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 广东中青年作家中,潜心于长篇创作、尤其是百万言的三部曲创作的,近年来可谓罕见,而谭元亨也许是一个例外.据我所知,现在他已在进行第三个三部曲《客家人·师殇》的创作了.而他的第一个三部曲《女性三部曲》已于近年出齐,《文艺报》、《理论与创作》乃至海外的华文报章已有了不少评论,《中外书刊文摘》创刊号也抢先予以了介绍.众所周知,谭元亨是位学者,其对史观的研究引起了海内外同仁极大的关注.那么,作为一位学者型的作家,他会在百万言的鸿篇巨制中提供给读者什么新鲜的、深刻的启示从而有别于他人呢?谭元亨的作品深为秦兆阳、康濯等老作家所欣赏.这位曾下放到井岗山区客家人当中的知识青年,对历史与命运的思考自有其异乎寻常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茅盾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开始小说创作的。当时他迅速写出了《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情节连贯的中篇小说,被称为《蚀》三部曲。紧接着他又写了长篇小说《虹》和中篇小说《路》、《三人行》。本文题目中把《虹》、《路》和《三人行》称之为《蚀》的“后延”,这不仅指它们的写作时间是在《蚀》之后,而且主要指《蚀》三部曲和后来的三部小说,在主题、人物关系、情节安排和结构设置上有明显相似之处,本文对它们的比较分析即从这里开始。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冯文炳先生是“以‘废名’出名”的作家,是一位颇有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的小说家。早在一九二二年秋,他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就已经开始从事小说创作。那时的作品大多收在他一九二五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说集《竹林的故事》里。后来,他更以废名的笔名陆续写了四本小说,有一九二八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桃园》、一九三○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枣》,以及一九三二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桥》和《莫须有先生传》。至于连载  相似文献   

4.
著名华文女作家聂华苓的两部长篇小说《桑青与桃红》和《千山外,水长流》是海外华文文学中的名篇巨作。这两部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寓意、身份认同的隐喻乃至小说结构特征三个方面都呈现出作者鲜明而独特的文化意蕴:不同时期对中国形象的表征;家国认同的转变及作者对海外华人身份及作用的重新认定。  相似文献   

5.
张承志敬重鲁迅先生。在张承志的字典里,“先生”二字是“尊称特指鲁迅先生一人”的;他引鲁迅先生为同类,决心“将心比心,以血拭血”;他赞扬并实践鲁迅先生的“过客精神”;他还通过自己的小说《金草地》呼唤这种精神。 《金草地》是张承志1994年根据自己1987年的《金牧场》改编的长篇小说。它讲述了主人公向一名真正牧民的蜕变;他与额  相似文献   

6.
老舍作为小说家,众人皆知.他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长篇小说蜚声海内外;老舍作为剧作家.有Q皆碑,他的《茶馆》等剧本誉满全球。然而,如果把老舍说成是一位诗人,那就不一定为广大读者所熟悉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就其主要原因来看,恐怕是由于老舍一生中所创作的小说和剧本影响太大了,以至于掩盖了他诗歌创作的光辉。正如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所说的:“他的诗名,多少为他的小说和戏剧所掩盖了。”下实际上,老舍作为一位诗人是当之无愧的。他在一生的文学生涯中,除去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剧本、散文以及曲艺作…  相似文献   

7.
金岱的长篇小说“精神隧道”三部曲《侏儒》、《晕眩》、《心界》是他多年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小说展现了20世纪中后期中国高校知识分子在生活、事业中的灵魂裂变及其对于灵魂整合的渴求。小说以展示人物的心灵为主,充满强烈的哲理意识,可称之为哲理心态小说。哲理心态小说体性特征的外在表现就是其文本形式的颠覆性,内在表现是文本蕴涵的体验性与悲剧性。哲理心态小说实践了作者的生存本体论文学观。生存本体论文学观强调文学与思想的关联,重视艺术的抽象性,关注人的个体性生存,并将其视为文学的本体。哲理心态小说和生存本体论文学观,是当代小说创作与文学理论中值得重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严歌苓(1959-)是目前北美华文文坛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新移民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作品屡次在国内外华文文坛引起轰动,值得进行个案分析和深入研究.本论文以跨文化的研究视野,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文学、文化研究、女性主义批评、精神分析等方法,探讨严歌苓小说在创作题材、女性形象、叙述模式和美学意识等方面的演变和拓展,对作家如何将海外生活体验转化为文学艺术创作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揭示东西方文化碰撞下的严歌苓小说创作对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以寻求海外华文文学新的"汉语诗学的话语".  相似文献   

9.
牛竞凡 《兰州学刊》2006,(4):63-64,144
作为法兰西学院40位“不朽者”之一的华裔学者、作家程抱一(Franois Cheng),不仅是中西方文化的“摆渡人”,更是文学和艺术领域里活跃的创造者。他的诗歌、小说、书法创作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和创作手法深入人心。本文从他的长篇小说《天一言》的文本分析入手,试图从多个角度剖析小说的主题,指出特殊生活经历与生命感悟对其创作构成的决定性影响;作者在小说创作中,还自觉借鉴了很多西方小说的观念与手法,充分体现了文学创作的世界性与多元性。  相似文献   

