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缜的《神灭论》是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荀子、王充等前人无神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形神相即""形质神用"为主的形神论观点,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范缜的形神论内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辩证法思想源远流长。新唯物观下的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唯物主义,颠覆性变革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化繁为简,以实践为基础分析理解辩证法。现当代生存、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法、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适用于当下的理论,有利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先秦思想史上具有承先启后意义的一位思想家。"性恶论"是荀子独具特色的思想,其所有理论都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之上。荀子主张"化性起伪",即通过后天教化,学习积累德性以达到"圣人之善";在义利观上,他从现实的角度引导人们在"好利"与"好义"之间权衡;提倡隆礼重法和德治法治相结合,关切百姓的合理需求。总体来说,荀子伦理思想还是强调"礼义"的教化。  相似文献   

4.
赵国思想家荀子为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明代开国功臣刘伯温所著《郁离子》以"稽考先王之典,以待王者之兴"为追求的目标,其作为寓言体文集,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郁离子》中《楚王好祥》有珍贵的荀子史料,虽为寓言,但内涵丰富;与荀子思想进行对比研究后,可见刘伯温对于荀子理解之深切,用心之良苦。明清以来,荀子之所以越来越成为儒家道统"孔孟"之后不可或缺的圣人,刘伯温塑造的荀子寓言形象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荀子的人性论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他对"性"的含义有特别的界定。不管他在人性问题上怎样立论,其最终目的依然是使人为善,为此荀子提出"化性起伪"的说法,还提出"涂之人可以为禹"的人性理想。  相似文献   

6.
战国时代盛行的"禅让"思想,激发了"燕王哙让国"与"赵武灵王分国"这燕赵两国的内乱。赵国思想家荀子在青少年时代曾亲自入燕,认为"禅让"思潮实乃"浅者之传,陋者之说"的"虚言"。随着老年荀子执政兰陵,特别是目睹了楚考烈王与春申君微妙的君臣关系与楚国岌岌可危的天下大势,其禅让思想进入升华期,集中表现在《荀子·成相》对于"尧舜禅让"的赞美。可惜,老年荀子的禅让思想还处于萌芽状态,表露在文学诗赋之中,随着春申君之死,中道而止,没有形成像《正论》那样完备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据说,一座世界第一,99米高的尧帝青铜雕像将在江苏高邮神居山风景区开建。这几年类似的新闻很多,比如河南的炎黄二帝像等。今天,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在中国已经基本失去了市场,比较流行的是英雄也是人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比思想更朴素的是英雄的性欲和脾气。《激情燃烧的岁月》与《亮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辩证哲学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扬弃,是中外古今辩证思想融合的结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9.
荀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儒学思想家,在他的代表作《荀子·礼论》中就阐述了欲与礼的关系,并且秉持着独到的见解。这一理论概括与当今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着契合的相同点。通过二者对比可以为我们深刻探索欲与礼之间的关系提供帮助,同时二者关系的价值也为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提供了更多参考与启迪。  相似文献   

10.
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继孔、孟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荀子顺应时代要求,批判吸收了各家之长,成为战国后期一位集大成的思想家。荀子的教育理念至今仍对我们有借鉴作用,尤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荀子教育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唯物主义是批判吸收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并融入更科学的世界观及方法论发展形成的,要更透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新唯物主义,必须要知道如何区别新旧唯物主义,从而才能彻底的了解马克思对唯物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荀子思想中的明分使群、天人观、性恶论、礼论等思想极为深邃,其思想视角独特,立论深刻,现在仍然值得我们深究进一步挖掘出其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而推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于老子的辩证法和西方辩证法的比较文章很多,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老子和赫拉克利特的对比,其次是老子和黑格尔的对比。其中以老子和黑格尔的对比更多也更充分,原因在于老子和黑格尔的作品较为完整,思维体系更具体和连贯,而赫拉克利特没有完整地作品传世,其思维体系只能在他留下的只言片语中寻找,很难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对比。但是从时代和朴素辩证法本身来讲,把老子的观点和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可比性更强一些。原因是两种思维产生的土壤更接近,更容易看到产生两种思想的思维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是一个以"礼"、"法"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先秦文化生成时期的一个思想精粹。但是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仍对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理想人格的分析历来受到各派系的深入研究,其中儒家学派对此有研究为孟子、荀子。荀子的理想人格理论结合人性论思想,将"士、君子、圣人"分层次展现不同的理想人格形象。对人格的完善,荀子看到要想将人本性恶有改变,就应该对人格进行"化性起伪"。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人才观的进一步发展和儒家文化的创造性作了完善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是列宁对如何宣传和应用彻底的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和宗教偏见作斗争,规定一个纲领性的工作内容,本文中关于无神论的宣传,哲学与自然科学关系问题的论述有助于我们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宗教及统一战线的正确理解,特别是对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对其主要内容,理论精髓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通过对二者的自然哲学差别研究,展现出了其独特的哲学视野以及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并以此来表达自己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价值取向。通过对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文本研读,还可以深入了解当时马克思追求"自由"与强调"自我意识"的思想特点及其后来的思想发展历程,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以及在现代科技发展意义上坚持和发展唯物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荀子是战国中晚期儒家重要代表人物,继承儒家"礼治"思想。其未照搬儒家原有"礼治"学说,而是对人性论做出自己的解释,并以此为基础推出了"礼",以礼化性,实现内圣,隆礼重法实现外王。荀子形成了以礼为核心的隆礼重法的社会政治思想,这种思想延续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的正统。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荀子"解蔽"的认识论主要包括"蔽"产生的原因和"虚壹而静"的具体方法,以往也都是循着这样的路径对其进行阐述。在循依荀子本人的观点的基础上,融合前人对荀子"解蔽"思想的理解,将"解蔽"的过程展开为体认"道"的过程,旨在从"蔽"产生的原因和解蔽的方法讨论中找出蕴含的反思意向。  相似文献   

20.
据说,一座世界第一.99米高的尧帝青铜雕像将在江苏高邮神居山风景区开建。这几年类似的新闻很多,比如河南的炎黄二帝像等。今天,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在中国已经基本失去了市场,比较流行的是英雄也是人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比思想更朴素的是英雄的性欲和脾气。Ⅸ激情燃烧的岁月势与《亮剑》,就因为塑造了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而获得了很高收视率。但是,这并不表示高大全就没了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