出言者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角色过渡问题是青年越轨理论研究的一大薄弱环节.过去,我们在越轨行为研究方面常常忽略青年角色过渡的主体性,忽略青年角色过渡的过程性,简单认识青年角色过渡的单线性,片面认识青年角色过渡的和谐性,在和谐社会的创建时期应该正确认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话语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基本手段,具有层级性和非对称性特征。在话语交流过程中,人们通常采用一定的机制来调整自己的话语,以适应交际情景的需要。调整话语的主要方式有趋同和趋异两种。趋同是人们在话语交流过程中内向化自己的话语模式以实现"同一"的交际策略。趋异是话语行为人在话语交流过程中外向化自己的话语,从而适应交际场合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锐词     
《职业》2011,(13):5
本月主题词薪情太太以往,妻子比丈夫收入高总让人觉得有点不太舒服,可现在好"薪情"妻子却比比皆是。高学历、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三高女人"正逐渐赶超"大男人",她们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家庭角色、情感位置等越来越关注,向原有的社会结构特别是某些男性的特权发出了空前的挑战,一场新的家庭"性别之战"已经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日本人的拒绝方式的实例研究,分析其中体现出来的日本人的暧昧性,从而深入研究暧昧性形成的原因。最终得出如下结论:日本人的拒绝方式充分体现了日本人的暧昧性,这是由于日本人喜欢委婉地拒绝人,喜欢以心传心的交流方式,以和为贵的价值观,不直接说"不"的习惯以及集团意识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当代杰出英国女作家卡丽尔·丘吉尔的戏剧创作,深受布莱希特戏剧理念的影响,其代表作《天之骄女》运用布莱希特提倡的"陌生化"手法,分别采取史诗式叙事、事前出场顺序的非线性安排和角色重叠,创造陌生化的间离效果。角色重叠是该戏剧的一大亮点,即同一演员以不同的角色身份出现多次。该剧共15位女性,但是角色重叠后,演员只有7位,除了女主马琳,其他的演员均分饰好几个角色。在此基础上,将角色分为7组,分别从人物的性格、身份、命运等方面来探讨角色的共同点及其关系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