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平 《老友》2012,(6):4-5
今年4月10日以来,菲律宾在我国中沙黄岩岛海域不断制造事端,袭扰中国渔船,提出国际仲裁,给黄岩岛改名,欲去除岛上与中国有关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长和东南亚地区国家对于南海争夺的不断加剧,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南海争端逐渐成为了双方关系发展中的重要障碍。尤其是以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为主的东南亚国家更是不断地挑衅和侵犯中国南海的主权与领土完整,造成双方之间的关系不断紧张。本文主要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南海争端的历史与现状出发,论述南海争端的特点以及中菲双方对于南海仲裁的态度、立场和依据,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法律角度分析中国的应对之策,并对中菲南海仲裁问题的发展前景做出预测与判断。  相似文献   

3.
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做了不少公关。据菲驻德使馆网站的报道,菲律宾驻德国大使2013年10月曾邀请国际海洋法法庭庭长柳井俊二出席亚太使团午餐会,两人就“国际海洋法法庭在裁决国际海洋争端中的重要性,以及柳井俊二主席治下的国际海洋法法庭令人印象深刻的工作成就”进行了对话.  相似文献   

4.
自2009年以来,美国对南海事务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美国的南海政策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同时也显现出美国南海政策的某种困局。这种困境表现为美国在南海盟国的牵连与背弃、美国在南海争端中的角色难以得到中国的认同。随着南海争端的延续,美国南海政策的困局也将随之变化。分析美国南海困境延续与未来美国南海政策演变,有助于加深对美国南海政策影响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论解决南海争端的国际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由于其丰富的油气资源与重要的海上地位而越来越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进一步复杂化、国际化的南海争端已经逐渐陷入了既打不得,又谈不拢,更拖不起的被动局面.我国基于先占原则而取得的南海主权是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相关判例的规定相一致的.在寻求解决南海争端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契机,积极促成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双边或多边条约的签订;以国际海洋法庭为平台,有效利用司法途径解决南海争端;以历史性水域法则为突破口,寻求国际海洋法的承认与支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美国对南海争端的介入日渐强烈和明晰,手段更加多样,成为制约中国南海维权的重要变量。不过,美国对南海争端的介入也面临政策抉择困境,对华关系两面性导致“尺度”困境、意愿与能力失衡导致“实效”困境、与相关国家难以铁板一块导致“角色”困境。未来,美国会继续干预南海争端、深入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且日益重视“软介入”方式,但其政策抉择困境也为中美合作磋商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7.
王迅 《新天地》2016,(6):16-17
2013年1月菲律宾单方面请求海牙常设仲裁庭,针对中菲在南中国海的海洋管辖权争端作出仲裁,日前不少国际政治观察家认为,海牙常设仲裁庭将在近期宣布所谓的“仲裁结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选择外交谈判路径解决海洋争端具有积极效用,同时也面临双重困境。以中菲南海争端作为考察对象可以发现,外交谈判路径的内部困境主要来源于内部运行机制的局限,包括谈判前提的设限、谈判过程的曲折及谈判结果的争议。外部困境主要来源于司法路径的挑战,包括司法渐进背景下有限的司法受益和消极的司法结果。欲实现外交谈判路径的良好功效,应从内外两方面予以突破:内部可对争端进行识别、将国土型争端转化为资源型争端,适用临时性安排;外部可在充分应对利用程序利益的基础上理性参与司法前置程序,阻却案件进入实质审理。  相似文献   

9.
南海争端是指南海沿海各国由岛礁主权和海域划界问题所产生的争论、分歧、或冲突。南海争端的产生有着深层次的历史原因。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视角分析了南海问题争端的历史发展和缘由。  相似文献   

10.
日本作为一个典型的岛国,海洋在其国家战略中居于特殊地位。受到西方“海洋国家”理论的影响,日本在二战之后逐渐形成其海上安全政策,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核心和基础。在近年来的南海争端问题上,日本依据它的海上安全政策,以日美同盟为基础,以与东盟国家的密切关系为依托,矛头直指中国,充分重视并介入到南海事务当中,同时策应钓鱼岛争端。  相似文献   

