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2008年以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取得一批宝贵的经验和改革成效.但是,随着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实践发现在确权登记颁证准备工作中的几个操作难题、经营权期限的确定、增量土地的适用、土地经营权财产性功能挖掘等四个重点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如果能够有针对性分类解决操作问题,把农户的承包经营期限给予固定化、长期化,明确特殊情况下的调整情形,在此基础上,研究出台后续配套制度政策,对于增量土地逐步调整适用,探索丰富经营权实现形式,确权颁证登记工作的实效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农地确权—农地产权安全感知—农地转出意愿"框架基础上,利用山东省实地调查数据,探讨农地确权对农户农地供给意愿的影响,为深入理解农地确权对农地供给的影响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应用定序Logit回归模型进行核心解释变量、其他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总体效应与边际效应分析;建立结构方程,应用索贝尔检验与自抽样检验对中介变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研究发现,农地确权将会提高农地产权安全感知及其三个因子(土地调整因子、土地征收因子、流转纠纷因子)的安全感知,而上述中介变量对农地转出意愿有正向促进作用。另外,是否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金融资产价值、农用机械价值对农地转出意愿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权“公共领域”理论的农地发展权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的公共领域是产权不能清晰排他而产生的权能、利益的模糊空间.它可以分为两类.两者相互影响的演化过程构成了产权演化的全图景,农地发展权本质上是农地产权公共领域演化进程中逐渐得到清晰界定的排他性权利.我国农地发展权具有鲜明国情特征.国家垄断农地发展权的制度安排本质上是国家创设的产权公共领域,是农地产权自发演化的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6.
当下网络公共领域呈现“主体独立性”消解、“交往理性”缺失和“公共性”异化的状态,因此,建构网络公共领域的基本秩序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建构网络公共领域的基本秩序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完善互联网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实现政府业务流程再造,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增强政府驾驭新媒体的能力,构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新平台;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培养网民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就网络公共领域的治理而言,合作治理是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理论的核心是政治公共领域。资产阶级政治公共领域的发生、发展与转型都极大地影响着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生活与政治形态:催生现代政治的土壤——公众阶层;促进西方政治的民主化进程。但公共领域理论也因其过于理想化而遭遇难以克服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BBS、网络博客、移动博客、播客、维基技术等公民媒体的出现与发展,认为公民媒体不仅是对传统大众媒体新闻信息传播的一种颠覆,也使得网络公共领域的内涵得以丰富,外延得以扩大,公民媒体为中国公共领域建构创造了基础和条件,但距哈贝马斯心目中的理想的公共领域还有一定的距离;目前,需要培育网民理性精神,养成宽容、超越的气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网民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9.
网上公共领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互联网连结人们超时空的沟通,使得个人从一个单一的立足点,能扩展到其存在的世界之网.这个过程带动了人们"视野"的提升,并拓展了人对社会世界意义的掌握.因此,相对而言,互联网所构成的社会网络空间,提供一个全新的人类互动的场域,这个场域的部分空间形成了全新的公共领域.在网络社会中关注公众利益、公民社会与公共领域的存在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公共领域"概念出发,探讨网上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0.
由于生产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复杂性,在公共领域出现了各种不同组织之间为提供公共服务而进行的合作.但是,这种合作也往往伴随着各方彼此之间在物质、行为和制度等不同层面的组织文化冲突,对合作产生负面影响.加强公共领域合作中的文化领导,以恰当的方式推动多元主体在探索、碰撞、磨合以及拓创等不同阶段的文化互动,有利于消除文化冲突的负面影响,合理配置合作各方的资源,以便更有效地共同提供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域名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企业对于域名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企业域名被抢注的事件屡屡发生,给企业造成损失。通过对域名权与商标权之间冲突的探讨,提出避免和解决二者之间冲突的建议,如完善域名注册程序、引入撤销制度和法定赔偿金制度等,以保护企业的无形资产不被非法侵犯。  相似文献   

12.
论用益物权在物权法中的地位——以土地用益物权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益物权地位的变化反映了现代物权法的重要发展趋势 ,有些学者主张用益物权在物权中的“中心”地位的观点有待商榷 ,以土地不动产为例可以进一步论证完全物权 (所有权 )的地位才是物权的“中心”。在立法和实践中当务之急是整固土地所有权的控制力 ,即完善土地所有权的效力和实效。  相似文献   

13.
古典社会契约理论认为,理性的个体基于自愿同意,互相订立契约进入政治社会,是一个正和博弈的理性选择过程。但这一集体行为的结果都是个人理性造成了集体的非理性,因为人们让渡的公权的他用导致了非合作博弈下集体行动的困境。因此,现代民主国家要做的,应是设计出一种权力多中心的国家——社会二元结构模式,进一步壮大公民社会的力量,发扬协商民主精神与公共精神,藉以减少公权他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制度中的利益平衡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益平衡是知识产权制度追求的价值目标。利益平衡原则的提出根源于知识产与有形财产的自然属性以及知识产权与有形财产权在性质上的差异,知识产权制度中更多地体现出法律的控制。庞德将法律视为协调利益冲突手段的社会利益学说为利益平衡原则提供了法哲学上的基础。而在把知识产权界定为私权的同时对产权交易进行规制,这两方面共同作用所带来的经济学上的效益最大化则为利益平衡原则提供了经济学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数字化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提高了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功能。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也存在诸多知识产权问题,特别是版权保护问题慷慨陈词骗取矛盾十分突出,法定许可制度、合理使用制度、公共借阅权制度是目前解决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知识产权问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产权范畴的起源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不仅是一个经济学范畴,还是一个法学范畴,是一种受法律及有关法规认可的权利,既包括主体对财产的权利,又包括非财产权利,而且产权范畴的内涵是不断发展的,由此导致现代西方产权理论和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在研究的侧重点、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物权法》确立区分原则之后,债权意思主义已为我国物权变动模式所摒弃,但物权形式主义与债权形式主义仍相持不下并最终形成了两难处境的局面。这种现象的出现根本上是由持不同主张的学者迥异的学术背景和思维方式所致,而通过实践论辩层面上的分析,以荷兰为代表符合经验的债权形式主义模式较之囿于体系思维的物权形式主义模式更应成为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安徽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回顾,提出了促进集体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作者认为,虽然安徽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林权纠纷不断、林业金融发展滞后、资本下乡影响农民就业、森林保险短缺、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偏低、林业税费过重等问题,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客观上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林改精神,积极推进林地林木流转,加大林业信贷的政策性扶持力度,扩大森林保险覆盖面,引导林农参加森林保险,积极开展生态林规模化承包试点,减免林业税费,加大林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19.
产权问题与产权理论在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学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产权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内在统一性的分析,说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从而为完善我国产权理论,推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20.
公物包括公众用公物与行政用公物。公物上的公权主要是指公务用物物权和公益用物物权,公物上的权利应根据不同情况及权利属性进行利用及处理,这将指导当下的公物立法活动。公物利用的保护应当建立公物利用的实现制度及公物利用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