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民营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同时也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在我国,民营企业作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主体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我们要大力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参与新农村建设。本文联系茂名实际,着重阐述了民营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民营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引导民营经济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是我国城市与乡村的结合点,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影响到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同样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农村工业、人口等要素的聚集地,小城镇是农村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与产业化的支撑点,小城镇的发展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心镇: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镇是指在村镇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比一般建制镇和乡集镇的聚集功能相对较强、辐射范围相对较广的建制镇。中心镇位于城镇体系的末端,直接面向基层农村,是农村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中心,是物流、人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初级集散地。发展中心镇就是要打造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极,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集聚功能、集散功能、接纳功能、辐射功能和吸引功能。为此,就要按照发展极应具备的条件创造良好的环境,集聚各种要素、企业和产业,实现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农村少儿图书馆的现状,分析了农村少儿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及意义,内涵及必要性,并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少儿图书馆地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制度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从当前青岛市乡风文明制度化建设的实践来看,部分乡镇(街道)和村庄(社区)层面的具体制度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但还存在着缺少一部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纲领性制度、市级主管部门尚未全面推行乡风文明的制度化建设、各地乡风文明的制度化建设呈现出不平衡状态等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新农村乡风文明制度化建设,青岛市应尽快制定一部关于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科学规划或实施意见(纲要),有关部门出台全面推行的相关规定;扎实推进新农村乡风文明的保障性制度建设;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属地化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罗莹  吴罗发 《江西社会科学》2007,27(12):246-25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要发展生产,产业是基础。本文在界定农村新产业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新产业的重要性,并对江西农村产业的发展阶段和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而提出了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新产业的发展思路和重点内容,并对如何保障江西农村新产业的稳步发展给出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农村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项目,是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各种相关资源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对于全面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合理地域功能、改善农村面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有效途径。基于以上思考,本文拟通过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内涵、特点及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的阐述,提出适合新农村建设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以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所促进和推动。  相似文献   

8.
城郊经济是介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之间的一种复合型经济,它依据城市的扩展和幅射不断发展壮大,在带动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着桥梁纽带和"领头雁"作用.本文以邵阳市市属三区为研究对象,从管理学、区域经济学的角度,采用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阐述城郊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分析其地位作用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提出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试论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并行发展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农村问题要靠城镇化来解决,但是依靠发展城镇化来解决中国农村的全部问题是不现实的。解决中国农村发展问题需要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并行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是中国农村发展的两大主题,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是中国政府化解新时期城乡矛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治国方针。  相似文献   

10.
政府和农户关注点不同,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和评价也不同,在参与式调研过程中,政府和农户均认识到向农户赋权、以农户为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理性选择.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各级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引导者和协调者,只有向农户赋权、发挥农民的主体性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更大成功.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推广困境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最初的成功经验来自赣州模式,理事会的产生和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它向全国推广的过程中却面临着文化基础缺失、对国家政权和资源的依赖、组织机制不完善的发展困境,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效果和乡村民主的发展。因此,需要培养农民现代民主和团结意识,为理事会的发展奠定文化基础;构建理事会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为理事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健全理事会的组织机制,促进理事会的长效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调查材料,对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新农村经济社会建设进展顺利,农村的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农村的社会组织弱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并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乡村组织建设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给乡村组织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加强乡村组织建设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力图从乡村组织的作用、面临的新挑战入手,重点探析组织健康发展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开远市辖2个街道、2个镇、3个乡、52个村委会、444个自然村,596个村民小组。自2006年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开远市制定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点上开花结果,面上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开远市的面上工作有:出台了新农村建设的14个政策性文件,明确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植、社会事业的补贴政策,为此,各级财政每年安排资金近1个亿。其中,2006年、2007年,各级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达到13585万元。点上工作有:围绕84个重点推进村及2008年新增的100个重点推进村,分类指导,抓好示范,做好带动,有效推进各项工作,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各地所制定的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看,尽管各地指导思想的表述形式有很大不同,但是主要内容却无太大差异,譬如突出科学发展观、借鉴国际经验、突出群众认可等.而各地在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的制定上也表现出一些共同特征,即具有连续性、可操作性和突出重点等.黑龙江省在建立和制定新农村建设指标时应学习和借鉴外地经验,具体来说,一是在生产发展方面,要注意考虑优势产业;二是在乡村文明方面,要考虑可实现性;三是在村容整洁方面,要突出农民关心问题;四是在生活宽裕方面,要把扶贫作为一项考虑指标.如此,才能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周新德 《云梦学刊》2007,28(6):67-69
广大农村地区如何选择本地的发展模式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模式主要有特色产业型模式、工业型模式、第三产业型模式、城郊经济型模式、商贸流通型模式、生态型模式等。各地在新农村建设模式的选择上一要因地制宜,科学推进,不要“一刀切”;二要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不要盲目攀比;三要分阶段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四要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地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胡振亚  黄茹 《理论界》2009,(11):167-168
相比较经济建设,农村新文化建设还显得相对薄弱。邳州市宿羊山镇在强力打造地方经济的同时不忘文化建设,从本镇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经济推动、文化引领、政府主导、全员参与、拓展文化服务"的经济文化发展新路径,开创了地方经济文化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尽管该镇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上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但仍具有较大的启示和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最大亮点。太行山区黄崖洞镇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坚持规划先行的基础上,采取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和乡风文明建设等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发展西部乡村旅游的三个向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乡村有着丰富多彩的原生态自然与文化资源,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因此,乡村旅游能够成为西部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成为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催生力量。基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西部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要科学规划、合理统筹好乡村旅游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关系,确立乡村旅游发展中农牧民的主体地位,引导"小农"向"大农"转化,培育西部乡村旅游发展的自组织,最终实现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新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始终以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20字指导方针为中心;以经济发展为第一基本点、以村貌改变为第二基本点;依托政策宏观指导、科技中现操作、协会微观执行这三个“支撑点”;突出以经济富村、科技强村、文明兴村、民主治村为努力方向,坚持经济、科技、文明、民主“四管”齐下;贯彻城乡联动、产业联动、政企联动、银企联动和社区联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