11.
南海问题事关中国核心利益,需通过当事方直接友好协商加以妥善解决.美国是南海问题最重要的非当事方,基于全球霸权考虑,挑弄是非,我宜对此有清醒认识,全盘谋划,冷静面对,构建和平、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南都学坛》2015,(6):75-78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及11项相关顶层设计的出台,传统诉讼和传统仲裁根本无力应对这一局面,只有顺应社会发展,积极大力发展"互联网+争端解决方式",也即以网上仲裁为核心的网上争端解决方式(ODR),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电子商务争端。具体应从电子文本的书面认同、统一可仲裁性规定、拓展网上仲裁效力范围、设立网上仲裁机构的信用标志等方面入手,构建适应我国电子商务争端解决快捷性和便捷性的要求,符合国际通行的网上仲裁程序标准,并提供适应我国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3.
由于南海岛礁主权和划界争端悬而未决,周边国家之间的渔业纠纷此起彼伏。加之过度捕捞和欠缺养护措施,南海渔业资源日趋衰竭,甚至有些鱼种已经绝迹。屡见不鲜的渔业纠纷和不断衰退的渔业资源使得南海渔业合作已势在必行。渔业合作协定的模式选择是达成协定时的关键问题,鉴于南海的实际情况,划定临时渔业边界难以实现,白色区域协定模式和轻灰色区域协定模式均非最优选择,而灰色区域协定模式是周边国家短期内应努力争取达成的。但从长远来看,以生态系统方法为导向的区域合作模式才是南海渔业合作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以来,区域外大国纷纷加大了对南海争端的介入程度。其中,美国、日本、印度和俄罗斯是对南海问题介入最深、对南海局势影响最大的四个区域外大国。目前已有比较多的著作和论文分剐探讨这四个国家对南海争端的介入,但是鲜有学者对这四个区域外大国介入南海争端的方式、目的进行比较。本文在对比美国、日本、印度和俄罗斯介入南海问题的方式、目标的基础上,分析这些非南海领土纠纷的主权声索国联合东盟共同对付中国的可能性及其途径,并就中国如何应对区域外大国介入南海问题提出若干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南海争端的发生与清朝末年对南海管辖能力的减弱密不可分,更是西方列强推行殖民主义的结果。南海争端所涉国家和地区,对南海岛屿及周边海域主张权利的依据包括法理依据和历史依据。历史性权利是国际法中的一项独立的法律制度,与南海"U形线"密切相关,是中国享有南海权益的法理基础。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大量的历史事实表明,中国历朝历代政府对南海行使主权的行为环环相接、从无间断,构成了中国在南海享有历史性权利的事实证据,成为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的国际法依据。  相似文献   

16.
邵建平 《国际论坛》2013,(6):15-20,77
作为南海争端的"局外人",柬埔寨在2012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期间从中国—东盟关系大局出发,坚决抵制了菲律宾、越南用南海问题绑架东盟的战略企图。从2012年的表现来看,柬埔寨在南海争端上奉行不偏不倚的中立政策、不希望南海问题东盟化和国际化、希望争端各方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柬埔寨对南海争端的态度与其自身的外交传统、中柬双边友好关系、越南曾对柬埔寨造成"受害者"的历史记忆等因素有关。探讨柬埔寨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对于解决南海争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政府一直奉行"主权属我、和谈解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南海政策。我国的南海政策对维持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维护国家主权与海洋权益方面绩效不佳。另外,目前的南海局势使得我国的南海政策难以为继。因此,我国有必要依据国际法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南海政策:第一,加强对南海的有效管辖;第二,灵活选择解决南海争端的途径与方法;第三,加大对南海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8.
以Biber等的立场标记分类为框架,以中菲官方涉南海立场文件为语料,采用计量对比和主题挖掘的方法探讨中菲官方南海话语立场表述特征。数据结果表明,中国官方南海话语的立场表述相对客观,对话性强但确定性弱,倾向于主张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和法理依据,塑造了"和平、合作"的形象;菲律宾官方南海话语的立场表述则更为主观且坚定,彰显其强硬的态度,企图借助情感渲染和价值判断建构"合理索权"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作为世界资本输入大国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世界资本输出大国.而在诸多对外投资活动中,海外并购地位突出,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海外并购活动异常活跃.在海外并购出现争议时,协商、调解、调停、国内司法途径等都是重要的争端解决方式,此外,ICSID仲裁也是重要的争议解决途径.对我国而言,不断增加的海外并购也可能带来更多的争议,例如我国平安就其在比利时的并购争议向ICSID申请仲裁就是一例.但是,近年来ICSID仲裁面临了诸多的挑战.本文认为,尽管国际社会对ICSID仲裁有诸多质疑,但是这一制度对解决海外并购争议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真正利用这一制度解决争议时,该制度审理耗时长、费用高、执行难等特点却也使其成为“奢侈的消费”.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南海的存在格局朝着总体有利的态势发展,中国掌控南海局势的能力大大加强。南沙岛礁建设彰显了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存在;三沙设市强化了在南海的政权存在;发展南部战区海军(南海舰队)增强了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实控黄岩岛提高了对中沙群岛海域的管控能力。但与此同时,中国也必须正视美日等域外国家"介入"、"南海仲裁案"结果的不利影响、维权与维稳之间的张力、海洋生态问题等挑战。未来中国的南海举措应包括:先摘取海洋环保和渔业合作的"低垂果实";积极推进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以打造共同认可的地区规则;在某些争议海域优先划界;管控中美在南海的战略博弈以避免军事误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