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徐敏 《现代交际》2014,(11):51-52
相对于西方美学,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多了许多隐秘的色彩,而老庄无疑是其中最具有美学视角的一家。老庄的美学以"道"作为核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美的问题。就庄子在《庄子》中展现的美学思想而言,虽然"心斋""坐忘""自然""虚静""神游""无为""道"等概念层出不穷,但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而"虚静"正是这一美学体系中的枢纽。本文以《庄子》为依据,从美学本质、美学形态和美学心态三方面阐述庄子的"虚静"美学观。  相似文献   

2.
荀子的人性论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他对"性"的含义有特别的界定。不管他在人性问题上怎样立论,其最终目的依然是使人为善,为此荀子提出"化性起伪"的说法,还提出"涂之人可以为禹"的人性理想。  相似文献   

3.
高辰旭 《现代妇女》2014,(6):335-336
在中国人的人格建构中,儒家和道家思想影响最为深远。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同为轴心时代所生,但其精神进境却大异其趣,儒家讲入世行道,修、齐、治、平;道家循归隐求真,清静、无为,"与天地之精神独往来"。但在现实生活中,儒道互补,相生并济。儒道兼修,道家的境界之道和儒家的伦理之道,共同构成了中国人进退自如、和谐理想的人生境界。本文旨在对比分析儒道两家理想人格的差异及融通互补,并在此基础上略议儒道兼修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诸多国家治理的思想。儒家、道家等重要思想理论成为历朝历代治理国家的重要依据。儒家思想主张"仁、礼"的治国思想,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道家思想主张"天道合一、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中国文化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的文化积淀,中国传统文化包含多个方面,主要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因此,深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念,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庄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庄子的作品,庄子,名周,字子休,一生崇尚自由,向往自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鲁迅曾评价道:先秦诸子的作品没有超过《庄子》的,可见《庄子》的历史地位与深远影响。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其思想体系庞博宏伟,只有真正读过《庄子》才能深深的体会到芸芸众生在历史长河中思想上的局限性,也只有在真正读过《庄子》才能深深的体会到有些道理是如何的浅显却又如此深刻的客观存在着,并深深的打动着我们的心灵。《庄子》博大精深,我只浅谈三个方面,说一说我对庄子某些伟大思想的体悟与感触,希望在这个多元喧嚣的世界做一次回归庄子的心灵旅程。  相似文献   

6.
道家认为"人法地,天法道,道法自然",故美在自然,自然而然谓之大美,道家哲学中的道是虚与实,无与有的统一,它"惚恍"不可捉摸,但却存在于一切事物当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即是这"无声之音,无象之形"。  相似文献   

7.
儒家哲学塑造了中国人的宇宙观、思考方式、价值观、生活方式。都说儒家哲学教我们入世,道家哲学教我们出世,读孔子和庄子能教我们游刃有余地生活。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马克思提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个著名的论断。而经济学人性假设是对人的本质作了进一步的探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对人的本质特征的深刻认识与解读,在马克思整个思想中占据核心地位。只有深刻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内容,不断地辨证理解,才能真正的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9.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庄子》是一部凝练了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及其后学对天地、生死、人伦等方面看法的恢宏巨著,其中包含着庄子对"语言能否表达世界"这一语言学界基本问题的独到观点。作为德国汉学家长久以来的研究重要典籍之一,译者在传达《庄子》哲学性语言时采用何种翻译方法对于此书的译介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基于此,选取著名德国汉学家卫礼贤的《庄子》德语译本,在总结庄子语言观的基础上,分析其德语译文是否正确传递了其内涵。  相似文献   

10.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白居易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他继承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推崇天道合一的精神思想,白居易人生境界中无我等思想就受其影响,表现在他的人生态度以及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11.
赵智萍 《现代妇女》2013,(11):258-259
严君平所著《老子指归》中的美学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关于道和美的观点,在经历了西汉盛世的衰平末年,严君平的这一著作更明显的展示了道家美学的思想。道家关学思想的特点是其理论隐藏于道家哲学之中。这些所隐现的关学思想和审美意识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爱美之心和美育思想。《老子指归》认为美隐藏于道中,以无为追求“道”,在生命中体验“道”,它以道为关的,强调以虚静无为的审美方式体验生命所展现的最自然、最原始、最本真的生气之美。  相似文献   

12.
人性这一古老而又常新的哲学话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争论不休的焦点,经常有把人性与人的本质简单地等同起来,这混淆了两者的概念。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而人的本质指人的根本属性即社会属性。对人性善恶学说进行梳理,可以很容易弄清两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研究与人性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老年世界》2006,(3):26-26
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战国中期来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是老子之后道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著有《庄子》。  相似文献   

14.
《原道》作为《文心雕龙》首篇,其主要论述了刘勰对文学起源的基本看法,即文源于道。虽然刘勰受儒家思想和玄学的思想影响很大,但《原道》篇中在论述文的同时,阐述了"道"的思想,这无可避免的打上了道家思想的烙印,也体现了老庄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张海国 《职业时空》2012,(6):179+181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理论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的关于人性的科学理论,是研究"实现的个人"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于人性的认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逍遥”指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庄子的逍遥思想是老庄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是一种思想的境界,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对中国人的文化底蕴或者是文化意识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将从庄子逍遥思想产生的背景、原因,逍遥思想的含义以及影响等几个方面简要论述庄子的逍遥思想。  相似文献   

17.
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灵活多变.庄子从社会底层出发,描写出了理想的社会模式即没有压迫、共同努力、精神自由、和谐统一的理想社会.凡事都有两面,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就是要从相对性的积极意义来阐述庄子对人性的关怀、警示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法律的本质要求就是限制人性之恶,保护人性之善,因此人性化应该体现在法律之中。法律在体现其人性化的同时应以保证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为最根本的前提,法律与人性的有效结合应在良好的社会风气,较高的公民素质基础之上。法律的人性基础应该是道德性。  相似文献   

19.
李友广 《国学学刊》2021,(1):30-38,142
受天下混乱局势影响,圣人观念是先秦诸子所普遍关注的一个理论与现实兼具的重要问题。在这当中,儒道两家的圣人观念最具代表性。由于儒家的思想理论往往生发于内在心性,故而其视野中的圣人在德行上表现得非常突出,并最终呈现为外王事功与对于万物的化育上。与儒家不同,道家则从道的高度来审视和规定人的本质,认为圣人不仁、不自生,无为、无执,是道的自然性质在圣人身上无为的体现,其客观效果便如具有遍在性的道一样可以利益众人与万物。可以说,儒道两家对于圣人的看法是异大于同,异中有同。到了儒道两家思想逐渐合流的战国秦汉,儒道两家视野中的圣人并不只是具有道德这一维度,而是在道德维度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与注重圣人之功。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纵观人类思想史,关于"人是什么"及人的本质思想的探讨不胜枚举。青年马克思在对人的本质思考中首次作了科学的界定。本文基于马克思早期经典著作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思考,先后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人的本质,即"自然的人的本质""社会的人的本质""现实的人的本质"。通过对三个层次的论述,分析、比较了自然的、社会的、现实的人的辩证统一,回归经典原著对其进行思想梳理,从而进一步厘清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