10.
柯云路是一个有一定知名度的小说家,最初是他的长篇小说《新星》被改编为同名电视连续剧,创下了有史以来电视连续剧的最高收视率。现在,他又以《大气功师》、《新世纪》和《人类神秘现象破译》三部曲再度扬名。前两部被称为“柯云路样式”的“科学哲学小说”。后一部则是“破天荒的、惊人的”理论专著。这三部曲的共同点是研究气功、人体特异功能,核心成果是提出了“人体——宇宙学”。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先生的修辞理论,散见于他的学术专著《管锥编》《谈艺录》《旧文四篇》《七缀集》《宋诗选注》中,他的修辞实践,则以他的小说《围城》的语言反映最为集中(以上书名,下文皆以第一个字简称——作者)。他的修辞理论和修辞实践,显示了他兼备学者和小说创作的语言艺术家之长。  相似文献   

12.
走近叶文玲     
走近叶文玲——“叶文玲创作研讨会”综述叶文玲是我国当代有成就、有影响的重要作家,至今已有400万字、计24本作品结集出版。她1958年发表处女作,小说《心香》曾荣获1980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无梦谷》出版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她还写了大量情...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和领导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他一生的革命生涯中,为开展革命而进行的筹款活动,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其革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份。由于受到国内条件的制约,孙中山先生的筹款活动主要在海外进行,遍及亚洲、欧洲、美洲、澳洲等地。一、孙中山先生在华侨及港澳同胞中的筹款活动在辛亥革命时期,海外华侨已遍布世界各地,据估计,1902—1908年的华侨人数就达到700万一900万。当时大多数华侨出国或是为了谋生,或是被拐卖当契约…  相似文献   

14.
无根有梦:海外华人小说中的漂泊主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聂华苓的《桑青与桃红》、三毛的《撒哈拉故事》与《哭泣的骆驼》、高行健的《灵山》、黄宝莲的《暴戾的夏天》及虹影的《阿难》为主要研究文本,从华人传统的民族文化及华人在国外的实际境遇纵横两个方面出发,对这些创作于海外的小说的漂泊主题进行深度分析,认为海外小说中的漂泊主题是海外华人无根状态的象征,是海外华人集体潜意识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明代是小说创作的重要发展时期。其主要标志为,中国小说由最初的民间传说、神话、说书、话本等形式,逐渐演变为由作家、文人独立创作,抒发个人情怀,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由此,产生了一大批直写人世、人事、人情,贴近社会现实生活的作品,诸如长篇小说《金瓶梅》、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以及《今古奇观》等(文学史通称这类作品为人情世态小说)。明代以后这类人情世态小说迅速发展,占据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主流地位。鲁迅先生著名的《中国小说史略》便有专章描述。人情世态小说的崛起和发展,既  相似文献   

16.
3月26日~28日,由《文学遗产》编辑部、国家211工程重点项目——暨南大学比较文艺学与海外华文文学、暨南大学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心主办,广州大学等单位协办的跨文化视野下中国古代小说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相似文献   

17.
死亡阴影中的生命礼赞──温燕霞小说创作漫谈张渝生温燕霞是位兴趣广泛、勤于笔耕的青年作者,迄今已在《星火》、《创作评谭》、《清明》、《啄木鸟》、《江西日报》等各种报刊上发表了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达五十余万字,还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底,西西荣获“世界华文文学奖”,继王安忆、陈映真之后获此殊荣。1999年,香港作家西西凭长篇小说《我城》被《亚洲周刊》评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西西的创作独具特色,声誉日炽,研究西西的成果丰硕。本文从童话写实、本土寓言、艺文互涉、性别视角、时空浓缩和零度经验等角度,扫描梳理台港澳和大陆研究西西的论文和专著,谋求开拓新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9.
柔石在“左联”五烈士中的创作成就是比较突出的,特别是他的小说艺术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他从1921年参加文学团体“晨光社”开始创作,至1930年参加“左联”前后的10年期间,如果说《二月》代表了他的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那么《为奴隶的母亲》则是他的短篇小说的精品。 《为奴隶的母亲》完成于1930年1月20日。小说反映的浙东地区典妻风俗,如果出  相似文献   

20.
杰罗姆·戴维·塞林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犹太小说作家,他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至今仍然是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TheCatcherintheRye,1951)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尤其是美国大、中学生读者。这部小说一经出版,立刻畅销美国,引起轰动。塞林格本人也因而名噪一时,被誉为西方文坛的一怪。这部小说在评论界也引起争论,有些评论家认为它是一部确定无疑的经典著作,而在另一部分评论家看来,它不过是一部过了时的感伤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小说的篇幅虽不大,只有十几万字,却在美国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