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和根本原则,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必须自觉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才能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企业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但要为小康社会贡献物质财富,更要为和谐社会贡献精神财富。只有建设和谐企业,才能凝聚全体职工的力量,发挥全体职工的聪 明才智,使企业这个社会细胞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为和谐衬会中的和谐分子。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校园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保障。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因素,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和谐校园,成功建设高水平大学。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校园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保障.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因素,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和谐校园,成功建设高水平大学.  相似文献   

5.
浅论高校人力资源的和谐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的高等校园是和谐社会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涵十分丰富。而只有对高校资源的第一要素——高校人力资源的特征及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加强人力资源和谐化管理,才能更好地建设和谐高校,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强化道德建设。通过道德建设,才能克服传统发展模式片面强调经济发展而形成的以物为本的异态化,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目标;才能消除传统发展模式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片面性,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才能根除传统发展模式所崇尚的“人类中心主义”而带来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特征的变化、高校现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对大学生不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正确引导,才能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而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詹玉群 《南方论刊》2007,(12):23-24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组织部门作为党委主管组织工作的职能部门,应顺应形势发展,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更好地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才能更好地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和谐文化建设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包括和谐文化建设。本文着重探讨了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现代特征。分析了和谐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当前文化矛盾的主要表现及对和谐社会的影响。阐述了加强和谐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必须把握的重点。同时提出加强和谐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坚持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培育和谐社会的文化理念,着力构建健康向上,协调进步的文化体系,营造和谐文化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论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图书馆,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实现现代化建设。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是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图书馆发展方式。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