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民就业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遵义乡村旅游进行实证分析后,可看出贵州乡村旅游存在文化内涵不足,节庆规模过小,开发模式单一,资源利用率低、宣传不力,管理体制落后等问题.贵州的乡村旅游还有待于在丰富内涵、形成特色的基础上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只有这样,贵州乡村旅游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试论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认为,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不仅是一种物质消费,而且是一种精神文化消费。我省的乡村旅游应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研究如何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作者从“挖掘乡村旅游地的文化内涵,提高乡村旅游景区的文化档次”;“增加硬件设施的文化内涵,搞好乡村旅游景区的形象建设工程”;“开发具有浓郁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项目”三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本研究从文化创意的视角探讨了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模式,即通过文化创意推动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地区朝着特色乡村旅游聚集区的模式转变,并提出了发展特色乡村旅游聚集区的五大路径,为都市旅游者提供近距离的、文化内涵丰富、体验性强的乡村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4.
近30年中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培卫 《东岳论丛》2011,32(7):114-118
乡村旅游是农村生态旅游与体验旅游相结合的一种现代旅游模式,旅游者选择这种方式的动机是实现对大自然生活方式的情感回归。我国广大城郊和农村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极具文化内涵的历史遗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特色纷呈的农业休闲项目,乡村旅游产业市场潜力巨大。西方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起步早,管理机制和体制较为完善,而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由于受管理瓶颈制约,相关制度和配套设施相对滞后,暴露出缺乏统筹规划、开发产品单一、服务水平低下等诸多问题。为此,必须深化对旅游产业化的认识,积极创新和完善乡村旅游机制,注重旅游发展的特色性,提升地方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生动力,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乡村旅游扶贫、脱贫的过程进行梳理,分析延边州乡村旅游扶贫的绿色观光、休闲体验、产业协同、混合发展的四种主要模式,可以归纳出延边州因地制宜,精准识别、深入挖掘民族内涵、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创新营销模式,以及多渠道吸引资金、注重人才培养的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下,延边州应通过统筹旅游规划,融入乡村振兴大格局;完善机制,推动乡村经济全面振兴;加强监测,提升自身发展能力,构建长效发展机制,以此推动乡村旅游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关于乡村旅游内涵、外延及效益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引起了国内外旅游界的高度重视.为了推进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对乡村旅游的内涵与外延、乡村旅游的效益理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域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基于此,结合延边州乡村旅游发展特征及全域旅游的相关内涵及要求,从宏观规划制定、旅游信息及数据平台建设、乡村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及制定乡村综合管理制度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宏观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发展中文化内涵研究——评《乡村旅游文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7,(9):260-261
<正>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已有20多年时间了,但是大部分仍处在"农家乐"的层次,简单乏味,重复性强。通过研读冯年华等编著的《乡村旅游文化学》一书,笔者对乡村旅游有了新看法。笔者认为建立乡村旅游文化内涵体系乃制胜之道,首先,城市文化具有鲜明的现代化和市场化特点,而乡村文化缺乏这一特质,所以,建设乡村旅游文化能有效联结城乡文化,给乡村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再者,乡村旅游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所在,决定着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兴衰成败和发展方向;最后,乡村旅游文化学的建立,将提高我国乡村旅游文化水平,进一步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生态和文化资源,很多民族地区以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作为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切入点,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国内外学者对于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国内外研究的触角涉及地理学、旅游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探讨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主体、利益相关者、模式解读、可持续发展等诸多路向。实际上,当前研究中对于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创新路径探讨仍有提升的空间。新时代探讨民族乡村旅游路径创新与政策协同,研究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能帮助从业者发掘新的价值增长点,能推动乡村振兴更好更快发展,具有显著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文章探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研究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策略。加强一体发展立法,统筹乡村旅游体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拓展乡村旅游空间;丰富产品服务业态,打造特色特有品牌;强化IP产品创造,凸显运行主体价值;完善政策体系关系,推动融合经营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广大乡村通过旅游+模式,充分发挥乡村旅游产业的经济拉动能力和产业融合能力,突破传统旅游业要素,旅游功能渗透到乡村各产业领域,催化或集成出多种适宜乡村发展的创新旅游业态,乡村公益旅游便是其中之一。乡村旅游与公益旅游相结合,是将先进、便利和适用的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以志愿和公益等方式引入乡村旅游建设,在进一步丰富乡村地区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同时,也是对我国广大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支持。文章立足乡村振兴战略,综合当前我国广大乡村地区开展乡村公益旅游的需求,梳理乡村公益旅游开发所面临的阻碍,探寻乡村旅游+公益的特色化、专业化的开发和经营方式,并给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乡村文化遗产资源已成为乡村宝贵的旅游财富,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已逐渐发展为振兴乡村经济、文化、生态的强大促进力。然而,在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复兴过程中,却也受到工业化、城镇化等市场经济主导下的内外部冲击,面临文旅产品整合创新不足、产业布局缓慢等与旅游发展融合不畅的复杂困境。鉴于此,该文对乡村文化遗产资源与旅游开发融合困境进行具体化分析,并根据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索性提出文化遗产资源整合规划、保护开发并举等可行性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以期有效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文化旅游业发展困境,助力二者的良性互动,实现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有效化开发、全方位保护。  相似文献   

