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振钧出身安徽太湖官宦世家,清代道光九年状元.他的诗集《味灯听叶庐诗草》中有59首题画诗.清代题画诗的繁荣,对书画的喜爱以及与画家的广泛交游促使他创作了大量的题画诗.他的题画诗反映了他看重性情、坦率放纵、追求个性自由、热爱艺术的特点,为我们提供了观照他的新角度.诗歌书画是他安顿自己痛苦心灵的处所,也是其解救自己的途径.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一个灵魂在现实的挤压和艺术的放纵里挣扎的心路历程.最终,他为了外在的功名放弃了自我,又不能适应官场的倾轧,45岁便抑郁而终.  相似文献   

2.
“诗画一律”是中国独特的艺术传统,这一艺术融合的最终形成是“诗向画的靠拢”与“画向诗的靠拢”双向运行的结果,题画诗是对“诗画一律”艺术观念的实践。通过列举中国现代画家创作的题画诗,证明中国题画诗从诗画关系上可分为三类:诗意大于画意、诗意等于画意、诗意小于画意。通过对中国画家题画诗新的类型分析,既能理解画家在创作题画诗时的“文本间性”,又能认识均衡艺术修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题画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源远流长。它滥觞于六朝,成熟于唐代,大盛于宋、元。在有宋一代,苏轼与黄庭坚的题画诗数量最多(苏轼有题画诗一百二十余首,黄庭坚有题画诗八十余首),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他们都是中国古代题画诗的大家,是题画诗创作的有力推动者。黄庭坚的题画诗继承并发展了杜甫题画诗的思想精神与艺术手法,又有着他自己的鲜明的艺术个性。研究他的题画诗,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见山谷诗歌的思想特色与艺术特色、他的美学观,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题画诗的发展,于中国的  相似文献   

4.
倪瓒题画诗具有冲淡之美,这种冲淡之美在他的题画诗里表现在诗人对“无我之境”的塑造,诗人对自身宁静的心灵、闲适的心态的描摹和诗歌意象的选择上。形成这种冲淡之美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以及受佛教、道家文化的影响;二是社会文化心理与文人心态对诗人创作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题画诗,既是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审美情趣,也是一种将诗书画合为一体的带有鲜明中国艺术特色的文学创作形式。《中国题画诗发展史》循沿中国古代题画诗发展的历史走向,系统而精要地叙述了中国题画诗艺术的生成与发展的脉络,总结其艺术创作成就,评价其历史审美价值;立足中国文化与艺术史的大视野,深入析解阐释题画诗的美学价值与审美存在,揭示由题画诗所反映的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艺术精神的载体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初“四王”是清代题画诗流变史上一个重要的题画群体。相同的社会文化环境、画学背景以及相似的人生境遇和处世态度,使这个题画群体的创作在主题取向上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抒发易代之痛,表达厌宦之情,享受田园之乐,映衬风雅之致,宣扬绘画理念。较之前代题画诗尤其是画家题画诗,“四王”题画诗以其强势的实指性或者说丰富的思想性,牢牢占据了诗画关系的主导地位,使得画作必须依靠诗歌才能获得完整的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诗为画余”的传统观念,强化了题画诗的表现机制和思想深度,同时也拓宽了绘画的抒情渠道和精神内涵,为后来小四王画派、扬州画派,甚至是近代以来的许多画派都树立了较好的题画典范。  相似文献   

