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黎歌 《现代妇女》2013,(12):54-54
再审制度对于我国审级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搭建申请再审权利行使的程序性框架,对切实解决当事人“申诉难”的问题,减少涉法涉诉上访现象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再审程序中对当事人启动权的规定并不完善。本文从当事人再审启动权运行的现状、存在瑕疵的原因及解决途径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之规定,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这里的人没有限定职业,所以,从事警察职业的人有作证的义务;其次,警察作为特定为人民服务的人,作为人民的公仆,他也应当无条件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三,警察作为某些案(事)件的知情者或办理者,也应当承担作证的责任。因此,警察应当具有作证的义务。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古就有房屋的优先购买制度存在,新中国建立至今,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也不断变化发展,时至今日,在司法实际操作阶段也遇到了不少法律困境,笔者认为,对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的再构建已经刻不容缓,优先购买权的约定排除机制则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一、保障犯罪嫌疑人及近亲属诉讼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 主体相对于客体而言,是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我国刑事诉讼法将侦查程序纳入规范范围,是肯定了侦查程序具有的司法程序属性:将犯罪嫌疑人及其近亲属纳入诉讼主体范围,其意义在于。赋予其一系列诉讼权利,将其上升为与侦查机关平等的程序性主体。  相似文献   

5.
连尚桥 《现代交际》2010,(9):108-108
归入权制度是新公司法中明确规定的,此前我国法律中未见相关规定,其目的也是显而易见,就是为保护公司或者说是保护股东利益的,但就其性质而言,法律中并未明确界定,且在理论界中也是众说纷纭,本文将就该制度的性质从理论上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希望能促进该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由于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的产生对于公司而言便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实施以来,在实务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概念与程序性问题。面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我国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显然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无法解决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有关股权转让的各种问题。本文围绕《公司法》第七十二条,从法律实践方面对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进行探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而阐述笔者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以及相关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于违约金的性质问题,本文认同折衷说的观点,即以补偿性为原则,以惩罚性为例外,同时也认为当事人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对违约金进行调整的权利为形成权.文章中指出了我国目前违约金调整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最后明确法律并不是没有对其他违约行为做出规定,而是应依照“合同自由”原则来确定.  相似文献   

8.
董事竞业禁止义务是董事义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均在其立法中对该义务都有明确规定。我国公司法虽然也有相关制度的规定,但过于笼统和原则性,缺乏可操作性,有一些方面待于完善。本文针对公司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含义及其法律特征作了较为详细的界定,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法律原则和制度进行较全面的考察,对董事竞业禁止义务的应有内涵及外延进行研究,进而总结出我国现有董事竞业禁止义务制度的不足,并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公司法律制度中完善我国董事竞业禁止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许多新型的,复杂的当事人人数众多的民事纠纷案件不断出现通观世界各国民事诉讼制度,在我国引入集团诉讼制度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及必要性。但是,由于具体的国情和各方面制度的不完善,集团诉讼制度在我国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本文旨在对阻碍集团诉讼制度发展的主要困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是我国公司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根据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特征,新股东加入会影响公司运营及股东间的合作。股东对外转让股权受到优先购买权限制,但我国《公司法》对此规定过于笼统且不易操作,在司法实践中做法也不尽相同,常引起纠纷。本文拟就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补充责任在《侵权责任法》中的适用范围相较于《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更为广泛,其主体涵盖了劳务派遣单位、公共场所安全保障义务人以及教育机构管理义务人。对于其司法实践中实体层面应适用一般连带,不真正连带抑或在按份基础上进行补充等观点不一而足。与之相对,程序方面应视为单一诉讼还是共同诉讼学界也普遍存在争议。欲改善补充责任制度,使其在司法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厘清直接侵权人与补充责任人之间责任的关系,分析两者各自的责任性质,明确追偿权的范围,以促使补充责任制度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宅基地“两权”分离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有的经济的发展,宅基地“三权”分置是我国农村宅基地权利结构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要在保障宅基地的居住保障功能的前提下对我国的宅基地制度做出相应的改革,目前,我国学界在宅基地的所有权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者一方面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对剩下的两权的权利结构却有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刘玲 《现代妇女》2014,(9):160-160
近些年来,我国民事诉讼案件终审后当事人申诉、申请再审的情况越来越多,有的案件经过了多次申诉、再审,当事人仍在寻求救济的渠道,"终审不终"的现象屡见不鲜。二审终审制度正在被申诉、再审、抗诉、审判监督以及其他种种复查程序冲击、侵蚀和瓦解,司法的终局性和既判力荡然无存。这一方面有部分当事人缠诉的因素在其中,但另一方面,不能否认,一项制度被破坏最根本的还在于其内在因素。我意图通过这一现象,探寻形成如此局面的深层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慎重论证,提出在制度设置上重新构建终审制度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4.
李佳琦 《现代妇女》2013,(12):35-35
我国刑事诉讼法借鉴亲亲相隐这一优秀传统,在法律中规定了亲属证人的免证权。但是该制度在主体范围、程序规范、权利救济等方面规定尚不完善,这就需要立法机关及时完善立法,以使得我国的法律制度更加健全。  相似文献   

15.
杨亚南 《现代妇女》2014,(7):131-132
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克服了证据随时提出主义的弊端,它的建立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一个巨大进步,也是我国司法制度科学化的重要体现。证据失权制度可以提高诉讼效率和有效的防止证据突袭,从而更好的保障司法公正。但作为一个新生制度,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依然存在的诸多问题亟需解决,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完善。本文结合国外民事诉讼法律规范关于证据失权制度的规定以及通过对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分析,对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完善提出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6.
一、不要与律师私下签订委托合同。《律师法》第23条规定:“律师承办业务,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按照国家规定向当事人统一收取费用并如实入账。”所以,当事人聘请律师,应当与律师事务所签订书面委托代理合同,同时向该所交纳代理费。一般情况下,律师事务所会尊重当事人的意愿,让当事人选择自己信任的律师参加代理。这样如果律师在执业过程中因违法执业或者因过错给当事人造成损失时,当事人就可以要求律师事务所承担赔偿责任,而私下与律师签订委托合同,可能会使当事人承担更大的风险。二、不要到案件开庭前才请…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公民权利相关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而公民的住房问题则在此类问题中成为典型。文章对当前住房公积金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的一些涉及公民权利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孙裴 《现代交际》2010,(6):106-107
“疑罪从无”又称“无罪推定”,它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其最本质的要求是:在审判中如果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就应认定其无罪。在司法实践中,侦查机关有时由于主、客观原因,往往对有些案件的事实未能查得水落石出,出现了疑难案件。对于这类案件应当如何处理,不同的诉讼制度做法不一。本文通过对疑罪从无原则理论上的探讨,以及如何在司法实践应用该原则的论述,揭示疑罪从无原则的理念,重点探讨疑罪从无原则的意义,提高司法人员运用该原则的能力,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不断地深化改革,人们关于教师惩戒学生的看法也有所改变,不同社会角色对于惩戒权的内涵理解上有所不同,且我国有关教师惩戒权的相关法律法规界定模糊,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本文从教师惩戒权的概念、教师惩戒权的必要性、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和教师惩戒权的相关法律等问题对国内外的观点进行研究,以保障教师和学生的权益,促进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14年6月,福尔摩斯案件的判决引发了大众对文学作品中角色形象版权保护问题的思考。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形象要成为版权法保护的客体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同时,版权法对其保护还存在着局限性,被用于商业性用途的角色形象还需要专门建立商品化权制度来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