12.
自贡彩灯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贡彩灯文化旅游由来已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近年来随着周边省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同类型旅游产品的冲击.自贡彩灯文化旅游渐渐陷入困境,主要表现为旅游产品单一、市场疲软、旅游形象定位不准等。自贡彩灯文化旅游能否走出困境成为今后旅游发展的一个瓶颈性的问题。要抓住文化旅游的兴起和自贡市政府的大力扶持的良好机遇,整合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品牌、加强营销推广及人才培养等,加快自贡彩灯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使自贡彩灯文化旅游尽快走出低谷,迎来新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河北乡村旅游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特色不鲜明、过度依赖外部力量、基础设施差等问题,深入研究乡村旅游理论,采取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内生式发展模式、严格经营服务要求和管理原则,是河北乡村旅游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文化演艺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喜爱。文章旨在讨论旅游文化演艺对于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具体的作用表现,通过对云南省旅游业文化演艺开展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分析表明旅游文化演艺对于旅游业的积极发展起到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最后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将旅游文化演艺对旅游业的影响进行了细致剖析。  相似文献   

15.
王红阳  王俊 《理论界》2013,(12):59-61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充足、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当前农村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总量偏少、整体质量不高、供给制度不完备、供给模式单一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地方政府重视不够,以及传统的农村文化消费模式抑制显性文化需求等等。我们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应当正确理解和坚持政府在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中的主导地位,努力实现农村文化产品供给渠道的多元化.尊重农民在文化产品消费的主体地位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文旅产业新阶段,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创新发展既能提升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又能塑造独特的冬奥文旅品牌,同时对于营造全民参与的体育文旅环境和提升公众体育素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然而该区域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缺乏区域间协同规划、创新性体育文旅产品不足,以及产业融合的缺失。面对这些挑战,建议采取综合措施以促进发展:优化资源开发、区域协同和可持续发展策略,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提供坚实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为创新发展打下基石,同时融入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创新构建多元化的奥运经济体育文化旅游产品,同时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宣传,以塑造独特的体育文旅品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为区域旅游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乡村文化外生于产业化,基本不按大规模复制的路径发展,其借助现代社会对文化的消费需求,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和形成灵活与独特的发展模式。云南乡村蕴含着潜在的巨大的文化生长空间和产业拓展空间,但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别,云南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既不能照搬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别于中东部乡村,必须遵循云南乡村文化生态系统的特征重点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乡村工艺美术业、乡村休闲娱乐业、乡村文化演出业、乡村节庆文化产业,这些产业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深入挖掘、有效地开发利用中原文化资源,是提高河南省旅游产品品位、促进旅游经济上层次的重要措施。要认真对文化资源和旅游市场需求进行研究,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形象化、愉悦化、生活化和商业化上下功夫,同时注重保护、宣传、创新和品牌打造。  相似文献   

19.
乡村休闲旅游技术创新研究——以浙江临安白沙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的乡村休闲旅游不仅起步早而且发展快,但就其整体水平而言,尚处于发展和提升阶段,存在着诸如旅游产品单一、宏观管理欠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等问题,迫切需要对其实行技术创新。本文以白沙村为实证对象,在分析白沙村乡村休闲旅游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就乡村休闲旅游技术创新主要的三个方面(产品创新、管理与服务创新、营销创新)展开探讨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对其他类似地区的乡村休闲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东天山风景区居民对生态旅游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发展新疆哈密农牧业旅游对构建哈密乡村生态的影响,指出每个家庭都能较深入地参与到生态农牧业旅游发展的过程当中将有助于当地居民具备较高的生态意识.这也正是确保生态农牧业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文化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