7.
中国诗与画的融合在唐代取得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进展,唐代题画诗集中反映出了这种进步。它开创和奠定了题画诗的基本体例,使题画诗作为一种特殊的诗歌品类得以成立。唐代题画诗的开创之功主要表现在:它拓宽了题画诗的诗体范围,各体齐备,改变了前代仅局限于以四言和五言诗的画赞、咏画诗题咏的局面,尤其是以律诗评画,对诗与画的结合有重要的意义;在题画方式方面,出现了自画自题和画上题诗的题画方式,并基本完成了评画赏画手法上的探索;从题画诗人来看,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和刘商为后人树立了三种不同意义的典范。唐代题画诗对题画诗本身的发展和中国文人画的形成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为兼备书、诗、画艺术才能的大家,徐渭以其桀骜不驯、狂放不羁的个性和特殊艺术才情在晚明文学史上书写了一代"畸人"的传奇人生。目前学界对其人其诗研究较为全面,但对其题画诗却少有研究。笔者认为,徐渭阐明画理、书写情怀的题画诗具有十分浓厚的哲学韵味,而反映其生活艰辛的题画诗则更具有自然真切、明白晓畅的特点。可以说,研究其题画诗对于了解徐渭其人其诗均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9.
论朱权的戏曲创作与理论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朱权的戏曲创作和理论作了较全面的描述和评价,并提出了若干新见。第一部分评析其戏曲创作,认为其创作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创作宗主儒家观念,后期创作弘扬道家教义,但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现存《卓文君私奔相如》和《冲漠子》既分别代表了前后期不同的创作取向,在思想与艺术上也各具有一定价值。第三部分审视其《太和正音谱》,认为它在中国戏剧学史上的贡献有四:一是戏曲观念的鼎新,二是理论范畴的创设,三是系统批评的展开,四是理论形态的确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文献法、解读法、统计法来研究湘籍诗人李祁的题画诗。在一般性的概述之后,重点探讨其题画诗的功能。李祁的题画诗有丰富的意蕴,本文从画幅的扩展、画意的补充、画旨的升华三个方面来解读其题画诗的意蕴。由此得出结论为,李祁是湘籍第一诗人,对后来整个诗坛及湖湘文化产生过较大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二苏题画诗看元祐文人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文人题画诗于北宋元时期创作颇盛。以二苏为文学宗主的元文人在对艺术的审美体验中表现出强烈的“自寓”倾向 ,反映出在党争的时代背景下 ,元文人对个体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党争前途的担忧 ,而这一点正是元文人在进行题画诗创作时的主要心态。  相似文献   

12.
题画诗唱和已成为一种风气普遍存在于苏几文人的交往之中.而黄庭坚作为苏门文人中唯一一位在诗歌造诣上与苏轼齐肩的人物,其与苏轼之间唱和的题画诗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逊色于二苏之间唱和的是画诗.笔者就此展开深入的探讨,系统地整理苏黄二人互相唱和的题画诗,并进行一定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耕的人物画题材丰富,对画中人物有深刻而独到的理解,并常以题画诗的形式将这种理解题于画作中,以表达其对社会、生活及人生的感悟。他的题画诗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内涵:以风趣洒脱的笔墨描绘仙风道骨;以睿智诙谐的笔墨抒写人生感悟;以平易亲切的笔墨赞颂真善美德;以犀利冷峻的笔墨针砭社会黑暗。其题画诗充分展现了刚正不阿的个性特征及平民化与文人化兼得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4.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他一生经历了从宋仁宗到徽宗五个朝代的激烈政治斗争,足迹遍布当时中国的重要州郡,生活阅历很广,创作丰富,仅留传下来的诗歌就有四千多首。这些诗歌题材广泛,除了大量的讽刺诗和抒发个人情感、歌咏自然景物诗外,还写了一些题画诗。苏轼善于写题画诗,《惠崇春江晓景》第一首就是一篇诗风  相似文献   

15.
作为清代历史上重要政治人物,张廷玉一生诗文创作成果丰富。在其现存数千首诗作中,不乏可读性强的诗篇。他为我们留下了鲜明传神的题画诗,饱含智慧的说理诗,真挚感人的性情诗和一些优秀的应制诗。张廷玉虽算不得有清一流作家,但仍然不失为一代宫廷诗人的代表,了解他的诗歌,对于全面深入地认识张廷玉康雍乾时期主流文学形态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秉文题画诗文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秉文是金源最早一位大量写作题画诗的诗人,他现存的题画诗共有四十五题六十一首。文章从题画诗所涉及的画家、绘画作品以及诗歌本身特点三个方面入手,对这些题画诗文本作了详细分析,以期对赵秉文及题画诗都能有深刻细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在其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始终追求艺术形式的创新.作为20世纪初现代主义文学倾向的代表人物,乔伊斯在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大胆突破传统,以强烈的文学实验精神将其创作理论应用到实际创作中.以时间、意识和技巧为创作中心,生动展示了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的现代精神气质.本文以其代表作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为实例,旨在从两个方面展示乔伊斯的文学实验精神,即乔伊斯美学理论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以及其现代主义创作技巧在体现小说整体布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 杜甫是诗人,也是一位精于鉴赏的绘画评论家。其绘画美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他20多首题画诗及若干诗句里。唐代是中国诗发展的鼎盛期,亦是中国画发展的黄金时代。题画诗作为诗画联姻的产儿,在五彩绚丽的唐诗百花园里可谓奇葩独秀,异香袭人,清人沈德潜对唐代题画诗,尤其是老杜题画诗极为推重,曰:“唐以前未见题画诗,开此体者,老杜也”。  相似文献   

19.
论述达利这一超现实主义画派代表画家创作的理论基础、创作特点及创作源泉,突出其反传统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20.
走向市场、公开卖画是扬州八怪的一大特点,从他们的题画诗中,可以窥得个中原由,也可以看到市场对他们题画诗的内容以及语言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